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权同志:所谓35岁之后的中年危机

本文共计2991字,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现在网上流行“贩卖”各种焦虑。一次我闲着无聊,恰巧和我喜欢的一位网络博客作者开了一场连麦,主题就是职场35岁之后人生危机。
在几位嘉宾纷纷谈完自己所理解的中年危机,以及相应的对策后,就进入了提问环节。连麦进来咨询的嘉宾都是20多岁。当时我就很纳闷:怎么现20多岁人都开始有中年危机,听这种节目了吗?
节目和提问,我听下来感觉就是中国人把事业和职业看太重了。这让我想起多年以前在一篇文章中,看过一个社会调查统计,是在中美调查对照组中,有关于你把什么看得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中国组把事业评得非常高,绝对的第一。
而令我印象很深的是美国组,别人是把家庭和婚姻这两选项几乎并列放在第一位。再结合我多年看美国电影和美剧的经验。我认为这个结果并不假,是这样的。
现在回头讲一下那几个中年大V连麦聊的这个话题。
首先,令我印象深刻地是为什么他们取题职场35岁之后的人生危机?这里有两个限定定语:职场和35岁。
我先从职场这个事说起。
当我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没有人去讲家庭35岁之后的人生危机呢?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关心职场、事业?没有人关心婚姻家庭的?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中国人把社会地位、职业收入,当做婚姻家庭的自然解决方案呢?
这和开头提到的社会调查有关。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中国人现在把财富看得很重,把此当作社会地位的唯二标杆。当然另一个是官场上的权力,这里与本题无关,不作讨论。
所以现在我们把工作、做生意这些能直接带来财富的事情放在人生的首位。也就形成了前文中调查里的中国组的排列优先级。之所以把工作与事业当作最重要的目标,其底层逻辑是人们认为工作与事业带来的收入、财富和社会地位能解决其它事务,比如婚姻、家庭、养老、医疗、兴趣爱好等。
但事情真是这样吗?比如婚姻、家庭里的事情靠工作收入和社会地位就能解决的吗?简音说,靠钱能解决吗?
我思考了下,生活中有些事确实靠财富能解决,比如生病靠钱能解决。古话说过:穷怕病,富怕盗。

但又有些事靠财富无法解决,或者说靠财富“表面”解决了,其实没有解决,最多只是掩盖了矛盾。比如夫妻之间的感情,子女教育。

其中又有靠财富理论上是能解决,但是这个能解决的财富金额不是一般人能负担的起的,比如日常家务。
退一步说,如果上面都能靠钱解决,都外包给别人、市场了,那留着家庭干嘛呢?留着婚姻干嘛呢?你是需要有人和你住在一起,还是需要有人和你分享财富?
辛苦工作得到的财富只能解决财富能解决的事,也就是常人能在市场上买到的服务。工作之外闲下来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人际感情中才能解决需要情感、真心才能解决的事。而这事对大部分人来说就是婚姻的幸福,家庭的美满。
一个温馨的家是买不来的,能买来的都是一种消费、一种服务。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把婚姻和家庭放在人生首要的位置。
接下来,我说一下第二个限定:35岁。
这其实和第一个是相关的。因为现在在我们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都有一个隐性或直接显性的招人线:限招35岁以下,连公务员招聘也是这样。

这也解释了前文说的为什么20多岁的年轻人也开始有所谓的“中年焦虑”,开始听我听的那个连麦了。

35岁危机,说白就是招聘危机,就是升迁危机。说到底还是一种形式的职场危机。确实,人到了35岁还没有达到自己梦想中的一定高度,就意味发展抑滞了。这时人就应该考虑修正梦想了,就要把一切按进度做不了的事放下,选择可以做的事。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与自己和解。
一个人本来想跑42公里的马拉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跑7公里就已经体力不支,甚至身体不适,那就要停下来,换个思路和方向了。
这里,我们就要回头来,开始讲中年危机这个事。
听说中年危机这词是改革开放后,由美国引入国内的。我细想了下,可能是这样,我的父辈们当时和当下都好像不怎么说中年危机。
我理解的中年危机有两重意思:
第一个是本来年轻时有很多梦想,但人到中年,人生走了一半的时候,才发现这些梦想无法实现,或者以现在的“进度”比照着自己的年纪无法“按时按量”地实现了。

