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的黄河品牌,以三轮名义承历史之志
商情,专注行业20年
中国摩托车工业30年的发展史上,有很多堪称经典的瞬间和历史时刻。不管是新企业的诞生,还是市场拓展中的重大事件,都能留下一些让人回忆的影像。但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摩托车产品中的经典之作。国人视摩托车从最初的生活用具,到收藏、休闲品,其过程一方面显示了人们生活的水平对交通工具的依赖程度不同,一方面又诠释了一种国人的摩托情结:对经典摩托车产品是如何的着迷、膜拜,甚至视之如生命!
在中国,摩托车品牌的历史大多传承在合资品牌的影子里,尽管如此,摩托车产品还是诞生了很多的经典之作,比如说黄河和HK250。作为改革开放最早一批引进外资合作的摩托车品牌,黄河无疑在摩托车技术和制造的引进学习中,深得积淀与传承。如今,重庆黄河在传承和发扬摩托车文化与技术的基础上,将两轮摩托和三轮摩托车品牌不断推向新的高地。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的初始期,在这个时代的市场上,我们只能看到为数不多的几个合资品牌,如嘉陵本田的JH70、铃木AX100等。作为当时排量最大的合资品牌摩托车,黄河川崎HK250的诞生,无疑为整个市场填补了大排量这个空白。
90年代初期,国内的摩托车产业还不成气候,大部分摩托车都是二冲程,四冲程的摩托车很少见,250CC排量的机车更是匮乏至极。黄河川崎250的诞生瞬间点燃了车迷们的激情。据车迷反映,当时第一批黄河川崎HK250刚进入市场就被抢购一空,乃至后面的几批机车仍旧供不应求,价格也随之攀升。从最初的定价4659元,直至8000元,到最后竟然被炒到15000元,有些个别地区黑市零售价格竟然被炒到24000元。
然而,随着行业形势的变化黄河厂的发展,这款经典车型最终还是在不断向前的中国摩托车发展史中退出舞台。黄河川崎250的停产让许多车迷伤感不已,拥有黄河川崎HK250的车迷与其他车迷有所不同,他们对历史的理解更加透析,沉淀的是文化,留下不解的情怀。三十年的岁月,沉淀的除了时间,剩下的全是感情;三十年,一辆摩托车伴随着一个男人的成长,伴随着一个男人成家立业;三十年,显然已超越了时间的概念,这已经成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命的延续。
历史总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传承经典。自从传承了日本先进摩托车品牌的衣钵之后,黄河摩托迅速将技术消化吸收,并根据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和对产品的适应性要求,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车型改进,从90CC到600CC不等排量的两轮产品,从弯梁、五羊款式到边三轮、正三轮,黄河摩托将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
在黄河厂从1968年诞生,到2006年重组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它曾创造了“第一个申报三轮摩托车光盘目录”、“第一个引进加工中心从事发动机箱体加工”、“第一个在自己生产的同时,还与全国29家企业签约让其贴牌生产本企业产品”等三个行业第一的荣耀。
2013年黄河公司不惜重金聘请著名影视明星于荣光,出任形象大使。将于荣光先生在银幕上秉直刚毅且具有的独特气质和亲和力一脉相承,与“黄河”品牌多元化、技术精湛的精神相吻合,其目的就是要让“黄河”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再展昔日的风采,再现当日之雄风。“黄河”作为中国优秀摩托车的杰出代表,多年来近千万的摩托用户口碑和深入人心的形象,这亦是黄河三轮摩托车在网络开发、网络维护工作的最大借力。
50年的发展历程,为黄河摩托积累了丰富的摩托车生产管理经验;重组后的重庆黄河摩托车有限公司,承载着打造世界“黄河”品牌的重任,开始了新的征程。
在国内营销上,公司转变营销工作思路,全面改革营销模式,在产品上增加黄河的文化元素,逐步取消了单纯营销产品的模式。公司还充分利用自主进出口权,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先后在东南亚、南美等一些国家或地区,已有的合作生产或部份出口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及“建厂”的形式,继续加强海外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南美等国际市场的开拓,逐步实现“黄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格局。
企业要想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一心一意的做好紧贴市场需求的产品。黄河公司紧紧把握市场消费需求潜力巨大的有利时机,以“安全”、“科技”、“环保”为鲜明特点,在三轮车系列产品推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黄河”产品的结构调整,特别是在特种专用车辆的创新上,强化产品研发工作力度,加大创新产品的投入和科技人才的引进,用过硬的产品质量、科学的营销管理,掌握国内市场竞争主动权。
如同奔腾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样,黄河摩托虽然称不上是中国摩托车产业的鼻祖,但它的创立与发展历程几乎概括了整个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新中国摩托车工业发展历程中的闪亮一笔。黄河摩托经销商对市场冷暖、应对之策的见微,当为行业人士知著的必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