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厂10多年,却赚了200亿:这个品牌被吐槽差点毁了整个行业

如果说在广告和研发方面的投入给了南极人勇争行业第一的底气,那竞争对手骤然曝出的丑闻则给南极人的爆火添了一把柴。
作者| 猫哥
来源|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
封面图|网络

1998年的春节晚会上,王菲和那英合唱了一首《相约98》。

这两位的声线是很有特点的,一个空灵飘逸、一个浑厚稳健,加上歌词又写得美仑美奂——“相约在银色的月光下、相约在温暖的情意中”,很容易就击穿了全国人民的心防。

尽管歌唱得不错,可很多问题也是掩盖不住的。

那会的经济状况有多糟呢?咱们看几个词就知道了——亚洲金融风暴、国企下岗、民企批量倒闭。

当时的情况说是内忧外患一点都不夸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熄火,就连最主要的外汇来源——纺织行业都不行了,亏损和经营困难成了常态。

不得已,朱相才喊出了“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口号,这实在是没办法、再不改确实是不行了!

也就是在同一年,国务院决定对纺织行业进行改革,提出了不少调整结构、解困扭亏的工作目标,比如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20万人。

不过话说回来,由于当年配套的保障政策尚不完善、加上财政确实是捉襟见肘,不少下岗职工拿到的补偿金很有限,加上又没有谋生的渠道,不仅生活艰难、也引发了不少问题。

可也有一些眼光敏锐的人捕捉到了商机。

尤其是在东南省份,成熟的生产线就摆在工厂里等人收购、外面还有一大群业务熟练的技术工人等米下锅,有心人很容易就能拉起一支队伍来。

比如在上海,就有个叫俞兆林的人提出了“保暖内衣”的概念,靠着轻巧、柔软、聚暖的特点,这款跨时代的产品迅速席卷服装界,不到一年就卖出了28万套。

别看如今的集中供暖是以秦岭淮河一带为南北分界线,但这是当年能源不足情况下的一种无奈之举。北方的冬天寒冷难耐、南方的冬天更不好过,否则俞兆林的保暖内衣也不至于如此畅销。

受此启发,不少在服装行业浸淫多年的同行都盯上了这块大蛋糕。

1998年,从国企下海经商多年的张玉祥筹够了300多万启动资金,火速成立了“南极人”品牌,逐渐开始介入保暖内衣这片尚未充分开发的市场中来。

为了把牌子做大,没抢到先机的他也下了不少血本。

比如砸下重金在央视打广告,先后请来了葛优、刘德华、袁咏仪、黄海波、海清等多位明星代言,再配上“南极人不怕冷”的魔性广告词,这个一听起来就暖和的牌子着实拉拢了不少粉丝。

除此之外,眼光毒辣的张玉祥很早就抛弃了业内普遍采用的化纤面料,斥巨资与美国杜邦公司合作,研发出了比较先进的“棉+莱卡”的全新面料,算是响应“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了。

如果说在广告和研发方面的投入给了南极人勇争行业第一的底气,那竞争对手骤然曝出的丑闻则给南极人的爆火添了一把柴。

2000年的时候,有媒体在俞兆林的保暖内衣产品中赫然发现了塑料薄膜的存在——花几百块钱买塑料布,这不是明着骗人吗?自然而然得,牌子声望跟着跌到谷底,甚至还传出过老板跑路的新闻。

借着这个机会,南极人一举逆袭成了保暖内衣市场的老大。

随后,中国入世,纺织行业也迎来了绝佳的发展势头。等到了2004年,南极人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0亿元,固定资产超3亿,触角遍及保暖、休闲、羽绒、毛衫、家纺等各个纺织品领域。

不过好景不长,经济危机来了。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席卷而来的金融海啸波及了全球的各个行业。老外们家里着火自顾不暇、订单自然是能砍就砍,不少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一下子就暴露了出来,纺织行业也不例外。

咋办呢?张玉祥决定从笨重的资产端开刀。

说起来,这倒不是南极人的首创。早在1991年,恒源祥就尝试过收取品牌授权费、授权别家生产的联合体运营模式;等到2007年,光商标使用费就收了2.66亿元,占了公司收入的80%还多。

但这些老牌子都没有南极人做得“绝”,他们搞的是“NGTT”南极人共同体商业模式:

从2008年起,南极人就陆续砍掉了生产端和销售端的全部自营环节,卖掉经营十多年的所有工厂,只保留品牌、实现轻资产平台化运作,说白了就是“卖吊牌”、让“加盟商”自己生产自己卖。

