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奉命斩樊哙,得罪吕媭。她向吕后进谗言报复,陈平一招化解

刘邦依靠异姓诸侯得天下,等西汉建立后,他们又成了刘邦的心腹大患。自建国到刘邦离世前,他一直都在为此而烦恼。韩信、彭越、英布等相继被以谋反罪名处置,刘邦晚年因此而费尽心力,终致去世。他去世前发布的最后一个命令就是让陈平与周勃秘密到军中将舞阳侯樊哙斩首。而陈平也因此得罪樊哙的妻子吕媭。多亏其手段高明,处理得当,才没有让事情愈演愈烈,影响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刘邦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征讨完英布之后,旧病复发。刚回到长安不久,他又得到燕王卢绾谋反的消息,当即命舞阳侯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领大军前往平叛。

当樊哙率军离京后,又有人向刘邦进谗言,说吕后将要联合他夺取大汉江山。刘邦一想:樊哙的妻子是吕媭,吕媭又是吕后的妹妹,两家合谋作乱是很可能的事;而自己的身体情况自己最为了解,这次生病很可能撑不下去了;现在樊哙又外出统兵,如果自己一旦出事,他与吕后里应外合,后果将不可设想。刘邦越想越惊,越想越怒。他激愤道:“樊哙这是要盼望我驾崩啊。”

刘邦急忙命人将陈平召来,向他询问除掉樊哙之计。陈平虽然很惊讶,但是皇帝之命不可违抗,他于是提出自己前去宣读圣旨,暗中让周勃跟随,趁樊哙不备之时,将其拿下,换周勃统兵。这样既可以达成目的,又不会动摇军心。刘邦认为这个方案非常稳妥,于是便让他依计而行。

樊哙

陈平与周勃得令出发后,两人私下里商量,觉得此事有些不妥。陈平对周勃道:“樊哙是陛下的故人,功劳颇大,他又是吕后妹妹吕媭的丈夫,既亲且贵。陛下想要将其斩首,乃是出于一时气愤,恐怕他事后就会后悔。我们还是将他囚禁起来,然后带往长安,让陛下自己动手。”周勃一向佩服陈平的计谋,觉得此话颇为有理,自然赞同。正因为陈平考虑事情的精细,使得他后来在面对吕后与吕媭时有了缓冲余地。

到达军中后,陈平命人筑起高坛,以诏令召来樊哙,假称宣旨。当樊哙到来后,因为没有防备,很快便被周勃及他带来的兵卒控制住。周勃将其绑缚之后,关入囚车,由陈平将其押往长安。周勃则接受樊哙的职务,统领大军继续讨伐卢绾。

就在陈平押解着樊哙走到半路上的时候,汉高祖刘邦驾崩的消息传来。陈平知道接下来将是吕后掌权,而自己现在的这个做法无疑是得罪了吕媭及吕后,两人必然会怪罪。幸运的是,他没有完全按照刘邦的要求去做。他明白只有赶紧到达长安,将樊哙的事情告诉吕后姐妹,向其请罪,自己才能有缓冲的余地,得到她们的谅解。于是他命兵卒押解樊哙进京,自己则通过驿站,轻装简从,先行赶往长安。

在路上,陈平遇到了朝廷的传令使者。吕后下令,命他与灌婴屯守荥阳。这应该是吕媭得知了刘邦加害樊哙的消息,向吕后进谗言,开始报复陈平了。陈平知道事情紧急,自己必须要极力争取。如果就此遵旨前往荥阳,远离中枢,不仅得不到辩白的机会,以后面临的处境会更加严峻。

吕雉

陈平得到诏书后,仍然继续前往长安。到达宫中,陈平直接来到刘邦灵位前,痛哭流涕。他一边哭,一边将自己怎么辜负圣恩,没有按照旨意处置樊哙,而是将他带到了京城等事告诉刘邦。旁边吕后姐妹一听,樊哙没事,心中的怒气就消解了大半。陈平是把握人心的高手,吕后爱听什么,他就哭诉什么。最后,吕后不仅不怪他,还对他有些同情。

