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进入四月份一开始,老母亲就混迹在各大电商平台各种疯狂剁手买绘本,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这些天下来家里的绘本库存几乎翻番。因为这个月是书香节,不可避免要各种给孩子买绘本,囤绘本,我认识的一些妈妈,居然还有孩子仍在肚子里的,就把到三岁之前的绘本买了一大箱的。童书绘本,这些年让老母亲们真的非常着迷。在电子书盛行的现在,恐怕能引发高消费的实体书就只有儿童绘本和学生们的教辅书了。关于童书,像我这样的80后小时候最大的记忆,恐怕就是街巷口的小人书以及一个月一到两本的画报了。然而,要是说起这童书的历史,那可真的不止是小人书这么简单。绘本是17世纪中期人类近代文明的产物。它以“发现儿童”为前提,伴随着儿童观的不断进步,以及印刷技术和插图艺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绘本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图书,其诞生与发展,是建立在“发现儿童”的基础之上的。虽然儿童自古以来就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存在,但相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关于儿童的自觉观念却仅发生于数百年前。在中世纪及以前的西方社会,“儿童”并不是一个被区别看待的群体,因此也不存在“童年”一说。“童年”的概念及其在欧洲家庭生活中的位置,要到17世纪才得以确立。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出版了著名的教育著作《爱弥儿》,许多学者认为这标志着人们真正“发现”了儿童,是社会儿童观彻底转变的标志。西方一般将绘本的起源追溯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58年出版的《世界图解》,这本书被公认为第一部专为儿童设计的有插图的书。夸美纽斯亲自为该书绘制了200多幅木刻画。这本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儿童介绍有关自然、人类生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部附有插图的儿童百科全书。夸美纽斯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世界图解》实际上是他编写的一部教科书。这本书完全贯彻了他的教育思想,配有插图,图文并茂,便于儿童理解和记忆。在18世纪初,很少有专为儿童写的有趣的图书。而到了18世纪前半期,一些没有明显教育或宗教议题且专门面向儿童的书出版了。例如《一本献给孩子的小书》和《三百只动物》。前者包括谜语和小诗;后者是一本有大量插画的动物寓言集,且书的第二部分专为“青少年的娱乐”而设计。18世纪40年代,童书出版出现了转折,很多伦敦出版商专为指导和愉悦小读者而设计出版新书。这些先驱中,最著名的是约翰・纽伯瑞。著名的儿童文学大奖纽伯瑞奖,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纽伯瑞于1744年出版的《可爱的袖珍图书》,被称为第一部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而纽伯瑞因“儿童文学之父”而为人所知的主要原因,是他证明了出版儿童读物也可以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他出版了至少30种旨在取悦儿童的书籍,包括《鹅妈妈的故事》《佩罗童话》《伊索寓言》《大好人古迪的故事》和《小人国杂志》等。这些书大部分到如今仍是经典,甚至有些是每家孩子必备书单,而在当时,虽然都是带有插图的儿童读物,但只是插图在当时还只是黑白的木刻画。19世纪早期,格林兄弟和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开始被配以插图出版。到了19世纪中期,配插图的作品集开始出版,并出现了很多给童书配插图的知名插画家。安德鲁・朗格是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民俗学家。由他编纂并分别以12种颜色命名的童话故事集在1889年至1910年之间陆续出版,汇集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传统神话和经典童话故事。而为其画插图的有亨利・福特和兰斯洛特・史匹德等人。除传统的童话故事、民间故事以外,19世纪中期以后创作的童话故事书也采用了配插图的方式。