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宋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宋氏名人与家训
宋濂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 ),初名寿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4]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璲
宋璲(1344—1380) 字仲珩,宋濂次子,祖籍金华傅村潜溪,随父入籍浦江。10岁通《春秋》。稍长,博雅善诗文,尤精于书法,研摩梁代《草堂法师墓篆》及吴《皇象三段石刻》,几至废寝忘食,自此得悟笔法。明洪武九年(1376),以楷书召为中书舍人,与侄宋慎同为廷官。时人以宋濂祖孙三代并官内廷,深为称羡。一日,太祖以半片蟠桃核命其作文,璲书写于桃核片上,人称“双绝”。太祖赞曰:“小宋字画遒媚,如美女簪花。”洪武十三年,璲因侄慎坐胡惟庸案,蒙受株连被杀。
璲之书法各体尽皆精妙,时与宋克、宋广齐名,小篆称明朝第一。诗律工整,与义乌王祎之子王绅,并称“婺中二隽”。故宫博物院藏有其书《敬覆帖》。
宋氏家训
一、祭祖之日,举仁教之心,咸集祭之,不忘本。
二、和睦相处,富帮贫,贫不嫉富,团结友爱
三、族谱启用起,按世系遵班取名,不准任意混淆世系。
四、同族最好不通婚,加强宗族观念。
五、虚心学习,热爱祖国,热爱劳动,遵纪守法。
六、对人和气,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不卑不亢。
七、居官清正,廉洁奉公,大公无私,留名千古。
八、族人友好相处,保持统一,反对分裂。
九、宗族老幼及同辈都应互相尊重,不准对骂取乐。
十、吾族规定,父慈子孝,兄宽弟忍,负孝敬之道,弟敬兄,
如有虐待父母,活不养,死不葬者,共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