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菌小谱

南方的很多地方把冬菇叫香蕈(xùn)。长江以北似不产冬菇。

  我小时候常随祖母到观音庵去。祖母吃长斋,杀生日都在庵中度过。素席上总有一道菜:香蕈饺子。香蕈汤一大碗先上桌,素馅饺子油炸至酥脆,倾入汤,嗤啦一声,香蕈香气四溢,味殊不恶。这种做法近似口蘑锅巴,只是口蘑锅巴的汤是荤汤。香蕈饺子如用荤汤,当更味重,但饺子似宜仍用素馅,取其有蔬笋气,不压冬菇香味。

  冬菇当以凉水发,方能保持香气。如以热水发,味减。

  冬菇干制,可以致远。吃过鲜冬菇的人不多。我在井冈山吃过,大井山上有一个五保户老妈妈,生产队特批她砍倒一棵椴树生冬菇。冬菇源源不绝地生长。房东老邹隔两天就为我们去买半篮。以茶油炒,鲜嫩腴美,不可名状。或以少许腊肉同炒,更香。鲜菇之外,青菜汤一碗,辣腐乳一小碟。红米饭三碗,顷刻下肚,意犹未足。

  我在昆明住过七年,离开已四十年,不忘昆明的菌子。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一片菌子气味。无论贫富,都能吃到菌子。

  常见的是牛肝菌、青头菌。牛肝菌菌盖正面色如牛肝。其特点是背面无菌折,是平的,只有无数小孔,因此菌肉很厚,可切成片,宜于炒食。入口滑细,极鲜,炒牛肝菌要加大量蒜薄片,否则吃了会头晕。菌香、蒜香扑鼻,直入脏腑。牛肝菌价极廉,青头菌稍贵。青头菌菌盖正面微带苍绿色,菌折雪白,烩或炒,宜放盐,用酱油颜色就不好看了。或以为青头菌格韵较高,但也有人偏嗜牛肝菌,以其滋味较为强烈浓厚。

  最名贵是鸡枞(土从),鸡枞名甚奇怪。“土从”字别处少见。为什么叫鸡枞,众说不一。这东西生长地方也奇怪,生在田野间的白蚁窝上。为什么专长在白蚁窝上,这道理连专家也没弄明白。鸡菌菌盖小而菌把粗长,吃的主要便是形似鸡大腿的菌把。鸡枞是菌中之王。味道如何?真难比方。可以说这是植物鸡。味正似当年的肥母鸡,但鸡肉粗而菌肉细腻,且鸡肉无此特殊的菌子香气。昆明甬道街有一家不大的云南馆子,制鸡枞极有名。

  菌子里味道最深刻(请恕我用了这样一个怪字眼)、样子最难看的,是干巴菌。这东西像一个被踩破的蚂蜂窝,颜色如半干牛粪,乱七八糟,当中还夹杂了许多松毛、草茎,择起来很费事。择出来也没有大片,只是螃蟹小腿肉粗细的丝丝。洗净后,与肥瘦相间的猪肉青辣椒同炒,入口细嚼,半天说不出话来。干巴菌是菌子,但有陈年宣威火腿香味、宁波油浸糟白鱼鲞香味、苏州风鸡香味、南京鸭胗肝香味,且杂有松毛清香气味。干巴菌晾干,加辣椒同腌,可以久藏,味与鲜时无异。

  样子最好看的是鸡油菌。个个正圆,银元大,嫩黄色,但据说不好吃。干巴菌和鸡油菌,一个中吃不中看,一个中看不中吃!

  未有人工培养的洋蘑菇之前,北京菜市偶尔有鲜蘑卖,是野生的,大概是柳蘑。肉片烩鲜蘑是一道时菜。五芳斋(旧在东安市场内)烩鲜蘑制作精细,无土腥气。但柳蘑没多大吃头,只是吃个新鲜而已。

  口蘑不像冬菇一样可以人工种植。口蘑生长的秘密,好像到现在还没有揭开。口蘑长在草原上。很怪,只长在“蘑菇圈”上。草原上往往有一个相当大的圆圈,正圆,圈上的草长得特别绿,绿得发黑,这就是蘑菇圈。九月间,雨晴之后,天气潮闷,这是出蘑菇的时候。远远一看,蘑菇圈是固定的。今年这里出蘑菇,明年还出。蘑菇圈的成因,谁也说不明白。有人说这地方曾扎过蒙古包,蒙古人把吃剩的羊骨头、羊肉汤倒在蒙古包的周围,这一圈土特别肥沃,故草色浓绿,长蘑菇。这是想当然耳。有人曾挖取蘑菇圈的土,移之室内,布入口蘑菌丝,希望获得人工驯化的口蘑,没有成功。

