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海人
我十八岁之前的大多数日子都住在南通。所以我大约可以称作是南通人的。
小时候过年回去爸爸的老家如东。如东是地级市南通辖下的一个县。但是那时候伯伯姑妈堂姐表哥都称自己的是启海人,说的是启海话。我就纳闷了,为什么在如东,却不说是如东人。
启海人应该是启东和海门人的统称,这两个也是南通辖下的县级行政单位。我从来没有拜访过启东和海门的亲戚,也不知道那边的习俗怎样。
过年走亲戚,连听带看,我来说说我所了解的启海人。
最明显的启海话我就不讲了,这里讲讲风俗习惯。
平日里和南通的亲戚们来往,爸爸总是会说南通人太客气,不实在。最明显的例子应该就是收礼金这个习俗。
南通人遇到喜事丧事请客吃饭,是会收礼金的。近年来礼金的数额也逐年上涨,也有听妈妈讲她的同事抱怨有时工资都不够塞红包。外婆外公也经常去南通乡下的亲戚家吃饭,数量多了,老两口靠点退休工资,也是捉襟见肘。
而启海人不一样。就说今年大年初五爷爷做大寿,礼金礼品一概写上标签姓名,结束之后,全数退还。这可让南通来的姨和姨夫们吃了一惊:“难道这吃饭还有白吃的?!”爸爸和伯伯解释说,做寿本来就是花钱请大家吃饭,让老爷子图个高兴,再收钱岂不就变味了。不知道中国其他地方的情况,可是在南通,倒是有些人会借着请客吃饭的缘由“赚钱”。
这次爷爷大寿,启东海门来了好些亲戚。大多数我从来没有见过,更加不知道应该叫什么称谓(中国人复杂的亲戚关系哟)。我小声问堂姐该怎么叫。堂姐说,反正不论男女,都叫“继爷”(音:ji'a)就对了。山东的堂姐夫听到笑了:这比英国人还简单呢!他们还分uncle和aunt。“继爷”本意是干爹,但是除开伯伯和叔叔(叔叔也叫做伯伯)家的,启海人一律叫做“继爷”。这可给我们小辈减轻了不少负担!
婆媳关系是中国电视剧的一大题材。不过在启海人里,矛盾却没有那么激烈。因为一旦儿子们结婚,母亲就会让他们另开炉灶,分开吃饭了。就说我姑妈家的两个表哥吧。他们结婚后的房子是连在一起的,完全对称的一对“联体别墅”,平时各家媳妇烧各家的饭,姑妈的房子就在旁边,但是除了特殊情况,兄弟妯娌平日都不会在一起吃饭。这应该减少了不少的家庭矛盾吧。
这样说来,启海人的社会关系比传统的中国人要简单许多。而启海人也是爱迁徙的人。
就拿我们家来说。爷爷的老家在海门。20世纪初,张謇的纺织厂需要原料,而张謇本人也是海门人,于是他动员乡亲到新围垦的海边滩涂种棉花,以支持棉纺产业的发展。在张家港和盐城的大兴,也有一部分人操着启海话,也是后来去围垦荒地的。更早一点的迁徙应该是从上海的崇明岛(崇明岛人的方言和启海话一样)。崇明岛本也是个江中沙洲,也是靠这群人开垦出来的。这样说,启海人倒可称为江苏沿海的垦荒者了。
更早的迁徙就不做考据了。
新年过后,写下点东西,怕之后忘了,也算随笔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