何争鸣:“巧计”设计的是人性

前情

第49集 新窃符救赵:巧计

巧计设计的是人性

何争鸣

《巧计》讲述的是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的故事:长平之战后,秦军乘着胜利的余威,继续深入,一直打到了赵都邯郸。赵王无奈,只能向周边国家求救,魏国就是其中之一。魏无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到了人生的分水岭。

魏王权衡利弊,一面是大秦的兵强马壮,国威雄壮;一面是余威尚存,誓死抗秦的赵兵。出兵救赵吧,一旦失败,必将招致强秦的打击报复;不救赵,赵国灭亡后,秦国的利剑很可能会指向自己。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也不是不懂,但那毕竟是未来和未知的事情,可以暂且放一放。于是,纠结中的魏王采取了让晋鄙在邺屯兵,相机而动的措施。

魏无忌则出于多方考虑,认为应当紧急援赵。从小的层面来看,亲人的安危以及自己的名声都系于此;从大的层面来看,如果各诸侯国都采取观望态度,不出手救赵,赵都邯郸必将被秦国吞灭,壮大了的秦国一定会继续攻伐其他国家,魏国也在劫难逃。然而,他又无法说服魏王,无奈只能带领一帮门客前去救赵。

魏无忌离开魏都之际,遇到了老朋友侯赢,侯赢献上一个“巧计”,就是窃取兵符,获得兵权。魏无忌深以为然,决定依计实施。那么侯赢为什么不早一点献计呢?其实他也是有考虑的:魏无忌虽然有很高的美誉,也能够解人于倒悬,但在这出兵救赵的大是大非,又有巨大风险的事情上,他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侯赢还真不敢妄下结论。只有当看到他带领门客冒死赴赵,侯赢才敢献出这可能招来灭族之罪的计策。侯嬴和手下看似插科打诨的对话,用“驴”顾前不顾后、顾左不顾右的特点来诠释魏无忌的形象,讽刺他有勇无谋的同时,实则也对其大义赴死,没有瞻前顾后的勇敢与决绝表达了敬意。

侯赢的巧计涉及到一个关键人物——魏王的宠妃如姬。如姬的父亲曾被人杀害,她认为自己很受宠爱,魏王一定会替自己报仇。谁知魏王和其他帝王一样冷血无情,根本没有将她的血海深仇放在心上,反倒是魏无忌替他报了仇。故而如姬不负重托,巧妙地窃取了兵符,交到魏无忌手上。如果没有如姬的配合,侯赢的计划显然无法实现。如姬知恩图报、舍身重义的品质令人感动。而侯嬴呢,身为一个小小的门官,却能对深宫嫔妃的心性做出准确剖析,并从而抓住取胜的关键一环,足见其深谙人性、足智多谋。

窃得兵符,这个连环巧计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大半,而侯嬴的“设计”并非到此而止。为了确保计划圆满完成,他又向魏无忌引荐了隐士朱亥,让他陪魏无忌一起去接收晋鄙的兵权。正如侯嬴所料,晋鄙果然对魏无忌产生了怀疑,朱亥当机立断锤杀晋鄙,完成了兵权的交接。这一次,侯嬴又一次“未卜先知”,对晋鄙的心理反应做出了准确推测,未雨绸缪,促成了任务的最终完成。其深谋远虑、于安思危的智慧,令人佩服。

接下来,魏无忌率大兵直赴邯郸,和英勇抵抗的赵军共同击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魏无忌也因此更加威名远扬,为日后发动诸侯联军合纵抗秦做好了铺垫。

综上,《巧计》串起的,除了窃符救赵的连环妙计,还有五彩斑斓的人性:魏无忌因为礼贤下士,急人之困,解人之难才获得了侯赢、如姬、朱亥等人的鼎力相助,成功救赵。魏王则是虚伪、狡诈之人,面对赵国求救,他屯兵边界,作骑墙观望之态,令人不耻。而被魏无忌称作“犟驴”的侯嬴,最终选择自杀,既是为了表达对如姬和晋鄙的愧疚,也是为了实施连环计中的最后一环:替魏无忌背下叛国的罪责,以自己的死,成全魏无忌的忠义之名,正如曾经牺牲自己形象以成就其屈己待人之美名。可见,“驴”字在本文中都被赋予了正面的象征意义。

只是,事情后来的发展,任是神机妙算的侯嬴也预料不到:若干年后,魏国遭到秦国威胁,魏王又厚着脸皮请逃亡赵国的魏无忌回来救急。魏无忌不负众望、力挽狂澜,然而,危机一解除,魏王立马过河拆桥,让魏无忌坐冷板凳,导致后者郁郁早逝,魏国也最终羊入虎口,被秦国所灭。

刊发于2021.7.16《劳动时报》三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