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想为你生个孩子,他的回答尽显君子风采 2024-05-28 16:14:27 清朝末年,统治者急于从内忧外患中挽救垂死的帝国,光绪帝在梁启超和康有为的启发下进行戊戌变法,提倡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但戊戌变法仅持续103天,光绪帝就被慈禧太后软禁起来,慈禧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六位维新志士在北京惨遭杀害,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这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其中,以谭嗣同的名声最大,临死前,他的妻子对他哭喊着说道:“我们还没有一儿半女,我想为你生个孩子。” 谭嗣同见妻子悲痛欲绝,十分不忍心,但他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义士,他向妻子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妻子不再哭泣,也响彻中华大地。谭嗣同说了什么话呢?为什么他被世人尊称为君子,人人都佩服他的大义凛然呢?情投意更合1865年,谭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的一个官宦门第,家境优渥的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十岁时,谭嗣同拜著名学者为师,饱览群书后被思想家王夫之的爱国热忱所感染,他自幼便有超出同龄人的家国情怀。在老师的教育下,谭嗣同接触到大量文学经典和思想启蒙著作,这使他对八股文感到十分厌恶,他认为这是统治阶级的糟粕,遇到这样的课本时,谭嗣同便在书上用毛笔字写下四个大字“岂有此理”。18岁时,谭嗣同奉父母之命与李闰结为夫妻,李闰也出生于宦官之家,她也十分关注当时黑暗腐败的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对中国的现状充满担忧。这使得夫妻二人不仅门当户对,他们还共同接受新思想,拥有相同的爱国情怀,两人更像朋友一样,经常互相交流。 谭嗣同的父亲作为清朝官员,代表与维护的自然是清朝的利益,晚清政府腐朽,深受帝国主义侵害,谭嗣同与父亲之间逐渐产生嫌隙。与妻子结婚第二年,谭嗣同终于忍受不了父亲的封建思想,他离家出走,走遍祖国各个省市,观察风土人情,结交志趣相投之士。在这次游历中,谭嗣同见到晚清统治下百姓生活的穷苦与无奈,百姓深受“三座大山”压迫,人们生活在绝望之中,他思索着求变之法,想到社会需要一场变革,以此改变国家的风貌,使人民摆脱压迫。 妻子李闰十分赞同丈夫的观点,她时刻伴在谭嗣同左右,倾听谭嗣同对社会弊病的痛斥,与他一起探讨解决之道。在这期间,李闰也曾为谭嗣同育有一个孩子,但孩子很快夭折,李闰因此患上疾病,不能再生育。李闰感到十分愧疚,她数次请求丈夫纳妾生子,为谭家延续后代。谭嗣同对这个建议十分排斥,他觉得自己既然是接受过新思想的人,便不能再做出封建糟粕之事,他断然拒绝妻子,并保证永不纳妾,也永不抛弃李闰。 李闰听到谭嗣同的肺腑之言后,感到既愧疚又感动,自此以后,夫妻二人的感情愈加深厚。图救国之法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被迫与日寇签订《马关条约》,这是一项极不平等的条约,清朝不得不向日寇赔偿大量白银,并被日寇割去宝岛台湾。这场失利的清朝更加倾颓,清朝政府逐渐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侵害中国百姓的傀儡。眼看中国正向亡国趋势发展,谭嗣同悲愤交加,他心中关于变法的想法更加深厚,并在家乡各处提倡新学和变法,为了改变一些人陈旧的思想观念,谭嗣同还参办新式课程,与其他思想先进的同志一起钻研新法。 在同一时期,康有为联合北京的1000余名举人共同上书清政府,要求拒绝签订不平等条约,并要求迁都变法,这一要求自然遭到慈禧的无视,但足以看出全国各地仁人志士心中早已升起变法之心,星火蔓延全国各地,眼看就要升起一团火焰。谭嗣同在家乡听到康有为等人联合上书的消息,心中十分欣喜,他决定北上京城,结交这群志同道合的人。 第二年,谭嗣同从湖南来到北京,结交到一批维新人士,他本想与这些人深入探讨新学,但由于家父,他只得随即前往苏州任知府。谭嗣同心在新学,他担任知府不久,很快回到家乡湖南,与梁启超等人创建时务学堂,使其成为真正培养维新志士的机构,同时,他还创建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抨击腐朽的政策,并写成维新派第一步哲学著作《仁学》。以身殉法,惊天动地。谭嗣同和“同志”们的种种努力使得新学广泛传播,最后传入朝廷,光绪帝对新学十分感兴趣,他也相信利用新学改革会使国家再复生机,重回大国地位。 光绪帝随即下诏,请谭嗣同等人赴京商讨国家大事,并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光绪帝为人谦谨,对谭嗣同等人说道:“如果大家有想要变法的人,可以随意向我参奏,我必依从他,如果我有过失,大家可以当面说出来,我必速速改正。”这番话使维新派众人感动不已,他们都觉得有如此明君和新政,国家必然会从绝境中走出来。正当大家日夜商讨对策,自上而下改革之时,慈禧太后却出面阻止变法,她设计兵变,废黜光绪帝,并下旨捉拿维新派人士。这一消息提前走漏,梁启超、康有为等人听到后赶忙逃出京城,逃亡海外。 谭嗣同却不听劝阻,他知道变法不成,只想以身殉法,以此向慈禧这些顽固派和世人证明自己的决心,他对劝他离开的人说道:“世界各国变法无一不是从流血中成功,我还从未听说过今日中国有因为变法而牺牲的人,那就让我成为第一个牺牲的人吧。”几天后,谭嗣同与其他五位维新派人士一同被抓进大牢,等待死亡。谭嗣同的妻子李闰知道丈夫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她想到夫妻二人将要阴阳相隔,便在谭嗣同临死前前往监狱找到他。 见到丈夫被酷刑折磨地不成样子,李闰声泪俱下,她向谭嗣同倾诉自己未能给他生下一儿半女,这是她一生的遗憾。谭嗣同听到后微微一笑,他安慰妻子道:“如果我们的孩子一生下来就面临的是这样一个黑暗腐朽的世界,那他还不如不来,否则这世上只不过是多了一个奴隶。”这番话振聋发聩,妻子听到后不再哭泣,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英雄的丈夫而感到自豪。 谭嗣同去世时年仅33岁,但他为旧中国寻找一条生路贡献巨大,他的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后来的革命者提供了信心,如一抹星光,照亮中国未来的路。 