  口蘑品类颇多。我曾在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画过一套《口蘑图谱》,皆以实物置之案前摹写(口蘑颜色差别不大,皆为灰白色,只是形体有异,只须用钢笔蘸炭黑墨水描摹即可,不著色,亦为考虑印制方便故),自信对口蘑略有认识。口蘑主要的品种有:

  黑蘑。菌折棕黑色,此为最常见者。菌行称之为“黑片蘑”,价贱,但口蘑味仍甚浓。北京涮羊肉锅子中、浇豆腐脑的羊肉卤中及“炸丸子开锅”的铜锅里,所放的都是黑片蘑。“炸丸子开锅”所放的只是口蘑渣,无整只者。图中为大董烤鸭家的一道菜,口蘑腹部划了细细的口子,绿色酱汁是罗勒酱,缀以迷迭香增色。菜名起得太唯心了,没记住。

  白蘑。白蘑较小(黑蘑有大如碗口的),菌盖、菌折都是白色。白蘑味极鲜。我曾在沽源采到一枚白蘑做了一大碗汤,全家人喝了,都说比鸡汤还鲜。那是“三年困难”时期,若是现在,恐怕就不能那样香美了。

  鸡腿子。菌把粗长,近根部鼓起,状如鸡腿。

  青腿子。形状似鸡腿子,但微绿。干制后亦是灰白色,几与鸡腿子无异。

  鸡腿子、青腿子很少见,即张家口口蘑庄号中也不易买到。

  此外还有“庙自生”、“蘑菇丁”……那都是商号巧立名目,其实不是特别的品种。

  口蘑采得,即须穿线晾干,否则极易生蛆。口蘑干制后方有香味。我吃过自采的鲜口蘑,一点也不香,这也很奇怪。发口蘑当用开水。至少须发一夜。口蘑发胀后,将水滗出,这就是口蘑汤。

  口蘑菌折中有沙,不可用手搓洗。以手搓,则沙永远不能清除,吃起来会牙碜。只能把发过的口蘑放入大碗中,满注清水,用筷子像打鸡蛋似的反复打。泥沙沉底后,换水再打。大约得换三四次水,打上千下,至碗内不复再有泥沙。

  口蘑宜重荤大油(制素什锦一般只用香菇,少有用口蘑者)。《老残游记》提到口蘑炖鸭,自是佳品。我曾在沽源吃过口蘑羊肉哨子(“哨”字我始终不知该怎么写)蘸莜面,三者相得益彰,为平生难忘的一次口福。

  在呼和浩特一家饭馆吃过一盘炒口蘑,极滑润,油皆透入口蘑片中,盖以慢火炒成,虽名为炒,实是油焖。即口蘑煨南豆腐,亦须荤汤,方出味。

  湖南极度重菌油。秋凉时,长沙饭馆多卖菌油豆腐、菌油面,味道很好,但不知是何种菌耳。”

  其实,这“菌耳”是一种名为“寒菌”的植物。以寒菌为料,用上好的茶油小火慢熬出来的油,称为“菌油”。极为鲜香,历来为湖南特产,闻名全国,号称最好的纯天然“味精”。

  中国种植“洋蘑菇”的历史不久。最初引进的是平蘑,即圆蘑菇。这东西种起来也很简单,但要花一笔“基本建设”的钱。马粪、铡细的稻草,拌匀、即为培养基土,装入无盖的木箱中,布入菌丝,一箱一箱逐层置在木架上,用不了几天,就会出蘑。平蘑在室内栽培,露地不能生长。室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平蘑生长甚快。我在沙岭子农科所画口蘑谱,在蘑菇房外面的一间小办公室里。我在外面画,它在里面长。我画完一张,进去看看,每只木箱中都已经长出白白的一层蘑菇。平蘑一茬接一茬,每天可采。

  春节加菜:新采未开伞的平蘑切成薄片,加大量蒜黄、瘦猪肉同炒,一大盘,很解馋。平蘑片炒蒜黄,各种菜谱皆未载。这种搭配是很好的。平蘑要现采的,罐头平蘑不中吃。
北京近年菜市上平蘑少,但有大量的凤尾菇。乍出时,北京人觉得很新鲜,现在有点卖不动了。看来北京郊区洋蘑菇生产有点过剩了。
  谭大师说此菜主料是鱼肉,用草鱼、雄鱼、鲢鱼肉都行,而配料菌油却是配角胜主角,少了它就不出味。