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爱丽丝漫游仙境》于1866年出版,由约翰・坦尼尔画插画,这是早期取得巨大成功的高质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19世纪初,插画都是用笔在朴素的版画上面涂色印刷,这些工作又通常是由童工来做,所以经常发生把颜色涂出外框,或者把红色涂成绿色之类的“儿童式意外”。19世纪中叶,开始有大型出版社投资出版廉价的彩色印刷绘本。1865年,英国画家、出版家爱德蒙・埃文斯与罗德里奇&沃恩出版公司签约,为其制作只有6页的平装绘本,每本6便士。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是绘本形式确立的年代。当时插图的表现手法、印刷技术、出版、销售等方面,都足以支撑绘本生产、尤其是彩色印制,可以重现原画,使图文在一个画面中合而为一。这是近代绘本形式确立的关键因素。埃文斯致力于提升彩色印刷的艺术水准,同时还擅长发掘与培养人才。他培养的3位插画家:沃尔特·克雷恩,伦道夫·凯迪克和凯特·格林纳威,后来成为近代绘本“三巨头”。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938年设立的凯迪克奖和英国图书馆协会于1955年创立的凯特·格林纳威奖,就是为了纪念凯迪克和格林纳威而创设的绘本大奖。而这些奖项,我相信买过绘本的妈妈们都不陌生,这是好绘本的标志。近代绘本"三巨头”:沃尔特·克需恩(左)、凯特·格林纳威(中)、伦道夫·凯迪克(右)伦道夫·凯迪克在绘本插画史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被公认为这三人之中的魁首,主要理由正是他积极探索图文关系并不断实践,强调只有图文在视觉上变为一体,彼此之间才能真正融合。1878年,他为爱德蒙的《约翰·吉卜林的趣事》一书绘制了插图。其中约翰骑在马上轮骋的插图,后来成为美国凯迪克奖的标志。凯迪克40年的短暂生命中,创作了16本经本,被后人誉为“现代图面书之父”。而格林威和凯迪克开始,图与文,就像琴与箫的合奏一样,共同讲述一段故事,难分彼此。以绘画为主的插图艺术再也不是文字的附庸与可有可无的装饰了,而“童书”本身,也不再是成年读物的简化本与配图本。主要供儿童欣赏的图画书,也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将《凯特·格林威的图画书》和《凯迪克的图画书》这两本书的封面放到一起,对比一下封面上的画,会发现它们是那么的相似,都是田园诗一般清新淡雅、唯美精致的钢笔水彩风格。早期的水彩画是先用钢笔和墨水绘出线条,再在上面薄薄地涂一层淡彩,就像绘制于1585年的作品《贪婪的惩罚》一样。那时的水彩画,通常都是画正式作品之前打的草稿,或是画家平时用来练基本功的习作,画面大都比较粗率。可以灌墨水的自来水笔那时还没被发明出来,而是将羽毛管的根部,或芦秆的一头切削成钢笔尖的样子,蘸着墨水来写来画。文艺复兴时期,还出现了金属制作的笔尖。金属比羽毛管更有弹力,而且更耐磨,金属笔尖逐渐成了主流,所以今天就把这类笔统称为钢笔了。除了笔尖换成钢,画家们用的“钢笔”没有什么变化,使用方法仍然是蘸着墨水画画,格林威和凯迪克用的就是这样的“钢笔”,如今,正规的作品还是会用这些蘸水的钢笔来作画,一如格林威和凯迪克的时代。《凯特·格林威的图画书》和《凯迪克的图画书》这两本书的封面英国毕翠克丝·波特于1902年出版《彼得兔的故事》被许多学者称为“现代绘本的开山之作”。在这本书中,波特将图与文完美地融为一体,在色调和谐、线条优美、富有动感、体现着古典风格的画面中,营造出紧张、惊险、有趣的故事,凸显了绘本“以图讲故事”的特点。因此,很多学者认为。这本书“开创了现代图画书的原型”。随着绘画技艺的提高和彩色印刷的普及,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外国作家和画家移居美国,美国绘本的发展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呈现出繁荣态势,并领先于其他国家,开启了绘本的“黄金时代”。自1938年美国凯迪克奖、1955年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以及1965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等奖项的设立,大大鼓励了欧美绘本的创作和繁荣,涌现出众多优秀绘本,如《100万只猫》《爱花的牛》《玛德琳》《猜猜我有多爱你》《好饿的毛毛虫》等。日本的绘本也在经历了对欧美绘本的学习和模仿之后,进入了创新的时代,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品。这些书火了很多很多年,直到现在仍然是热门书籍。我们所熟知的连环画,或者说小人书,其实也是近代以来的产物。“连环画”一词,始见于1925年,最初叫作“连环图画”。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金少梅、张兴瑞绘制的连环图画《西游记》,约48开本,上下两册各10本。