陈平哭完之后,向吕后请罪。吕后叹道:“我原谅你了,这件事不要再提了。”吕后虽然这样说,但是陈平调往荥阳的命令仍然没有改。陈平坚持自己留在宫中当值,为太后、皇帝尽绵薄之力。吕后耐不住他的请求,便命他为郎中令,让他好好教育新皇帝。至此,陈平的这场危机才算得以化解。

陈平

这是记载于《智囊》中的一则历史典故。刘邦与吕后其实是两个权力系统。刘邦代表刘氏家族,吕后则很大一部分是代表吕家,当然也有她儿子这方面。当两人利益相同时,一致对外,利益相左,则相互对抗。在刘邦晚年,对抗的方面显得更多。陈平作为一个谋臣夹在中间,想要两边都不得罪,保全自己,需要非凡的政治智慧。

樊哙这件事就是很好的例子。樊哙既是刘邦从起兵就在一起的故人,又是吕后的妹夫,这样的大臣最容易引发双方的矛盾。处决樊哙,刘邦那边交差了,但是吕后这边却容易捅马蜂窝。不照做的话又会得罪刘邦。面对这样的处境,陈平选择将是否处决交由刘邦来决定。这样一来,矛盾就转移了,陈平自己就择清了。吕后那边也解决了。这样给自己留下了充分的缓冲余地。结果还真的被他赌对了。刘邦去世,吕后掌权。陈平这样做其实等于是卖了吕后很大一个人情,这让吕后觉得他是值得信任的。

另外,陈平如果遵照吕后命令直接去荥阳,他的下半生基本上就定了。虽然樊哙的事后来吕后会知道,也会知道是错怪他了,但是总没有他亲自说明,并且恳切请求谅解,态度来得端正。他要不回京,不向吕后说明,吕后会认为他给自己摆脸色看,认为陈平有臭脾气,认为他是对自己有怨气。而且不见面,关系自然也容易疏远。尤其是在这种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陈平不来,就成了局外人了。

还有一点,陈平没有直接把樊哙之事告诉吕后,而是选择用灵前哭奏的方式。表面上是对刘邦说,实际上是对吕后说。如果直接对吕后说的话,会让人觉得吕后是在徇私情,真是在结党。吕后会觉得自己的小心思被陈平看透了,自然会感到懊恼和不舒服。

冯梦龙纪念邮票

陈平事事给自己留一条退路,时刻注重细节,善于把握人心,这是一种高明的智慧。像这样的体现智慧的历史典故在《智囊》中还有一千多个。《智囊》是冯梦龙在明朝天启年间所编纂。其实他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希望士人在与阉党的斗争中能够运用蕴藏在历史典故中的智慧应对这场风暴。《智囊》与《古今谈概》、《情史》被称为与“三言”并列的另外一个经典三部曲。《古今谈概》旨在“疗腐”、《情史》旨在“情教”,而《智囊》旨在“益智”。《智囊》中的智慧也是最为实用的。

康熙皇帝曾以此为师,时常翻阅。以机智出名的纪晓岚则可以倒背如流。晚清名臣曾国藩更是将其当作枕边书,天天翻阅。冯梦龙道:“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点开下面链接,购置一套,时时翻看,必将受益匪浅。

(0)

相关推荐

  • 他私德有亏,为何正史还是评价他是汉朝的贤相?

    作者:许云辉 (左一为陈平) 黄河,浊浪滔天,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中穿行.船夫死盯着船舱中衣着华丽的唯一渡客,目露凶光.渡客从船夫闪烁不定的目光里读出凶险,猜出船夫以为自己腰间必定藏有"金玉宝 ...

  • 智囊陈平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管理即是用人成事",通过与陈平谈心,刘邦知道了陈平的"能力点",于是,便采纳了陈平的离间计,通过逐个击破的方法,将项羽身边的人一个 ...

