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性逻辑谬误

【科普逻辑基本知识】

常看到如某些大学教师在论证学术问题中犯极端幼稚无知的逻辑论证性错误,所以从逻辑书中摘抄这个,给官科们科普一下。

谈谈论证逻辑的诡辩式谬误

论证逻辑有其自身的规律,不管使用什么概念和命题,进行何种推理和论证,都必须遵守最基本的论证规律;否则,沟通无法进行。论证就变成强词夺理地诡辩。常见的论证逻辑错误包括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循环定义、同语反复、概念不当并列、因果倒置、循环论证、推不出以及以身份代替论证等。

举例如下:

【同语反复】

即用A去解释A本身。

例如: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循环定义】

即用A定义B,然后又用B定义A。

例如: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概念不当并列】

即以不同标准错误地进行概念划分或分类。

例如:动物包括;哺乳动物与水生动物、爬行动物等等。(某些水生动物如鲸鱼也是哺乳动物)

【偷换概念】

在辩论中偷换概念。

例如:某人说:“我要去看花灯。”夫人说:“家中有这么多灯,何必去看?”

某人说:“我要去看游人。”夫人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

【转移论题】

在论证中偷换命题。

例如:“我以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整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

【自相矛盾】

例如:“对这件事情我完全没有兴趣,——只是侧面了解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仅供参考。”

【两不可】

例如:“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

【以偏概全】

这是不正确构造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时出现的逻辑错误。

例如:我听说有人癌症好了,所以癌症是小病。

【循环论证】

这种错误发生在一个论证中,论据的证明需要依赖前提的情况。

【倒置因果】

例如:为了加快中国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航天工业。因为在发达国家,航天工业发展很快。

【滑坡论证】

将对方不极端的观点推演到极端。

例如:“你的菜里面没有肉啊”“难道要给你杀一头牛才满足吗?”

【身份歧视】

即以身份贵贱来论证理论,包括进行人身攻击。

指责提出观点的人身份、品质/能力有问题,否定他的立论观点。

例如:xx做过小偷,因此他说人必须吃饭是错误的。

【以人取言】

人身攻击的反面,即通过认可支持者的身份(如专家、群众等有正义性的身份)来认可理论。

【利益评价立论】

某人提出这个观点可以给他带来利益,所以他说的不可能是正确的。

【不当动机揣测】

认为提出这个观点有个人目的。

例如:你这么说肯定是因为被别人收买了。

【几点说明】

偷换概念与论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这是同一律的要求。可用公式表示:A是A,A表示一个概念或命题。一个概念反映什么对象就反映什么对象,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它不能既反映这类对象,又反映彼类对象。在概念上有意识地违背同一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逻辑上称之为“偷换概念”.

其特点是有意不明确某个概念的含义,进而在这个概念中塞进新的含义。商家“买一赠一”的促销广告,玩的就是“偷换概念”的把戏。两个“一”的概念内涵大不相同,“买一”的“一”是你要买的东西,比如:一件西服,“赠一”的“一”,如果你也理解成一件西服,那就太幼稚了。这个“一”有可能是一根领带或一个精美的袋子而已,决不会是一件西服。

在概念的运用方面,有的人是不了解某个概念的确切含义,以至在后面运用这一概念时改变了这一概念的含义。这种错误叫做"混淆概念"。

同一律还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命题肯定什么就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否定什么。一个命题必须具有确定的“真”、“假”意义。我们把不自觉地违背同一律的逻辑错误称为“转移论题”。其表现为在说话或论述中,把所要说明或论证的问题无意识地变成了另外的问题。比如小孩子讲话,前言不搭后语,即属于此。

对于在命题上有意识地违背同一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逻辑上称之为“偷换论题”。其表现是有意识地改变论题内容,偷梁换柱,从而达到某种目的。例如清朝时,某一书生坐于高台之上读书,台高风大,吹得书页哗哗乱翻,书生随口吟出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居心叵测之人有意歪曲“清”字的含义,诬陷书生讽刺清廷没文化,犯了大不敬罪。

矛盾律的要求可用公式表示:A不是非A,A表示一个概念或一个命题。一个概念不能既是它,又不是它,就好像一个人,不能既是人又不是人;一个命题不能既肯定某一对象又否定这一对象。违反矛盾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称之为“自相矛盾”。比如那个著名的卖矛与盾的楚人的笑话:他夸口自己的盾非常坚实,任何东西都不能穿过;又夸口自己的矛锐利无比,能刺穿任何东西。他犯的错误就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再如有人说“一个月来,这个问题时刻缠绕着我,而在非常繁忙或心情非常好的时候,我又暂时抛开了这一问题,顾不上去想它了。”既是“时刻缠绕着我”,就不会出现“顾不上去想它”的情况说话人也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二者必居其一,不能同假。

任何命题或者肯定某对象具有某种情况,或者否定某对象具有这种情况,二者必居其一,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它要求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中,必须旗帜鲜明地承认一个是真的。如果违背了这一要求,既不承认这个,又不承认那个,含混模糊,那就犯了“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由于这种逻辑错误的特征是对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都予以否定,因此,又有人把这种错误称为“模棱两不可”。

楚人夸口自己的矛与盾,当别人反问他:用你的矛穿你的盾如何时,他既没有做出“我的矛能穿过我的盾”的回答,也没有回答“我的矛不能穿过我的盾”,这就表示他既否定了A又否定了非A,从逻辑上讲,他的沉默就违反了排中律。也就是说,楚人回答任何一句都违反了矛盾律,一句不回答又违反了排中律。

