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难之役后,朱棣是怎样对待大哥朱标妻儿的?朱标绝后了吗?
只是没有马上杀害,朱棣是不会放过这些潜在威胁的。不过,朱标并没有绝后哟!
历史上这种非正当手段夺取皇位的人,心里都不踏实。前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光了大哥李建成、三弟李元吉全部子嗣,后就有朱棣想方设法除掉朱标一家人。
说实在的,朱棣要比李世民心黑手狠,把建文忠臣杀得血流成河,但对待朱标一家人时难得的有些婆婆妈妈。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李世民夺的是太子之位,朱棣夺的是皇帝位,朱棣的舆论影响更大。所以朱棣一直都在美化自己,把造反说成是靖难,说自己是周公辅成王,不是在意皇位。
既然不在意皇位,总不能一上位就赶尽杀绝。
二是,朱棣跟朱标的感情不错。朱标做太子时,蓝玉曾经提醒朱标要提防朱棣,朱标根本没放在心上,转回头还把这件事告诉朱棣。
还有一次朱棣的同母弟周王朱橚犯了错,气得朱元璋要杀了他,是朱标在外面跪了一夜,才让朱元璋同意赦免周王。这件事朱棣应该是非常感激朱标的。
所以经常有分析说,如果朱标不是,朱棣是不会造反的。
冲着这份感情,也不好把大哥朱标一家赶尽杀绝。
不过,卧榻之下怎能允许他人酣睡呢。一个朱允炆下落不明已经够让朱棣睡不好觉了,不能再允许其他不安因素存在了。
虽然朱标的其他儿子对朱棣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但是要论名正言顺,那朱允炆的弟弟们比朱棣更有资格继承皇位。当时方孝孺就质问过朱棣。
朱棣这一辈子是就亏在不是名正言顺上了。
怎么办,那么杀吧!不明着杀,可以死于意外嘛。
朱标一辈子有五个儿子。长子朱雄英早夭,次子朱允炆在南京城破之日失踪,还剩三子朱允熥、四子朱允熞,五子朱允熙。
朱允熥,本封为吴王,封地杭州,朱棣篡位时年仅24岁,并未就藩。先被降为广泽王,移居福建漳州,没过几个月又被废为庶人,囚禁在凤阳。直到永乐十五年,谷王朱橞和崇阳王朱悦燇密谋篡位事发不久,朱允熥暴毙而亡。
朱允熞,本封为衡王,朱棣篡位时,先降为怀恩王,移居江西建昌,而后与朱允熥一起被废为庶人,圈禁,若干年后死去。
朱允熙,本封为徐王,朱棣篡位时年仅12岁。先被降为敷惠王,与母亲吕氏一起为朱标守陵。永乐二年,改封瓯宁王,朱棣之意是让他继承太子朱标一脉的香火。不过永乐四年,朱允熙的府邸遭遇大火,朱允熙与母亲吕氏葬身火海。这场大火很可能是朱棣反悔了而蓄意为之。
虽然朱标的儿子都死了,但是他的孙子还活着,延续了一脉香火。
据明史相关记载朱标还有两个孙子,一个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小儿子朱文圭,囚禁在凤阳,后称建庶人;另一个是朱允熥的儿子,应是朱允熥囚禁于凤阳时所生,后称吴庶人。
明英宗时期,二人终于获得自由。不过,建庶人不久就死了。吴庶人自由后的生活也是非常困苦,英宗只是派人简单的给予照顾,仍然限制他与百姓、其他王府往来。之后若干年,便也去世了。
不过,另据民国时期一篇《莱阳县志》记载,朱允熥尚有一襁褓之子,在内监王忠的保护下逃到了民间,后在莱阳城南朱家夼定居。
明吴王允熥,为懿文太子标三子,建文元年(1399)封,未就国。及‘靖难’师入京,降为郡王。其年九月,又废为庶人,以忧愤而死。子载坤,尚在襁褓,宫监王忠负逃民间,及长,惧祸,弘熙元年(1425)潜走邑下夼村,今其村称朱家夼,朱氏约百余家。
按照县志记载,这个孩子名叫朱载坤,但是按照朱元璋定下的朱标一脉族谱,他应该叫朱文坤,不过当时为了隐藏身份,不排除改名字这个可能。
如今在莱阳城南75里处,确有一个村子叫南朱家夼,原名朱家夼。本村朱姓居民就是朱标的后裔。《烟台晚报》中报道过这篇文章。
尽管朱棣想尽办法斩草除根,朱标一脉还是得以保留后裔,值得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