  菌油煎鱼饼,先要打好鱼泥。谭大师告诉我,鱼肉去刺,加猪肥膘肉剁成泥,加点切成末的火腿肉增香,再放点切碎的荸荠,养脆,然后加入蛋清,放葱花、姜末、精盐、湿淀粉拌匀,做成糊状鱼泥。有的师傅偷工减料不放荸荠、火腿,要少个味。

  菌油入锅烧红,将鱼泥挤入锅中,用手铲压成一寸大小的鱼饼,小火两面煎成淡黄色,依次放入菌油中的寒菌、酱油,肉清汤烧开收汁,撒上葱花、胡椒粉,焦香滑嫩,味鲜多滋。

  题外话1:前几天端午回家吃了菌子火锅,热气腾腾,但因蘑菇们都是冷冻过的,失去了鲜气,有些无味。

  题外话2:口蘑掰掉柄之后,撒盐和胡椒,在烤箱里烤制15min左右,蘑菇盖里汤汁满溢,水分全出来了。味道相当鲜美。

(0)

相关推荐

  • 菜市场菌类大汇总

    如果你在青岛菜市场遇到一个形迹可疑.只拍不买的中年油腻男,那就有一定概率正是本砖家,我向来是把菜市场当成水族馆植物园来逛的.本篇所列举的"菌类"图片均出自我手,绝大部分源于菜市场( ...

  • 红伞伞,白杆杆,古人怎么吃菌菇?

    如果你是一个网上冲浪的爱好者,那你前不久一定在各大平台上看到过--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 躺板板,睡棺棺,然后一起埋山山. 埋山山,哭喊喊,亲戚来家吃饭饭. 吃饭饭,有伞伞,全村一块躺板板 ...

  • 私享主义 | 第一次去云南吃菌,如何表现得像个老手?

    每到6月,随着雨季的来临,昆明的木水花野生菌市场就开始忙碌起来.到了7.8月份,市场里的狂欢气氛达到高潮.松茸.牛肝菌.块菌.松露.羊肚菌,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新鲜的泥土混合着菌子独有的醉人气息,菌子 ...

  • 8月,云南人抢着也要吃的美味,简单一炒,肥美鲜嫩,唇齿留香

    哪怕只有一个人吃饭,也要做到精致得体,美食.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品味和追求,用心去过好生活,把爱与美食刻在灵魂里,这世上,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请善待那个为你做饭的人! 8月份是云南人吃野 ...

  • 《汪曾祺散文》的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汪曾祺散文>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 ...

  • 【随笔】《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 乾州碎娃 手头所拿的这本是200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是文化部.财政部2005年度送书下乡工程书目之一.这是近日从乾县图书馆借的. 以前自己读书一般都是直接用电 ...

  • 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

    凭窗而看,河里船行,岸上人走,一切在逐渐深浓起来的烟雾中活动,脉脉含情,极其新鲜:又似曾相似,十分亲切.水草气味,淤泥气味,烧饭的豆秸烟微带忧郁的焦香,窗下几束新竹,给人一种雨意,人"远&q ...

  • 汪曾祺散文《夏天》

    <夏天> 汪曾祺和妻子在海南 汪曾祺散文<夏天>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 ...

  • 汪曾祺散文《人间滋味》

    萝卜原产中国,所以中国的为最好.有春萝卜.夏萝卜.秋萝卜.四季萝卜,一年到头都有.可生食.煮食.腌制. 我们家乡有苦瓜,叫做癩葡萄,是放在瓷盘里看着玩,不吃的.有一位诗人请我下小馆子,他要了三个菜:凉 ...

  • 汪曾祺散文——家常酒菜

    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姜.调作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如果主人手忙脚乱,客人坐立不安,这酒还喝个什么劲 ...

  • 汪曾祺散文——蚕豆

    北京快有新蚕豆卖了. 我小时候吃蚕豆,就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叫蚕豆?到了很大岁数,才明白过来,因为这是养蚕的时候吃的豆.我家乡附近没有养蚕的,所以联想不起来.四川叫胡豆,我觉得没有道理.中国把从外国来 ...

  • 读汪曾祺散文《一辈古人》

    2020年10月24日(农历庚子年九月初八日),星期六. 晚7:17分,我去县新华书店.晚7:27-8:09分我在书店内续读<汪曾祺散文>(P13-P30页),今读了四篇:<观音寺& ...

  • 高邮沃土香,沪剧谱京腔一写在著名作家、戏剧家汪曾祺百年诞辰日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扬州网讯(通讯员张宏祥记者丁鹤林 )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鲜有作家同时在小说和戏剧创作方面都有重大建树,而乡贤.著名作家.戏剧家汪曾祺,以他杰出的创作实践,树立了一座丰碑. 汪曾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