当人们对一组矛盾的命题缺乏足够的认识时,不能明确地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这种情况不能诊断为违背了排中律。比如“火星上有生命”,“火星上没有生命”,这是一组矛盾命题。虽然其中必有一真,但人们却不能明确表态。另外,对于不是矛盾关系的概念或命题,都加以否定,也不是违反了排中律。如“今天不会下雨也不会下雪”。“下雨”或“下雪”不具有矛盾关系,所以可以同时否定。

下定义有一定的规则,它要求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如果直接包含被定义项,那就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如果间接包含被定义项,那就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例如“顶针就是一种运用顶针手法的修辞格”。用“顶针手法”去说明“顶针”,这等于什么也没有说。这一定义就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再如“如果把‘奇数’定义为‘偶数加一’,那么‘偶数’是‘奇数加一’得到的数”。用“偶数”解释“奇数”,用“奇数”解释“偶数”,这一定义就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属概念进行划分时,可以把划分后得到的子概念作为母项再进行划分,这称之为“连续划分”。不管把一个概念划分成多少层次,每一次划分都必须遵循划分规则,即在一次划分中必须遵循同一个标准。根据不同标准划分的概念不可以并列,如果在同一次划分中并列了不同层次的概念,就会犯“概念不当并列”的逻辑错误。例如“我喜欢读外国作品、古典作品、小说、散文、唐诗等”。这句话对作品的分类用了多个标准,它把用不同标准划分的概念并列在了一起,犯了“概念不当并列”的错误。

普遍联系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发生,那么这两个现象就具有因果关系,其中,引起某一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原因和结果在因果链中是相对的,此事的结果可能是彼事的原因,但就这一对因果来说,它又是绝对的,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例如,19世纪英国有一位改革家发现,每个勤劳的农夫,都至少拥有两头牛;那些没有牛的,通常是些好吃懒做的人。因此,他的改革方式便是国家给每一个没有牛的农夫两头牛,这样,整个国家就没有好吃懒做的人了。这位改革家就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农夫因勤劳才拥有两头牛,不是因拥有两头牛而变得勤劳。这种改革的结果自然还是勤者自勤,懒者亦懒。

即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论题能否确立依赖论据的真实性来论证,如果论据的真实性反过来以论题的真实性为依据,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有论证。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称为“循环论证”。例如,曾经有人反对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他们认为宇宙是有限的。其论据是宇宙在一昼夜之间绕地球一周,而论据的真实性又依赖“宇宙是有限的”这一论题(因为如果宇宙是无限的,就不能理解为什么无限的宇宙能在一昼夜之间绕自己的中心——地球运转一周)。这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0)

相关推荐

  • 双标违反同一律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逻辑必须保持前后一致,思考者使用的"概念"与"判断",也应当保持统一性.首先,思考者使用的概念须保持前后一致,不能在中途篡改概念 ...

  •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实录(一)

    需要网课视频文件或实录文本文件,请加文末投稿微信索取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第4单元"逻辑的力量". 首先要学习的是,如何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平时,我们无论在交流还是写作 ...

  • 【微训练】高考语文逻辑试题综合训练

    高考逻辑考题··微专题  微力量··概念与推理一.概念(一)定义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概念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 ...

  • “鸡娃,逃不掉的”?细数鸡娃家长的逻辑谬误

    "道理谁都会讲,鸡娃是大环境所逼,逃不掉的." 在一篇批评"鸡娃"的文章下面,有一条这样的高赞留言. 自去年出圈,"鸡娃"作为一种教育方式, ...

  • “在此之后”,人人都容易犯的逻辑谬误

    如果发现结果能独立存在于原先设想的原因之外,则该发现将成为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的有力证明,日出与鸡鸣便是一例. 其实,鸡叫不是因为太阳即将升起,而是因为到了早晨,公鸡想要交配,它的交配欲驱使它呼唤母鸡前 ...

  • 《哲学问题》实现的世界真的存在吗?唯心主义的一个逻辑谬误

    《哲学问题》实现的世界真的存在吗?唯心主义的一个逻辑谬误

  • 了解4种逻辑谬误,让杠精远离你的生活

    文丨月月 · 主播丨林霖 在互联网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种人:他们常常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他们喜欢没事找事,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抬杠而抬杠. 这种人,被人们称之为"杠精". ...

  • 科学论证的逻辑

    总的来说,一个科学想法产生的预期和与这些预期相关的实际观察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科学论点.这有点像法庭案件中的一个论点--对我们的想法以及我们为什么这样想的逻辑描述.科学论证使用证据来证明一个科学观点是准确 ...

  • 常见逻辑谬误举例及解决之道(建议收藏)

    现代社会信息量暴增,如何在形形色色的观点里分辨出正确的思想?如何防止被新闻媒体中的错误逻辑所欺骗?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自己或者他人写作中可能发生的常见逻辑谬误,每一谬误均给出了相 ...

  • 图文:24条常见的逻辑谬误

                   

  • 论据不全面的论证性错误

    论据不全面是最为通俗,易于理解的一种论据不充分的错误形式,即现在所给论据能对结论起到支持作用,但又不足以支持结论的推出,有可能是因为论据本身表述不够清晰,信息不全,也可能是因为论据不够典型全面.力度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