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人解俗话说: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文/乡村农夫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至今,人们都崇尚真君子,大丈夫,都不喜欢和借酒壮胆,满嘴跑火车的伪君子交往,更不愿意和自私自利小人,有什么生意上的往来。但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真君子,大丈夫呢?老祖宗告诉我们一条原则——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看看何为真君子,何为大丈夫!
首先我给大家讲讲两个古代的经典故事:
故事一: 在古时的三国时代,吴国的未代国君孙浩(是孙权的庶子)继位登基,感觉自己根基不稳,担心朝中大臣对他不忠,想到了酒后吐真言计谋,于是就召集众臣,到皇宫喝酒。让大臣们放下一切思包袱,在皇宫里豪饮,大有不醉不归的态势。有些大臣酒后失态,胡言乱语,把对皇帝的不满的,一股脑的全捯了出来。事后,这种酒后乱语的人,自然该罚的罚,该贬职的贬职。也有大臣虽然喝醉了,心中还是秉承君臣之道,对国君没有半点不敬之言。孙国君感叹道“真君子也”!事后不用说,他们自然会得到重用。
故事二: 在战国时代,有个叫聂政的侠客,为人很有仗义,韩国大夫严仲子献百金,想请聂政帮自己报仇,但当时的聂政以赡养老母为名,拒绝了严仲子的邀请。不过严仲子依然尽了宾主的礼仪,留下百金才离开。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聂政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为了回报严仲子,独自一人,仗剑闯入韩国都城,杀死了严仲子的仇人。事后,为了不连累严仲子,聂政持剑割去自己的脸皮,又刺瞎自己的双眼,最后切腹自尽。死时根本没有人能认出来他到底是谁。其实,那个时候的严仲子,本人都不一定记得这件事了,但聂政受了他的恩惠,就一定要找机会为他完成心愿,回报回来。后人对像聂政这种知恩必报的人,称之为真正的“大丈夫”。
根据以上的两个故事,我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酒场人人有,就看你怎么去应付。俗话说“酒品好人品”,在心想意识中,不论干啥,都不要失德,道德就是底线,遵守了就是君子,反之就会遭人唾骂。但现在有些少数人,喝了一点猫尿,就借酒发疯,胡言乱语,肆无忌惮,无视党纪国法,这样的人,还会有好下场吗!即坑了朋友,也害了自己。
俗话说“家有万贯,借人一半”,意思是说,再有钱的人,也会有钱不到位的时候,急用时也得向别人借。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知恩感报,不失大丈夫的本色。可现实社会里,就有一些人,借钱时像个孙子似的作揖磕头,一旦钱借到手,他就是大爷了,早把还钱忘到九宵云外了;真的应了农村那句土话,借钱是大爷,要钱装孙子。还好现在党和政府出手整治这些只借,不还的老赖们了!还等什么?快为党和政府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