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誉为“最后的楷书大家”,书法堂堂正正,曾任福建书协副主席

福建老一辈书法家沈觐寿先生,出身于名门,他是晚清封疆大吏沈葆桢的曾孙,林则徐的外玄孙。深处新旧之交的沈觐寿,将一生的热忱倾注在书法上,最终成为20世纪我国卓有建树的书法家。

沈觐寿

沈觐寿生前曾为福建省书协副主席,福州市书协主席、名誉主席,在福建以及全国都很有影响力。他的书法以唐楷为根基,尤其对颜体、褚体楷书痴迷,因此也成就了他既富壮美又寓优美的书法风格,也因此被誉为“最后一位楷书大家”。

沈觐寿书法

沈觐寿先生的书法走向是一条正大气象的通衢大道。书坛中人学书伊始通常取法唐楷,这是有深刻文化内容的,那就是接受正统的法则,接受唐书中的堂正气象。这种气象唐之前无,唐之后弱,惟唐兴盛。这当然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言说,以至于成为书法学习的首选。

沈先生不是遍临百家的书家。书坛上喜欢以遍临百家来言说所学之广,实际上只是在少数几家上下功夫而已,余下皆浮光掠影,谈不上深入。沈先生主要在褚遂良、颜真卿二家上下功夫,致力之勤常人不及,而旁涉诸家皆不为重点,这也使他笔下的褚、颜二体颇得唐人风度。

沈觐寿书法

唐代楷书具有堂堂正正、大方洒脱的特征,有开张大度的雄浑者,也有水鸥风燕,娴雅容与者,却都给人一种正派、正道、周正、端庄的美感。

沈先生具有优美和壮美的审美表现能力,得褚体之精美,弯曲柔和,韧性在内,线条虽然纤细而有弹性,拂拂如风,洋洋如水,一往清韵行乎其间。而书写颜书,则宽博厚实,凛然一股庄重沉郁之气。下笔沉着,力重千钧,通篇一贯,首尾相衔,颇显盛情。

沈觐寿书法

沈先生所书褚、颜二体,可以见出他对于优美、壮美的理解,用笔用墨的轻重多寡之分野,轻者若游丝之擐飞英,斫匠之斫蝇翼;重则真力弥满,峥嵘崔嵬,典实多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骨气端翔,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优美和壮美是不同的审美范畴,在沈先生笔下,各尽其妙。

沈觐寿书法

沈先生的取法和表现,都反映了传统文人的审美理想追求中正。在奇正这一对矛盾中,沈先生倾向于正。李靖称“正而无奇,则守将也”,沈书没有咄咄逼人的奇险,而在各自的空间中字字展示端庄有序。每一个字的用笔精工细致,循于绳墨,通衢夷坦,务裨实用。

相比于颜体,在褚体的创作中,奇趣则更多一些,执正驭奇,波澜开合,委曲有致。虽是楷书,行笔多婀娜姿态,观之如山阴道上行,移步换景,皆得奇妙。

沈觐寿书法

颜书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褚书如拈花美女,舞笑歌台。一身而具二笔法,揭示了褚、颜二体的内在律动,得其形神。

之所以这么认为,因为除了外在形态表现的准确之外,沈先生的书法有着很深厚的内涵,经得起品咂、玩味。褚、颜二体在学习中都易于得其形,但内在的储存则需要长久。沈先生对于这二体的认识和运用,不是止于打基础或者过渡,而是一以贯之,成为一生的钟爱,故能成其深刻。

沈觐寿书法

沈先生显然有明确的审美指向,不为时尚左右,如无意于追奇逐怪,重功利务实效,在重复中递进,执著而不泛散。书坛自20世纪80年代起,已经有了追奇求险的趋向,以至发展到如今的“展厅效应”——以外在的新奇诡怪、散乱狂野博观者视觉。说到底这是不可长久的。

沈先生作、颜二体,都是很有韵味之作。楷书作品大都有这样不足,徒有框架,没有蕴含,徒有典则而薄于滋味。尤其是写颜体的书家,如沈先生这般有至味的着实无多,而沈书褚体,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可称上品。

沈觐寿书法

韵味进入笔端当然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功底浅当然谈不上有味可品,可是道行很深的书家,作品有法度而无韵味的也不在少数。沈先生所写的是书坛中人普遍认为最为大众的颜体,在长期的研磨中,倾尽心力,推崇备至。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沈先生入骨之深。

沈先生与褚、颜融为一体,以此为本,一生为之,故能成其精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