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三四五名全遭重创时:中国坐稳造船老大地位
自欧洲造船业日落西山以来,相继崛起的中日韩就牢牢占据着世界造船业的90%份额,'三分天下'的状态持续了很多年。
而当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突发袭来导致中国造船企业份额萎缩时,日本和韩国造船企业或许还暗自庆幸,能分得一杯羹——但很快前三季度的数据就打在他们脸上:中国造船业今年的三大指标均占全球第一,手持订单量接近全世界一半,新接订单量更是超过全球65%。
图为在武昌下水的出口马来西亚型巡逻舰,疫情带来的推迟交付时间不超过半年。
就前三季度来看,在全球所有500多艘各类船舶订单里,中国就占了近一半(249艘);曾经和中国不相上下的韩国则掉到不足100艘,占比掉下四分之一。
日本的情况则更加惨淡。日本造船业或许还拥有世界前三的产能,但前三季度不足60艘的新船订单占比已经接近10%的红线——这意味着,空有一身力却无船可造的日本,或许已经不会再有和中国、韩国造船业'三分天下'的资格,很快要被扫到统计表的'其它'那一栏里。
图为下水时的新型宙斯盾驱逐舰'羽黑',该舰由日本JMU造船承建。
尤其是对于日本来说,这样的结局难以接受。要知道在2018年,日本造船业的三大指标,也就是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完工订单都还能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上下,同期中国的占比也不过35%左右,说是'三分天下'一点不为过。
从四分之一到不足十分之一,如此急剧的滑坡已经直接摧毁了数家日本造船巨头:诸如三菱重工、三井造船等老牌企业已经退出了民船制造业务,把军用舰艇业务'卖个好价'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图为'齐聚拆船厂'的嘉年华邮轮,欧洲赖以生存的高端市场不复存在。
日韩的日子不好过,在'其它'一栏里占据主要地位的欧洲高端造船业也过得很艰难:在天然气运输船的老市场,以及天然气动力商船的新市场都被中日韩抢占、瓜分之后,欧洲的优势领域就只剩下邮轮、客船等'高端市场',以及零星特殊用途的海洋工业船、冰区船舶。
而众所周知,疫情风暴之下旅游业遭重创,曾经是香饽饽的邮轮业更是一夜间变得臭名昭著,曾经能卖过亿美元的二手邮轮只能直接拆出废钢价,为的只是让邮轮企业'再喘口气'。
图为意大利芬蒂坎尼为卡塔尔建造的护卫舰。
下游惨淡如此,上游自然好不到哪去,比如说欧洲造船业如今数一数二的大鳄,意大利芬迪坎尼就已经爆出了多起纠纷,原因是旗下工厂的意大利员工不愿意离开欧盟工作。
当然,包括芬蒂坎尼在内,不少欧美船厂都依靠着美国国防部的军舰订单过活,毕竟美国人财大气粗……但同样就今年的情况来看,这份'铁饭碗'恐怕同样辉煌不再,美国海军今年的新接船数量、新订单数量也要远少于往年。
图为同时'下饺子',同时兼顾民船建造的中国船厂区。
过去百年间,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无数例子已经证明了一条规律:强大的民船、商船工业,以及背后的基础工业,是军舰'便宜大碗'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一基础,才有可持续'下饺子'的可能。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明显能看见造船工业力的此消彼长——中国造船业并不如有些人所想的那般,已经没有了上升空间。恰恰相反,被称为'下饺子'的爆发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