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不能只看人才本身能力,更要看附加价值!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19卷 汉纪十一
元狩四年(壬戍、公元前119)
【原文】
乃益置大司马位,大将军、票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令票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票骑日益贵。
【译文】
于是,汉武帝增设大司马一职,由卫青、霍去病同时担任,还规定霍去病的官级和俸禄与卫青一样。从此以后,卫青的权势日渐衰落,而霍去病日益尊贵。
【解析】
上面这段材料是对卫青、霍去病官职变动,以及在两人原有的官职之上,再加一个大司马,让卫青霍去病同时兼任。
大司马是什么、有啥用,其实对于咱们普通人知道了不过是谈资。
关键是,为什么汉武帝要这么搞,用处是什么?
今天就给大家说一说我自己的看法。
1.荣誉性质
汉朝制度,皇帝之下,丞相最大,然后就是太尉(被取消),御史大夫。
爵位能到列候已经就到顶了,最多就是加一下食邑。
大司马本来是古代的官职,现在被汉武帝拿出来给卫青、霍去病头上一套,更多的作用还是给与更高的荣誉,以体现功劳和对其重视。
2.避免功高
古代的功臣容易有功高震主、封无可封的地步。
如果遇上皇帝不放心、猜忌心极重,搞不好真会兔死狗烹。
但是,对于功高的臣子皇帝也必须表态,于是就给荣誉封号,供起来,不让他做事就做榜样。
比如,给卫青如此待遇,其实有这个意思。
而真实历史上,卫青此后就再也没有带兵出征。
因为他只要再带兵打赢了,就真是封无可封了。
与其将来出现功高震主,不如提前避免。
3.权力平衡
看似卫青和霍去病是亲戚。
其实两人算是不同的军功派系头目。
卫青数次攻打匈奴,有一大批人跟随他而封侯。
同样霍去病也是有这么一批人,因他而获得封爵。
权力游戏中有个这样的特点,你因为谁而获得好处,比如权力、利益,那么你就是这个派系的人。
所以,自然而然会形成两个分别以卫青、霍去病为核心的军功派系。
汉武帝把为霍去病扶起来和卫青持平,并不是想让两人斗。
而是作为军方如果只有一个卫青如此高威望的人,对汉武帝或许威胁谈不上,多少有些被动。
如果有霍去病在,那么汉武帝处事无疑能够灵活很多。
如果把这个问题想的黑暗一点,那就是把霍去病提拔起来,让他和卫青打擂台保持平衡,这样汉武帝的权力能够安全。
这个可能性不大,以汉武帝雄才大略,两个都是他提拔上来的,他自信还是镇得住。
4.备选项
说把霍去病提拔起来做备选项这一点其实有点牵强。
其实,霍去病的存在本身已经具备替代卫青的可能。
这就涉及到人才备选的问题。
如果汉武帝只有一个卫青,那么遇上大事,就是不得用。
如果有霍去病,那么还有得选,不至于被因为只一个选择而限定死。
这就是人才的备选的含义,即用人上的选择权。
如果在用人上,没有选择权,无疑是极其被动的。
比如,后周孤儿寡母用赵匡胤,清朝孤儿寡母用袁世凯。
关于这一点,我和很多企业老板领导都聊过,基本上都有人才备用的意识。
在设置岗位和职责的时候都会考虑到这一点,避免出现过渡依赖。
【启发】
其实要说这段的启发,最大一点还是关于对用人的感触。
这里说的用人,不是用什么人、怎么用人,而是用人过程中的附加效应。
所谓用人的附加效应,就是超脱于所用之人带给你利益之外的作用。
比如,燕昭王黄金台用郭槐,其实就有附加效应吸引人才。
比如,汉高祖用季布,就是安定人心的作用。
当然,用人的附加效应有很多,这里不展开细说,单从汉武帝对卫青、霍去病任命来看,其实可以提炼出来几个关于权力稳定的附加效应。
其一,通过用人,达到自己的权力稳定,即这个人支持你,听你的话,全心全意做你的马仔冲锋手。
其二,通过用人,来实现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抵御,即将来发生问题,这个人能够给你扛事情。
其三,通过用人,来提供自己多选的可能,即使是别人不听话了,还有这个人可以用,不用担心自己无人可用的被动。
或者简单理解为,用这个人这此行为动作本身(这个比较难理解),能够给你带来什么利益?
所以,用人不单纯是一个看谁能力强、听话、会做事这么简单。
还要考虑相应的附加效应。
甚至有的时候,用这个人并不是看他本人能带来什么价值,而是要看他带来的附加价值有多少。
这点在银行系统就特常见,招聘那些有背景关系的优先,就是看在这些人背后能够有庞大的资金,至于这个人能力如何,说实话未必见得多强。
不奢求您的打赏,有个赞就够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