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菩提树

心中的菩提树

·郭建江·

世上的树木有千万种,没有哪一种树比得上菩提树那么神奇。就是这菩提树,在众人的心目中总觉得是一种神奇之树、圣洁之树。

我之前也见过菩提树,对这种树的感觉还不大。直到今年的仲秋,我去了一趟云南芒市,对这种树的感觉和看法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了全新的感觉。

仲秋时节,我们相邀到了华夏大地西南边陲被释迦牟尼取名为“勐焕”(傣语,即芒市)的地方。芒市有座山,叫雪牙让山,山上有座塔,名曰勐焕大金塔。这天,我们拾级而上,去勐焕大金塔,一览沿途花开叶展,至山顶,恢宏壮丽的大金塔尽落于眼。宝塔金碧辉煌,沿塔转圈,尽赏八角四门。众多信徒和游人遵循佛礼,脱鞋入塔殿内,伸指合掌,拜佛像,求平安,更有人盘腿跌坐佛像前,合掌静思。

然而使我感到惊讶的是,绝大多数信徒和游人出佛殿门之后,都要到金塔右侧的一棵树前参拜、静立,我也随众人去了这棵树前观看,原来这是一棵菩提树。

“菩提”梵文的音译,意为“觉悟”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菩提树是桑科榕族属常绿乔木植物,树高可达15米至20米。在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我国的云南等地常见这种树木,特别是在这些地方的丛林和庙寺中,普遍栽植菩提树。相传在20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打坐修炼,修成正果的。它在《梵树》中称为觉树,所以印度教、佛教都将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从而被虔诚的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

站立在金塔旁的菩提树旁,望着众人的合掌礼拜,走了一批又来一批,我为“她”而震憾,为“她”而倾倒,树边的一个金属框立在一边,诉说着这棵菩提树的来源,这棵树是由国际友人从佛祖修成正果的地方菩提树上树籽中选出来,到勐焕大金塔朝拜时带过来,在众多信徒的见证下,由大金塔管理者种下的。长成了大树,被千千万万的信仰者和游人所喜爱,成为寺里的一个“宝物”。

我静静的站立在菩提树旁,被这生机之树感染着,无风的时候,她是那么恬静、雍容、脱俗、雅致;当微风吹拂的时候,她又从静静的大山变成舞者的海洋,所有的叶片都婆娑起舞,释放出生命的光彩。凝视着飘舞的枝叶,心灵仿佛就随她一起摇曳。传说,菩提树是有缘树,菩提树的缘,就像一汪天泉,悄悄地洒入人的心,荡漾着人的灵魂,菩提树的根,却伸展在各人的心脏深处。

菩提树枝一般不高,触手可及树杈,树枝多且向外发散,每枝树杈一到两米处又分出更多的树枝,这样一层一层,最后一级的枝条像藤蔓似的柔顺飘逸,自然地下垂,美得近乎妩媚。更令人惊奇的是菩提树干分叉处还能生出向下的根,这些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触及土地向地下延伸,这些气根又物化成傲然挺立的树干,显示出生命之顽强。

菩提树又名智慧树,我想在树下得到智慧,但没得到。同来的伙伴让我给他们照相,留下在智慧之树下的美妙身影。虽没得到智慧,但我已知道,菩提树本身已是智慧的化身,给我以启迪,正如诗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看到慕名而来拜谒的善男信女和游人来到菩提树前,觉有远离滚滚红尘的喧哗,抛去揪心难过世事纠缠之感。在这里,可将如诗如画的金塔风景尽收眼底,更貌是可初悟神佛“真谛”,讨得漫天飘舞的佛缘仙气。看他们信步于“佛”气环绕的周围,眺望着远处那一脉相连的绵延起伏、青翠如黛的山脉,在冥冥之中,一个个仿佛成为超然世界的“有缘人”,不愿离去。原来,菩提树下真有“真谛”,他们追求的是平和、宁静、健康、幸福。“菩提树”这神圣之树可以满足他们的美好愿望。

即将离开勐焕大金塔,离开这圣洁的菩提树,我不由想到唐代惠能禅师,他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坚实的意义和贡献,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他有一名偈,我就将这偈做为小文的结尾,留给人们去思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祈愿世界和平,人民安好!

(2020年秋)

作者简介:郭建江,隆回县人。出生在雪峰山区,一直在湖南邵阳从事司法和城乡建设工作。爱好文学,作品散见于《民主与法制》、《湖南日报》、《邵阳日报》、《新花》等报刊和网上新媒体。

本刊顾问龙国武 刘诚龙 俞荣斐

总编:唐白甫

主编审稿:  陆秀   唐建伟

责任编辑:

唐花阶   刘云雨   刘云洲

陈校刚   丁华

副主编:

李云娥  罗东成  刘慧球

杨国安  李   婷   廖大秋   易小群

唐运亮  刘云湘   刘青龙   刘肆梁

陈晓蓉   银红梅   果  实   粟   蒋

刘长军   周前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