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笔法诀》

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知,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

所资心副相参用,神气冲和为妙,今比重明轻,用指腕不如锋鋩,用锋鋩不如冲和之气,自然手腕轻虚,则锋含沈静。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

虞安吉云:夫未解书意者,一点一画皆求象本,乃转自取拙,岂是书邪?纵放类本,体样夺真,可图其字形,未可称解笔意,此乃类乎效颦未入西施之奥室也。故其始学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横毫侧管则钝慢而肉多,竖管直锋则干枯而露骨。及其悟也,心动而手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粗而能锐,细而能壮,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思与神会,同乎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矣。

(0)

相关推荐

  • 25.李世民书论数篇原文

    李世民<指意>."论书".<笔法诀>.<笔法论>.<王羲之传论> 李世民〈599一649〉,即唐太宗.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工真 ...

  •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1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1 王羲之<其书帖> 右军<笔法诀> 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则攲斜:志气不和 ...

  •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2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2 "王羲之<书论>及译文" 王羲之<书论>载于朱长文<墨池编>等书.其论既承卫铄,又继蔡 ...

  •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3

    注释: (1)玄妙:深奥微妙.伎:通"技". (2)通人:谓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志士: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 (3)存思:用心思索.李斯等论笔势:相传秦相李斯曾著<笔妙&g ...

  •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4

    王羲之<汉时帖> 凡作书贵在沉稳庄静,立意在动笔之前,写字在动笔之后,未写之前,构思就已成熟了.但下笔仍然不要着急,这是为什么呢?笔是将军,所以须要谨慎稳重.心要急不宜迟缓,为什么呢?心是 ...

  •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5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5.1 王羲之章草<寒切帖>,纸本.天津巿艺术博物馆藏.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 ...

  •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6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6 王羲之章草<寒切帖>,纸本.天津巿艺术博物馆藏.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唐人 ...

  •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7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7 释文: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老久悬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 ...

  •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8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8 释文: 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 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 修龄来经日今在上 虞月未当去重熙旦 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 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 甚令人耿耿 王羲 ...

  • 书法创作必备理论丨李世民《笔法诀》。

    学习书法,离不开对理论的阅读和研究.中国书法理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他是宝贵的书法经验总结,也是一部部值得阅读的文化经典. 书法人在书写作品时,也常常要用到书法理论. 因此,书法艺站将陆续推出&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