此连环图画的最后一页印有“连环图画是世界书局所首创”的字样。此后上海世界书局又陆续出版了《三国志》《水浒》《岳传》《封神演义》等连环图画。在连环图画出现之前,上海就出现了石印“回回图”。“'回回图’就是为《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长篇小说每回绘一图。如清光绪年间'味潜斋’石印的《新说西游记图像》,全书100回,每回1幅,加上人物绣象20幅,共120幅,随后又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朱芝轩编绘、上海文益书局出版的《三国志》石印'回回图”,有图200多幅。”连环画有两个基本要素,即连续图像、文字脚本,并通过图文并叙的形式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文字、图像被限制在特定区域内,文字通常200字之内,有标题与句读。图像为手绘石印,图像中标注出主要人物的名称,如孙悟空称为“行者”。同时,连环画的文字语言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这系受民国初年推行白话文运动的影响。图绘手法以线描为主,辅以明暗塑形。除人物形象外,常见山水树木、建筑等图像。在时空表达方式上,通常采取单一叙事内容的时空表达类型。文字叙述主要起到对情节的起承转合的作用,图像描绘故事情节中的某一瞬间。可以看到,这样的连环画比起现代化的绘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相对来说,连环画更像是给大人看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我国连环画出版、发行的发轫期,同时作为一种独立的书籍形式、画种出现于世人面前。虽然连环画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战国至汉代的连环图画,但作为书籍这种形式的连环图画确是直接受到晚清画报体的启发。连环画也被称作“小人书”,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首先基于晚清、民国普通民众对于图像阅读的需求;其次是报刊业的发展及印刷技术的革命迎合了民众对于图像阅读的需求;再次是晚清的画报体、回回图及古典名著的增像全图的出版“孕育”了连环画。从连环画的兴起背景也可以看出,这类书籍的原本用途并不是儿童启蒙。新中国成立之初至社会主义进入艰辛探索阶段之前。新中国出版业刚刚拉开序幕,童书出版随之进入起步期。1950年,全国国营出版社仅有27家,私营出版业则有184家。1950年全国出版的少儿读物仅有466种,总印数573万余册,其中种数的70%、印数的59%都是私营出版社出版的。1952年12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上海成立,它是新中国第一家专业少儿出版社,是以上海的新儿童书店为基础,吸收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和大东书局的儿童读物编辑出版部门合并成立的一家公私合营性质的出版社,1954年并入启明书局、华光书局等出版机构。1956年6月1日,中国共青团中央创办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北京成立。随着“一南一北”专业少儿社的成立,童书出版力量有所增强,全国地方出版社的童书出版数量有所增加,1956年,全国出版童书2315种,总印数达1.05亿册。这虽然还远远不能满足儿童读者的阅读需要,却是童书出版一个大的飞跃。从1960年到1965年,全国总共出版童书4967种,总印数2.73亿册,出书的数量增幅不大,但质量提高了。其间,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如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华山的《鸡毛信》,秦兆阳的《小燕子万里飞行记》,贺宜的《小公鸡历险记》,洪汛涛的《神笔马良》,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任德耀的《马兰花》,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以及《十万个为什么》等。在这之后,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儿童书籍的内容充满了时代色彩。除李心田的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徐瑛的儿童小说《向阳院的故事》等少数红色读物出版外,其他的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较少。1966年童书出版207种、2900万册。