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莽山过神仙日子
来莽山过神仙日子
作者:阳池生
湖南安仁农村商业银行
紧张的工作之余,周末(7月15-16日)我再次来到老同学黄琳(在外地就职)的家乡一一安仁县灵官镇原“小莽山村”,简称莽山村。这次去莽山,是对莽山进行补充式再认识。
记得一个月之前,老同学黄琳多次与家乡好友李吉祥(莽山村书记)、何新民(老支书)联系,并请求二位当我们向导,邀请我且多带些朋友去莽山村走一走看一看,顺便记录推介一下莽山村的昨天、今天,目的是开创莽山美好的明天……
第一次也是周末去,时间只有一天。说准确点,李吉祥书记带我们从山下的半岭余爬到山上的“莽山塘”,走走停停,10来公里路只花了六七个小时,堪称“蜻蜓点水”。越是想“一河水一口喝完”,结果却“心急吃不得热豆腐”。那次只把莽山梯田风光、千米蜿蜒古石板山路、红军杨华(又名杨华子)位于莽山塘的故居照片和山上吃的土米酒等留在记忆中。刚一发朋友圈,引来一大片的点赞,有的点赞风景独特,有的点赞当地地道的酒文化……还有许多网友问我,拍的照片是不是宜章的莽山?
无巧不成书,宜章的莽山与安仁灵官镇的“莽山”同音同字。安仁莽山,因这里有个自然村落叫“莽山塘”(安仁下半县海泼最高的自然村落)而得名,此地长年笼罩在云雾缭绕之中,天气长年变化无常。它与耒阳市亮元乡、沙明乡两乡接壤,这里的人们每天过着充满神话色彩的日子……
宜章莽山早已声名在外,而藏于安仁灵官镇的原“小莽山村”(现已与泮垅村、湴田村三个村合并称莽山村)独特的天然景观仍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之中。
▲古石板路
7日15日上午,我从县城出发经洋际街上、灵官镇南坪村,抵达莽山村半岭余组何念武家,只花了2个小时的车程。何念武前几年因骨头坏死,动过9次大手术,在莽山村是典型的因病致贫贫困户。近两年,何念武成了县委常委驻村扶贫联系对象,并争取了安仁农商银行5万元扶贫贷款支助,与妻子一道在家因地制宜,种起了香芋、西瓜,养起了鱼、鸡等。何念武今年49岁,与居住在莽山的630多名村民一样,怀着一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正在逐步改变自己家乡的落后面貌!
上午9点,车停靠在他家门前,知道我们是李吉祥书记介绍来的朋友,他招呼我们进门。他拿出一碗自己用绝佳高山泉水酿成的土米酒招待我们,米酒清澄黄亮,进嘴后香甜又雄,再加上一小碟自产的蜂蜜白麻,迅速找到了神仙超脱升空的感觉!
一番闲聊过后,已是上午10点钟了。莽山的大阳离地面似乎特别近,热量特别高,我们各戴上斗笠,他拿着一把杀柴的镰刀,带我们去青石江边(莽山大峡谷下方)寻找红军藏过身的岩石。酒已初醒,他带我从莽山水库上沿梯田田界进入青石江,路上已长满荆棘,尽管何念武带杀柴镰刀在我前面开路,但我的手脚还是被勒划出了几道血痕。
快到青石江时,哗哗的山水从大小不一的巨型卵石间流下。顺着何念武手指方向,只见两大块平行的巨石,巨石与巨石间有0.7米宽的空间,占地面积大概有9平方米,三面是空的;面朝青石江的悬岩上,四周长满了大树,十分隐蔽。何念武告诉我,这里曾是当地共产党领导杨华、谷子元、贺英杰、谢竹峰等进行革命活动时躲藏过的地方,那时山民通过暗号方式,送饭给躲在这块石岩下的共产党人充饥。何念武的爷爷何显震住在岩石的栗山上,通过“嘞嘞……”的声音与红军对接,迷惑了敌人,多次变换着对接的暗号……
▲青石江旁的石头岩层
抚今追昔,这一奇特的岩层景观,不仅壮丽,而且为党和人民作出了贡献,理应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老书记何新民讲,解放后,杨华、贺英杰、谷子元、谢竹峰等老一辈革命家写回忆录时,由他带路,在安仁县民政局工作人员陪同下,沿着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旧地重游,还在这块大岩石边拍照留念过。如今,这些为党和人民流血奋斗的革命家,有的相继离开了我们,但这块岩石还在,他们的精神永远长存,是世世代代值得纪念的地方之一。
相关链接:
贺英杰同志是湖南安仁县人,1934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延安中央组织部行政处会计、西北军区后勤部西安办事处宣教科科长、西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总后军需生产部601工厂党委书记等职。(来源:解放军报第4版)