赞 (0) 相关推荐 戊戌六君子康广仁:献身于变法,位卑未敢忘忧国,好花留与后人看 致力维新 康广仁虽然是康有为的胞弟,两人仅仅相差十岁,但人生经历却截然不懂,自幼时这种差异就从思想与行为上显现了出来. 因为这十年清政府正着手于洋务运动,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社会环境也发 ... 戊戌六君子是被错杀?光绪帝真的想变法吗?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BT历史零售"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1898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三日,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法场上风雨如晦 ...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为何不逃,做封疆大吏的老爹又为何不施救? 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57期: 1898年9月21日,一直在颐和园颐养天年的慈禧太后,终于忍无可忍,突然返回紫禁城并圈禁了光绪皇帝. 9月25日,在荣禄的嘴里得知,维新派竟然怂恿袁世凯要围 ... 戊戌六君子刑场赴死,百姓为何欢呼雀跃?鲁迅一句话说出了本质 严格来讲,这六位君子是绝对正义形象的存在. 就当时的形势而言,他们是报效祖国,忠于皇权,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实是民族之先驱.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这是他们的一次尝试,事实证明了这条路走不通. 看似遗憾的 ... 戊戌六君子被处决时,围观百姓为何拍手称赞?鲁迅一语道破实情! 众所周知,1840年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清政府统治走向衰微的重要标志.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叩开了曾经被清廷牢牢关上的中国大门.神秘的东方王国敞开了大门,西方列强便争先恐后地涌入,想要瓜分这 ... 思维导图:一张图了解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 欢迎阅读我的第1317篇日更文 戊戌变法 岁月长河 值得铭记 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朝的腐朽落后已经暴露无遗,然而朝中无人进谏改革. 1898年即戊戌年的夏天,急于挽救亡国危机的光绪皇帝进行了改良式的&q ... 五月湖湘·戊戌变法六君子之谭嗣同浏阳故居 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五月长假,安排了湖湘之旅.长沙黄花机场落地后,驱车前往第一站,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浏阳故居. 谭嗣同故居即大夫第官邸,位于浏阳县 ... 谭嗣同行刑前,妻子哭着说我们还没有孩子,其回答让人敬佩 藏克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 谭嗣同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吧,虽然他的生命早于一百多年前便已归于尘土,但是世人却未曾忘记过他,他的话语至今都流传在爱国人士的脑海里,流传在 ... 李大钊行刑前最后38小时在想些什么?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电影<革命者>围绕1912至192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展开,以李大钊生前38小时生命倒计时的方式,讲述了李大钊积极探索改变中国.拯救民 ... 1390年,朱元璋下令斩首李善长一家70余人,行刑前,李善长拿出皇帝赐的免死金牌,想躲过一劫,朱元璋... 1390年,朱元璋斩杀李善长一家70余人.李善长赶忙拿出皇帝赐给他的免死金牌!朱元璋见状,冷笑一声接着说:"你看清楚······金牌上写的是什么?"李善长仔细一看,顿时哑口无言! ... 行刑前的吃喝玩乐,清朝死刑犯人生中,仅剩的24小时 2021-04-25 22:52 生老病死,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每个人在出生之后,都会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无论是因为意外还是因为疾病去世,这都是人力所无法去改变的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 ... 死刑犯行刑前挣扎,高喊:我用“开锁绝技”换命,警察:成交 小偷是现实中永远不可少的群体,他们都是想不劳而获,得到金钱去享受的人,所以在偷这方面的钻研造诣很深,甚至能够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在那个摄像头还没有彻底普及的时候,小偷就是最难防的人,根本不知道其从哪里下 ... 15岁男孩行刑前,仰天长啸绳索俱断,夺刀连杀十余人,名字熟悉 都说朱元璋是个淡薄寡恩的皇帝,他的文武百官就像是关在笼子中待宰的羔羊.在朱元璋的治理下,几场反贪案下来,百官折了十几万之多,剩下的都是对明朝忠心耿耿的有才之辈. 但是,这些明朝官员一定没有想到&quo ... 古代“腰斩”究竟有多疼?犯人行刑前,都要贿赂刽子手 自从中华土地上出现了迭代更迭的王朝,民众得到了统一的领导,自然就诞生了律法和刑罚.而从商朝开始,刑罚就已经非常的残酷了,商纣王自创的无数种刑罚,光是听描述都能让人头皮发麻毛骨悚人,最为著名的就是导致了 ... 行刑前他喊妈妈抱紧我,牺牲时他年仅5岁 小金子是一个年仅5岁的抗日英雄,虽然他牺牲已经70年了,但他的故事依然深深铭刻在人们心中. 小金子的父母都是抗日英雄,九一八事变后,爸爸王凤阁在通化红土崖组发动起伐木工人组建了抗日队伍.1932年4月 ... 古代女犯人被行刑前,为什么要脱光上衣?【图文】 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犯人在被拉到刑场之后,一般都是牌子一扔.大刀一挥.人头落地,但是其中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那就是脱掉上衣验明正身,甚至连女犯人也不例外. (一)验明正身 之所以说脱掉上衣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