按照创始人张玉祥的说法,这种模式既保留了品牌的核心价值,又实现了场、货、人的精准配置和资源的合理分工。其实这都是场面话,核心还是在解决过剩产能的同时找到了新的盈利点罢了。

在这个过程中,电商的崛起也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为了“打假”,2012年淘宝B2C平台“淘宝商城”更名“天猫”,并开始把流量和资源向各大品牌商家倾斜。考虑到品牌的光环能带来更多的流量和更高的溢价,不少人都盯上这条终南捷径。

在这种情况下,招牌够亮、品类繁多、加盟门槛又不高的南极人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一时间成了商家们眼中的香饽饽——

等到了2015年的时候,南极人干脆更名成了“南极电商”,并于同年借壳新民科技登陆中小板,摇身一变成了家具备电商基因的上市公司,牛大了!

从南极人2019年的财报来看,这门生意是很赚钱的。

在去年的营业收入构成中,31.76%为品牌综合服务业务,金额约为12.4亿元;1.68%为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金额约0.65亿元,啥概念呢?光靠“贴牌”,人家一年就赚了13个亿,简直不要太轻松。

凭借着南极电商的出众表现,张玉祥夫妇也成功实现了身价的一涨再涨——

早在2016年,张玉祥就以52亿元身家首次闯入胡润百富榜,位列榜单第754名;4年之后,张玉祥的身家已涨至145亿元,位列胡润百富榜第376名、服饰界富豪第6名。

虽说南极人靠着这个赚得盆满钵满,可广大中小商家也不算太吃亏。

在得到品牌方的授权后,品牌方会给店主们免费提供一些服务资源,包括日常一些运营教学课程、免费的广告位和活动报名等等。

更关键的是,重金拿下的品牌授权也给商品提供了不小的溢价。

广东一家服装家族企业生产的牛仔裤在自家的天猫店两件才卖79元;但挂上南极人吊牌后,在南极人专卖店两条售价129元。扣去8元标费、反倒多了42元利润。

品牌少了运营成本、商家多了利润空间,这怎么看都是一件“双赢”的美事,怪不得那么多人“加盟”。

截止到今年年初,“南极人”这面大旗之下聚集着1113家供应商、4513家合作经销商以及5800家授权店铺,从保暖内衣、羽绒服、床垫被子到按摩棒等等无所不包,当真是万物都可南极人。

不过在这些年的高歌猛进之后,南极人这块曾经的金字招牌也变得有点黯淡了,加盟商太多,生意不好做,自然就有人动歪脑筋。

在诸多吐槽声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直为人诟病的品控问题。尽管打着低价、高性价比的标签,但不少商品下仍不乏“一分钱一分货”、“买来就坏了”、“假货”这类吐槽和差评;

曾经有媒体统计过,2018年以来南极人已经10余次登上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黑名单”,从蚕丝被、内衣、童装、冲锋衣到电推剪、按摩棒,均有产品上了质检“黑榜”。

针对这个问题,张玉祥也很委屈。

在2018年的一次采访中,他就强调南极人绝非“只卖吊牌,没有品控”,南极电商一直重视品质管理,并且建立了系统化的巡检、抽检和送检机制。

只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似乎南极人能做的还有很多。

事实上,贴牌、外包这样的模式在国际大牌中其实并不少见。就拿南极人立志对标的优衣库来说吧,虽然很早就将代工厂搬到中国,但品控和质检环节也一直没落下;

更实际的例子是苹果,遍布全球的苹果产业链不仅没有削弱品牌的含金量,反倒是在严苛的品控下又滋养出了富士康、立讯这样的代工巨头,恐怕也不能简单归结于历史的巧合。

十几年前因技术研发后来居上,如今又因品控问题跌落神坛,这实在是有点让人唏嘘。N

(0)

相关推荐

  • 南极电商究竟有什么问题

    作者:萧潇 编辑:姚书恒 出品:远川研究所消费组 2021年年初,一份写于2019年的路演PPT,引发了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 这份兴业证券分析师的路演汇报指出,靠品牌授权生意赚得盆满钵满的XX电商疑似 ...