1970年出版了104种,主要是连环画和不定期出版的杂志。连环画基本是根据样板戏改编的,数量相当少。从1966年到1976年,全国共计出版童书4591种,总印数17.42亿册,数量不少,但这一时期童书出版题材相对单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体是1977年至1999年。这一阶段可以说是童书出版的新时期。1978年3月和8月,国家出版局拨出1.3万吨纸,组织十余个省、市,重印了众多中外文学名著、工具书、科技书和童书合计4 700余万册,其中,童书有20种、1900余万册。这批图书于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国庆节集中投放,引发了极大轰动,成千上万的读者在书店门前彻夜排队等候。1978年5月9日,国家出版局委托人民文学出版社召开了一次全国儿童文学作家座谈会,时任全国妇联副主任的康克清出席并讲话,茅盾送来亲笔祝词,叶圣陶、谢冰心、高士其、韩作黎、叶君健、阮章竞、管桦、柯岩、刘心武等40多位作家和儿童文学翻译家、诗人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在这次会议上,大家疾呼拿起笔来为孩子们写作。1978年年底,童书出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1978年到1999年的二十一年,不但是整个出版业的辉煌发展期,也是童书出版走向繁荣的时期。从内容和主题看,这一时期的童书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科普和科幻童书开始成为比较重要的门类,教育色彩浓厚的童书也占据相当的比例。从形态看,以纯文字书、插图书、图画书为主。纯文字童书主要是儿童文学和科普作品,这一时期,受到大的文学环境的带动和影响,不少作家热心为儿童写作,葛翠林、金波、孙幼军、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黄蓓佳、常新港、刘健屏和吴然等纷纷投入写作,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出现了一个高潮,叶永烈、郑渊洁的幻想文学和童话赢得了儿童读者的喜爱并成为畅销书作家,郑渊洁童话首次实现书刊互动,成为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的新形态和新方式。小人书在这一时期正常出版,但已经更多地考虑儿童阅读的需要,从内容筛选到制作形式都尽可能考虑儿童的趣味,因此,小人书无疑成为童书出版的一种自觉的形态,小人书和从欧美引进的图画书一起构成了一种相互映衬的视觉类童书。这一时期,童书市场还有日本漫画书,以及受日本漫画影响而产生的国产漫画和卡通读物,以及影视同期书。从传播方式看,这一时期的童书主要是通过新华书店传播、销售到读者手中,网络书店还未形成,儿童阅读也以纸质童书阅读为主。进入21世纪至今,是我国童书出版迅猛发展的阶段。国际童书出版机构看好中国潜力巨大的童书市场,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大量国外优秀的童书被引入中国,中国原创童书也开始走出国门。进入新世纪的2002年至2017年,童书零售市场连续15年增幅超过10%,郑渊洁、曹文轩、杨红樱、沈石溪、伍美珍、北猫、杨鹏等童书作家都位列作家富豪排行榜,2016年曹文轩摘得国际安徒生奖,成为第一位获得国际童书大奖的作家。无疑,21世纪的近20年,童书出版产业在整个出版产业中占据了明显优势,成为出版产业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部分,也为构建儿童阅读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70后”和“80后”逐渐成为幼儿和小学生家长,他们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对儿童教育和家庭阅读很重视,也能比较好地理解童书的作用和价值,他们愿意在童书购买方面投入,也愿意亲身实践亲子阅读,自觉营造家庭阅读环境,同时,“70后”和“80后”家长对童书的主题和形态也有新的诉求。伴随着我们这一届老母亲对绘本的需求,市面上童书的主题与形式也是越来越多,启蒙类童书、科普知识类童书、文学类童书、游戏益智类童书、桥梁书、立体书、AR童书,甚至还有发声书等等等等,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参考资料:《英语儿童文学史纲》约翰·洛威·汤森;《图书馆绘本阅读推广》李世娟,李东来;《连环画史溯源——对阿英<连环史话>的商榷与补究》林树中;《连环画论丛)第六辑;《读库1301》 张立宪;《新中国成立70年来童书出版主题、形态与传播方式的演变》谭旭东。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