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为题,总让我有种自恃过高的惶恐,但我以下想说的,的的确确来源于庄子的这句话。这当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千百年来,下到乡野村夫,上到达官显赫,对此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小子惶恐,岂敢与星辰皓月争辉。但我还是想写点什么,浅薄之词,皆为真情实感。对于“无用之用”,庄子对其的解释以一则小故事展开。庄子与他的弟子游于山脚,见一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庄子疑惑,便问伐木者,“如此好大树木,怎无人砍伐?”伐木者不屑一顾,道“不足为奇,此木做舟,则沉于水;做器具,易损;做门窗,汁液不干;做柱子,则易受虫蚀。故此不材之木也,无所之用,方有如此之寿。”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在庄子看来,对于树木而言,因其无用于人,终其有用于自身,得以终其天年。传达的是一种辩证的思想,有用无用,辩证地看待。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人做自己认为有用的事,有时候确收效甚微;有些人做看似无用的事,最终流芳百世,何故?或许是有时候我们太追求看得见的利益了吧。做一些长远的打算,它或许无用于现在,但有用于将来,这可能是我们对于这句话的通俗理解。不能说这种理解不对,然而有用于将来,那不还是有用吗,所以不妨就先承认它无用。比如哲学,它探讨世界的本源,基本规律和改造世界的一系列方法论,它有用吗?换个问法,懂得世界的运行规律有用吗?世界那么多的人不懂哲学,不是照样生活,一样地吃饭睡觉,一样地出生死去。死亡本就是一件百分百确定的事,人人平等,所以在有限的生命里如果能领略不同的风景本就是一件万分美妙的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朝阳怎么升起,夕阳怎么落下,这些通通无用,但正是这些无用,塑造了我们的人生,拓展了生命的广度。不知道有没有发现,我们有时候习惯于做某事之前找目的,寻理由,似乎事后要是写不出个几万字的感想,那么事情就白做。我们总是低估了本心的强大作用,我总是认为,理由都是后想的,我们做某件事,更多的时候只是因为想做这件事,正如有个英文短语“follow your heart”,跟从你的内心,相反,做什么事都追求用处和意义则会显得功利和矫情。沉下心来,做一些无关利益的事情,恰恰是当下的我们需要的,当逐利不再成为任何一个时代衡量人能力的标准时,做什么事都寻求目的和意义的社会乱象或许才能得到真正解决。诚然物质生活需要经济基础所支撑,但这始终不是唯利是图的借口,先贤苏格拉底有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与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不谋而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无关出身、年龄、性别等等,纵然身处荒山,思考也让我们心向大海。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都应该是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一些无用之事,从来不是让我们虚度光阴,整日沉浸在自我的臆想中,我们照常生活,一样地吃饭睡觉,一样地出生死去,只是,看书的人不以夸耀学识为目的,只是看书;写作的人不以走红成名为目的,只是写字。在我们的基因深处,我想造物主应该有雕刻一种名为好奇心的探求精神。身处时间的洪流之中,我们所想之物,所行之事充满了局限性,甚至于终其一生,我们能做的不过就是努力并且接受事与愿违。而看书,写字,纵观历史,领略河山,这些无用之事,总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让你成为有用之人,这或许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初衷吧。就暂且写到这里吧,我终究还是个懒散之人,再深究下去,怕是今天晚上又要睡不好了。回到开头,我之所以写这个话题,只是因为周围听到的声音多了,难免有点想法。只是,都是二十来岁的年纪,你们有些人怎么那么优秀呢,深谙人性又老于世故?如果成为你们是我不可避免的归宿的话,那我此刻将它写下,当是纪念,只当是时间的轨迹中我思考过的痕迹。或早或晚,随它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