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不做,二不休”,古人眼中成功很简单,只需做好一件事

引言

前几天和老妈一起来了次大扫除,才发现我的柜子里放着的全都是一些“半成品。有绣到一半的十字绣,还有帮妹妹织的围脖也只开了个头。妈妈一边收拾一边说道:干啥都是一时兴起,过了那个劲就不管了。古人常说:“一不做,二不休”,你这可倒好,兴致勃勃要做的是你,扔在一边说休就休的也是你。

老妈说到这的时候,我突然来了兴趣,这“一不做,二不休”到底是怎么来的啊?查阅了一番资料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且听我细细道来。

01

出处

“一不做,二不休”这句话讲的就是做事情一定要持之以恒,。要不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底。出自唐代赵元的《奉天录》卷四。
公元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变。朝廷很快派出军队平息这场叛乱。就双方交战过程中,大将王思礼的坐骑被箭击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光晟将自己的马让给了王思礼,使其得以脱险。
后来王思礼升了官,但他心里明白,这军功章有张光晟一半。于是,他找到张光晟,两人结为兄弟,王思礼也多次向朝廷保举,张光晟的官位也越来越大。

后来,又一支军队在长安叛变,而唐德宗却在此时仓皇出逃,叛军拥立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皇帝,张光晟成为其副将。唐德宗命李晟带兵讨伐朱泚,逼近长安。

朱泚领兵进逼奉天,却出师不利,围城一个多月未能攻克。眼看着前来援助唐德宗的军队越来越多,此时退居长安是最明智的选择。第二年,朱泚将国号更为汉,张光晟为宰相。但张光晟认为朱泚已经大势已去,便暗中派心腹与李晟联系,李晟也表示欢迎他归降朝廷。

在张光晟投降之后,李晟专程为其向唐德宗皇帝上奏章,减免其叛变投递的罪刑。但可惜的是,德宗不同意,并颁布诏书要将其处死。李晟也无可奈何,只能听从朝廷的安排。

张光晟在临死之前,悲痛的说道:“传话后人,第一莫做,第二莫休”。这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的由来,以此来告诫后人,凡事要不不做,一旦做了就不要罢休。

02

挖井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朋友每天都相约一起去挖井。A朋友是那种很喜欢耍小聪明的人,而B朋友则勤勤恳恳。所以在当A朋友看到B朋友选择的挖井地方时,心想这个傻子,这么深啥时候能挖出水来啊。
A朋友觉得自己选择的地势实在太好了,根本不需要每天都去,于是他挖一天,休息两天。而B朋友则每天一点一点的挖,没有一天休息过。
结果,过了几天之后,A朋友有些疑惑了:“怎么挖了这么多天,还没有水呢,是不是应该换一个更浅一些的地方。”于是,他换了一个看起来可以较快挖出水的地方,但又过了一周,还是没有水。于是他又一次更换了挖水的地方。

就这样,A朋友水没挖出来一滴,但地方倒是换了好几个。而B朋友呢,每天都扎扎实实,不慌不忙,他挖的深度比A朋友所有井的深度加起来还要深,没多久就挖出了水来。

我们常说“水滴石穿”,如果仅靠一滴两滴水的力量,想要击穿石头,那无异于是痴心妄想。但只要坚持不懈,滴水不断的冲击石头,终有一日可以将石头冲穿。

03

相信坚持的力量

荀子在《劝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决定了要做,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一旦选择放弃,那将意味着之前的所有努力付之东流。
在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坚持的力量。当你能够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古人眼中的成功不过如此,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每天进步一点点。当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你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转化为你成功路上的垫脚石,成就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任何成长,都是一场持久战,选择了放弃,就等于选择了失败。选择了咬牙坚持,无论输赢,都将成为你人生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作者 · 阿杜

一个喜欢分享智慧、分享生活,穿越历史长河,洞察社会本真,人性本色的文字梦想家。专注文学,专注与你分享每一次新发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