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堂 | 血脂异常的十个误区,您了解几个?

在中国,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4个血脂异常,在人们的印象中,血脂异常往往与肥胖画上等号,似乎是胖人的专利,其实不然,实际上,对于血脂,存在很多误区,总结起来大概有10个。

误区一:瘦人不会出现血脂异常

血脂与身材无关,人们往往把高血脂与肥胖画等号,因而那些身材苗条的人很容易忽视血脂检查。事实上,高血脂一般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关系比较大,肥胖的人只是皮下脂肪堆积,没有其他疾病影响,血脂不一定高,血脂异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血脂异常与环境及遗传相关;继发性血脂异常则继发于一些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阻塞性肝病、胰腺炎等。很多瘦人与严格素食者以为自己绝不会发生血脂偏高、胆固醇异常问题,其实,只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都可能出现脂代谢异常。

误区二:血液黏稠就是高血脂?

很多人做了血液流变学的检查,发现血液黏稠度高,就会觉得血脂高。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血液黏稠说的是血液中有形成分增加,血液流速减慢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血小板增多、血浆蛋白增多、血糖高、血脂高等,高血脂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误区三:血脂降低就能停药?

降脂治疗是长期的,当血脂降低至标准范围时立即停药有一定风险,因为化验报告里的参考值是针对正常健康人群,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要根据不同危险分层,达到不同的降脂目标。

误区四:血脂降得越低越好?

高血脂对血管的危害必须引起重视,但血脂也绝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血脂过低,会使机体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精神状态不佳、血管壁变脆、增加脑出血风险、增加肿瘤的发生率。因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健康。

误区五:没有症状就不必治疗?

很多血脂异常患者没有症状,所以就以为短期内不会导致疾病问题。事实上,血脂异常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最容易引发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

误区六:吃素就能降血脂?

虽然素食可以改善血脂异常,但如果长期只吃素食的话很容易陷入营养不均,选择不当等饮食误区,控制血脂也不是拒绝摄入脂肪,适量吃一些饱和脂肪酸(比如深海鱼、坚果),反而有利于降脂。

误区七:过分相信保健药,排斥调脂药

不少患者觉得,保健品是生物制剂,安全可靠,西药不良反应太多,因此往往选择单靠深海鱼油、螺旋藻等保健品调节血脂。但这样做效果往往不佳。其实,调脂药有两方面作用:一是能降低血脂;二是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的作用。此外,调脂、降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期间除了要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外,调脂药物的增减应该听取医生的意见。

误区八:更重视甘油三酯而忽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很多患者把甘油三酯异常升高看得很严重,实际上,在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胆固醇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更严重。积极使用他汀类调脂药降低LDL-C,非常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病的结局。

误区九:血脂异常只是富贵病,只要忌口就行

很多人认为“血脂偏高”、“胆固醇异常”是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导致的 “富贵病”。其实胆固醇异常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病。它虽然与饮食、运动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只要忌口、多运动就能解决的。血脂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来源于我们吃进的食物消化吸收(外源性),占总血脂的30%;二是来源于我们体内的合成(内源性),主要是肝脏的合成,占总血脂的70%。所以,最新研究结果和新指南都强调,仅靠饮食控制外源性血脂远远不够。

误区十:高血脂不能吃鸡蛋?

可以,但不能多吃,每天不要超过1个鸡蛋。鸡蛋蛋黄的胆固醇总量大概在200mg左右,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每天摄入的胆固醇应控制在300mg以内,所以每天吃1个完整的鸡蛋并不会引起血脂过高。

知道了以上十个误区,那么,日常生活中,控制血脂需注意哪些呢?

1.少吃饱和脂肪酸:做饭时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少吃油炸食品:少吃猪肉、牛肉等红肉,多吃鸡肉、鱼肉等白肉;全脂牛奶换成脱脂牛奶。

2.多吃“植物固醇”: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坚果(每天25克左右)。

3.多运动,规律适量运动可以提高新陈代谢,从而使蛋白酶活性提高,达到降脂目的,比如:慢跑、快走、游泳、爬山、打太极等。

血脂异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血脂的调节,尤其是消除血脂的不良影响也同样需要一个持续作用的过程。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的、循序渐进地进行。

朋友们以上十点血脂误区你踩中了几个呢?快快行动起来对照一下,摒弃老旧观念,相信科学理念,让我们共同塑造健康的身体。

【本期专家】

姜志莹,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大连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癫痫、头痛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