谷子元,湖南耒阳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湘南起义。曾任湘南红军支队政治工作团主任、中共湘粤边区工委书记、湘南特委书记、湘南游击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监委副主任,湖南省政法委员会副主任、监察厅厅长、人事局局长,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省民委副主任,湖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中午时分,何念武又带我去半岭余,看到山顶上有一条深1米多、长500余米的半园形战壕,堪称安仁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抗日战壕之一。据何念武讲,一九四几年日本鬼子侵入安仁,日军在山下南坪戏台用大炮朝莽山庙背一显眼的屋垛开炮时,未瞄准,结果炮弹掉落到两个刚好下山的父子身上,当即身亡......这条战壕,就是当时应对日军侵略莽山而修建的。70多年过去了,当年何念武的父亲还在战壕附近捡过炮弹壳,这些炮弹壳如今还历历在目,都生满了铜锈,仿佛在诉说着这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半岭余山顶抗日战壕
▲何念武父亲在战壕附近捡拾的弹壳
15日晚,夜宿老书记何新民家,清风时而从山下飘上,时而从山上飘下,莽山的夜色格外令人向往!何新民任村书记达30多年,这里的情况他了如指掌,我与他在屋前禾坪上谈了许久。老书记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解决莽山通电、修路等民生问题,他多次打报告、写信给解放前曾在莽山从事革命活动的杨华、贺英杰、谷子元、谢竹峰等老同志。他们虽在外任职,但情系红色莽山。何新民拿着一叠他们的回件信函,转交给时任湖南省民政厅厅长许岳松同志,后来莽山电通、路通了……
▲许厅长的回信
据何新民老书记回忆,1982年10月初革命家贺英杰(华王乡五峰人,早年和黄名发、杨华一起闹革命)专程来莽山重游当年革命遗址, 看望黄名发烈士后代黄秋生。席间谈到了铁匠黄名发烈士,为他们打造防身武器,黄名发妻子肖远秀则在山洞负责照顾他们的伤员。
▲杨华使用过的梭标
16日上午,我同李吉祥、何新民、周常南三人商议,先由住在瀑布附近的周常南带路寻找青石江的瀑布群。
▲老支书何新民(右一)、李吉祥书记(右二)、当垅组长周常南(左一)
我们从青石江经过当垅组时,从老远听到不绝于耳的跌落水的轰鸣声,循着水声方向人迹罕至。我们打起赤脚、捋起裤脚,顺着水流方向,在箩筐大的卵石间,一脚高一脚低在江边往下试着慢走。当走到发出巨大的声源处时,我们停下了脚步。只见一股急流,窜过脚下,摔下10多米的水潭,受正午大阳的强光照射,景致非常壮观。据周常南讲,平常巨大的水声从水中发出,周围弥漫着白色烟雾……是莽山难得一见的一大天然景观。
▲青石江大“瀑布”
新发现了瀑布后,大家兴致更浓了,继续朝瀑布上方行走。周常南又带我们参观了冬芝垅“石阵迷宫”,他说他小时候放学时,经常邀上几个要好的同学在此捉迷藏。走累了,我们在一块架空的巨石下方乘凉,冷风吹在身上,汗渍的衣服一下子就干了。
▲冬芝垅“石阵迷宫”
看完“石阵迷宫”下山时,一座“古桥”特别显眼,“江南的小桥流水”立刻再现在眼前。询问当地上了年纪的人,都说族谱上无记载,整个“莽山大峡谷”只有一条青石江,过去江上面有两座这样的古桥,而且都是用青砖、石头,并用豆浆掺石灰砌制而成。据老人们讲,山上的梯田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这座桥可能有500多年的历史。
▲水垅堤古桥
再往上爬就是位于曹古组的山脚下。看到青石江旁有块天然“蛤蟆石”:在一小块梯田里,凸起一团天然石,朝青石江张开着嘴,上唇呈弧状,下唇弧状周围低、中间部位有略微凸出的窝状物,就像蛤蟆打鸣时鼓起的气泡,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此地被当地人习惯地称作“蛤蟆口”了。
▲蛤蟆石
莽山的山、莽山的水,不是一朝一夕能探索得清楚的,她还有位于莽山山顶的莽山塘杨华的故居、位于莽山与猴昙仙交界之处的黑丫亭、无尾龙洞的传说……
▲杨华故居
▲朱德上井岗山时路过的黑丫亭
▲黑丫亭内碑文,刻有“光绪五年”字样,距今138年。
▲无尾龙洞
所到之处,不管是莽山里的红色故事、还是这次首次发现的和充满传奇色彩的古老景点,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正在提质加宽的莽山公路
贯穿整个莽山的水泥公路正在提质改造加宽,红色古老而神奇的安仁莽山,以其独特自然的人文景观,必将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观光……
作者笔名(宁思)现供职于安仁农村商业银行,业余创作己在国家、省、地级刊物上发表作品达500余篇,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