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不要忽略大脑中的噪音

文/陈根

神经元无时无刻不在互相“交流”,事实上,在60年前科学家掌握了记录单个神经元的技术之后,科学家们就知道大脑活动会频繁发生变化,即便没有明显的理由表明大脑应当如此变化,但事实依旧如此。

显然,大脑的神经活动是不规则的,从一个瞬间到另一个瞬间变化。并且,无论是否评估单个神经元或整个大脑区域,都会出现这种神经活动异常。大脑总是显得“嘈杂”。然而,就是这种“嘈杂”,为大脑的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令人惊喜的发现。

在《意识与大脑》(Consciousness and the Brain)一书中,法国神经学家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纳写:“神经元不仅能容忍噪声,还能放大噪声。”神经元的工作原理是放大认知波动,甚至利用这些波动的噪声来帮助生成解决复杂问题的新方案。认知波动可能使我们更接近一个范式转变,即“噪声是新的信号”。

对这些认知波动的研究正引导研究人员以全新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治疗。研究人员不再试图减少抗抑郁药引起的自发大脑波动,而是尝试增加这些波动。

这有些违反直觉,因为自发波动和走神也会导致抑郁性的沉思和焦虑。然而,通量理论认为,这些消极的思维习惯会受到大脑中大量自发性波动的干扰,而这种干扰会使一切放松下来,使们改变旧的习惯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会在心理健康科学领域带来一些难以置信的突破。在纽约大学的朗格尼成瘾卓越研究中心,罗兰·格里菲思和斯蒂芬·罗斯给巴尔的摩和纽约市的80名重症癌症患者服用赛洛西宾,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表示,他们因害怕死亡而产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得到了显著缓解。即使在治疗6个月后,这样的改善效果仍然存在,并且与自发波动的放大有关。

可以说,自发性大脑波动是一种不应被低估的工具。当然,对于大脑的认知还在不断更新。神经元铺设的这个超级信息网络貌似充满了大量无意义的信号,但显然,它们对于人们的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