针对这种“中年危机”,我现在的理解是,有太多人设定的目标或梦想是错误的。他们的目标往往不切实际,亦或是别人的目标,并非自身真正想要达到的目标:比如拥有豪车、豪房,当上公司 CEO,上富豪榜之类的。

这些东西,我称之为妄想。这些都不是一般人应该做、应该追的目标。社会里绝大多数人的一生可追逐的梦想应该是先能照顾好自己,能成家,能照顾家人。这样其实就已经了不起了。如果能力强点,再把能照顾好的人扩展到亲戚、至交、好友,甚至同事、下属,就已经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中的齐家了。已相当了不起了,占人口中的比例绝对进前10%。

既然这样,就和前面讲得一样了。其实财富并不能带来一切,何况普通人也达不到这种富有程度。停下来,想想过去和未来,先承认自己是普通人,看看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多少。慢慢就会发现,其实身边有些事是可以做的,也是相当有意义的。有许多美好,花时间、投入感情就能拥有或者说才能拥有。

所以,我认为大多数人应该降低人生要求,回归本质、回归身边,脚踏实地地做好周边事。这样一是可以得到能够得到的幸福,二是为后续更大的梦想做好坚实的准备。儒家至高原则:修齐治平,是有顺序的。哪怕是“平天下”这样的远大理想,也是从修身齐家这种小目标做起的。
中年危机第二个意思是在上述“修身齐家”中,发现人到中年,连这个都做不好了。人生、家庭、感情欠了好多账,错过了许多,来不及了。
这方面确实要警惕,需要平日注意。这要求每个人平日里就要关心爱人、家人,抽时间多陪陪他们,花心思多考虑他们。
但是回头来说,用前面的思维,想靠职业和收入,来解决第二种中年危机。那其实是做梦!
恰恰相反,我认为在很多时候,正是这种思想才是真正产生了每个人自己的中年危机。用我个人的话说,产生了美国式的中年危机。即使他们看重婚姻和家庭,但是也容易在财富的社会中做错,并且补救的方法也错了。
细心留情下你周边的人,不难发现,倒反而是很多人平日忙于工作、事业等,而忽视了本应是最重要的爱人、家人,造成了后来婚姻和家庭的不幸福。然后又妄想通过原来赚取的财富来解决。进而才产生了所谓的“中年危机”。

因为正如我上半段中讲的,解决上述的不幸福,其实是无法依靠财富的;如果真用钱的话,这个金额也会超过大部分中年人的收入。所以,这样就产生了大数人嘴里提的“中年危机”。

而且在现实中、在文艺作品中已经反映了,凡事用钱来解决是不对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
这本是原先美国社会所持有的特征(正如中年危机的说法也是从美国那边引过来的):一个用钱解决所有困境的社会,必定会使很多中年(主要是男性)产生中年危机。因为等到他们中年的时候,他们的工资收入是无法满足他们那想去填补由于多年漠视周边人,没有投入时间和情感而产生的这种感情裂痕的不现实的期望。
所以说,这种第二种中年危机本质上是家庭危机。是一个人对家庭,在过去十几年,感情不投入造成的欠账、遗憾的总清算。如因为忙而错过妻子临产,孩子说话,孩子能走路,妻子的生日,甚至是父母的最后一面。

而且这个清算成本,如果他用钱来解决的话,他是支付不起的。

如果在平日里,放下妄想,多为家人想想,时不时组一个家庭团建,这样日积月累地投入自己的精力、时间和感情,那我相信上面讲的所有的危机,就会自然会度过,或者干脆就没有中年危机。也就是,解救之道就在身边。
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最安心的回复是:我就在这里。

全文完,如果喜欢,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