  • 张玉祥的南极人,吊牌永生

    导读: "把可口可乐的所有工厂烧光,只要这个品牌还在,就能在一夜间恢复生产",这句出自前可口可乐董事长伍德鲁夫的名言,同样也是南极人创始人张玉祥对于品牌的态度.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

  • 靠着卖商标年入40亿,购物节背后的“南极人”帝国,危险了

    随着双十二购物狂欢节的过去,今年所有的电商节已经结束了. 在各大电商平台,涵盖行业范围最广,名称出现最多的,大家知道是哪个品牌吗? 那就是"南极人". 不要小看这家企业,他的销售净 ...

  • 南极人工厂早就停产,靠卖商标一年收入13亿,万物皆可南极人

    天寒地冻,是保暖类服装销售的高峰期.在购买保暖类服装的时候,我们不仅仅会考虑到外观.舒适度等因素,还会考虑到牌子.毕竟大品牌的东西质量一般都比较好,而且出了什么事情也比较好维权. 但是并不是所有大牌子 ...

  • 消费者被“骗”12年,原厂早已停产,靠卖吊牌一年“捞金”13亿

    娱乐圈最多的就是明星们的情感经历,今天小编和大家聊一聊. 相信,每个人都知道"躺赚"这个词,但具体是什么样的估计就有些蒙圈了吧?有人说,国内知名品牌南极人,就采取这种模式,仅201 ...

  • “贴牌”生意蔓延到医药领域,不能撒手不管

    作者:熊志 据新闻报道,小方是一个中介,卖品牌授权,俗称"贴牌"业务.在他的朋友圈内,有各式各样的品牌授权广告,主要是服装,还都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记者调查发现,如今,这种生意 ...

  • 关厂十几年倒赚了二百亿!被吐槽差点毁了整个行业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01 1998年的春节晚会上,王菲和那英合唱了一首<相约98>. 这两位的声线是很有特点的,一个空灵飘逸.一个浑厚稳健,加上歌词又写得美仑美奂--" ...

  • 10多年过去了,200斤的我还要坐摇摇车

    前不久,一个网友的故事,引发千万人集体共鸣. 他说,小时候很想坐摇摇车. 可家人觉得很幼稚,不让他玩,他只能眼巴巴看着别的小孩玩. 长大后,一米八高个的他,经常一个人去坐摇摇车,一有钱,就拼命去坐. ...

  • 牛逼坏了,30万赚到200亿

    周末一大热点,就是比亚迪的第三大个人股东夏佐全要减持1200万股,套现约21亿元. 这个夏佐在16.17.18.19年都陆陆续续减持过比亚迪,但都没有这次减持的规模大,大概是安抚市场情绪,夏佐全声明未 ...

  • 国民男装倒下:曾比肩海澜之家,如今关店2000家,市值蒸发200亿

    提到国产的男装品牌,大多数人会首先想到的一般是海澜之家,其实还有一个品牌,高光时刻门店数量超过4000家,营收超34亿元,也曾红极一时,这个品牌就是七匹狼. 如今,七只狼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5年来,七 ...

  • 从马云手中赚走200亿,他还娶了女明星,更是坐拥39座大厦

    被时代选中改变命运的人?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是一盘干净且还未落几子的棋盘,工业.百货.电商.房地产等等都埋藏着许多的商机.现在中国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的成功基本上归功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机会.例如赶上经济 ...

  • 交易大亨黄毅雄:20万赚到200亿坎坷路

    他是台湾地区金融市场口耳相传.却从未亲眼见证的传奇.也有人形容,他是全台湾唯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金融交易者.他17岁只身来到台北,靠期货交易起家,高峰时,持有的日元期货部位占全球市场5%左右.与他相识多 ...

  • 从20万赚到200亿,投机之神40年交易智慧告白

    他是台湾地区金融市场口耳相传.却从未亲眼见证的传奇.也有人形容,他是全台湾唯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金融交易者.他17岁只身来到台北,靠期货交易起家,高峰时,持有的日元期货部位占全球市场5%左右.与他相识多 ...

  • 从20万赚到200亿,投机之神40年交易智慧的告白

    他是台湾地区金融市场口耳相传.却从未亲眼见证的传奇.也有人形容,他是全台湾唯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金融交易者.他17岁只身来到台北,靠期货交易起家,高峰时,持有的日元期货部位占全球市场5%左右.与他相识多 ...

  • 一年赚走1671亿,品牌一直被误认是国货,背后老板却是新加坡首富

    这位从不在媒体前露面.不说大话的企业家,靠着不放过每一个机会.不亏待每一个人.不浪费每一刻时间的优秀习惯,取得了跨越时间.跨越行业.跨越国界的巨大成功. 1923年10月,郭鹤年在马来西亚这个国家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