  • 陈平为什么会感叹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

    楚汉之际最难搞的几个对手,都是这样被陈平玩死的. 害人而人不知所自,则得祸. 因此,陈平去世前,感叹自己阴谋太多,会殃及子孙的福禄. 离间计:除范增,离间钟离昧等人 楚汉战争时期,刘邦被围于荥阳,甬道 ...

  • 刘邦临死前,为何派陈平杀掉妹夫樊哙?真相揭开,让人不敢相信!

    刘邦相当聪明,料事如神,如果真的杀了樊哙,吕后也不至于那么嚣张.无奈刘邦英雄迟暮,派去的陈平精于算计,而周勃又世故圆滑,两个人一合计,与其听命于行将就木的刘邦,还不如给自己日后留一线生机.因此樊哙死里 ...

  • 刘邦临死之前,为何派陈平周勃处死樊哙?15年后发现刘邦真高明

    公元前195年,刘邦击败叛军英布归来,又闻发小燕王卢绾叛变,但此时刘邦创伤发作病倒了,于是就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去讨伐.樊哙走后,有人就说樊哙坏话,"樊哙与吕后串通一气,陛下百年之后,樊哙 ...

  • 陈平捉放樊哙

    ​公元前195年,刘邦突然驾崩.陈平跌跌撞撞奔至灵前,痛哭流涕.吕后见状道:"陈平累了,退下去休息吧."陈平一脸悲伤道:"微臣再陪皇上一会儿!"吕后听后甚是欣慰 ...

  • 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

    刘邦想要杀樊哙,绝不是老糊涂,而是为保全刘氏江山的高明之举. 话说回来,刘邦会产生杀樊哙的心思,这也并不稀奇,因为刘邦不仅仅是樊哙的连襟,他更是大汉朝的皇帝.事实上,不仅是樊哙,所有的大汉开国大将,都 ...

  • 为何刘邦临死前要杀樊哙?为江山不易姓,给巴结吕雉的陈平出难题

    谈秦说汉(354)为何刘邦临死前要杀樊哙?为江山不易姓,给巴结吕雉的陈平出难题 刘邦为保证大汉王朝的江山不改姓,刻意防备吕雉乱政.首先准备废立太子,接着与大臣们立下"白马之盟",下 ...

  • 樊哙对刘邦有恩情,为何刘邦临死时,还要派陈平去杀掉妹夫樊哙?

    说起樊哙,读过<鸿门宴>的人必然不会陌生,樊哙不仅是刘邦的同乡,而且当年为了从项羽那里救下刘邦,樊哙不顾个人生死,他对刘邦既有恩情,对汉朝的建立也有大功. 但在卢绾反叛之后,原本奉旨前去平 ...

  • 樊哙对刘邦忠心耿耿,为什么刘邦在临终前,却暗中派陈平去杀他?

    樊哙对刘邦忠心耿耿,为什么刘邦在临终前,却暗中派陈平去杀他? 樊哙和刘邦同是沛县人,樊哙以卖狗肉为生,很早之前樊哙就投奔了刘邦,和刘邦一同起兵反秦.樊哙对刘邦是忠心耿耿,鸿门宴上樊哙不顾生死,为救刘邦 ...

  • 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

    樊哙是何许人也?樊哙和刘邦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基友,两人关系十分的好,他跟随刘邦南征北战,为汉朝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当上皇帝以后,樊哙也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樊哙也就成为了刘邦的妹夫,可谓亲上加亲 ...

  • 公元前180年,吕后之妹吕媭,被陈平派人...

    公元前180年,吕后之妹吕媭,被陈平派人活活打死.临死前,她悲愤地喊道:"姐姐不听我言,没能斩草除根,以至吕家灭门!" 说起吕氏家族,最有远见的是吕公,最有能力的却是两个女儿吕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