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探奇】百丈山记-朱熹

READ

百丈山记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岩,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馀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若涌若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作者简介

朱熹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之一。他不仅对哲学、教育、文、史、书、画等方面有很深的研究,还很喜欢游山访古。他说“平生罪我只春秋,更作嚣嚣万里游。”(《朱文公文集》卷五《次韵范伯崇二首》) 因此许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连一些不见经传的无名山水,他也涉足游历,撰文记胜,《百丈山记》就是一例。

百丈山位于福建省建阳县东北七十里处。可能由于福建境内灵山秀水太多的缘故,百丈山青史无名,但《朱文公文集》却给予它一席之地。

这篇游记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分别记游了小涧、山门、瀑布、峰峦、云海等处景点。

小涧:“皆苍藤古木”,“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总计写了三样景物:木、藤、水; 但一经作者点染,一个有色有声,有情有韵的境界,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千年古树,浓荫蔽日,茂密的苍藤。消暑去热; 清清的流水,泠泠作响。古朴、幽雅,令人爽心悦目。

山门:此处有二胜:一是小屋前。“前瞰涧水,后临石池”,两峡送风,“终日不绝”; 一是西阁。阁下泉水自石缝奔涌而出,深夜独自一人躺在大石上,可以整宿听到枕席下潺潺的水石相搏声。如此凄清,会使那些“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迁客骚人“感极而悲”的。但作者认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正是它的可爱之处。看来这次游山,很可能是作者正遭逐避祸,心情抑郁,很需要一个僻静之处,排解心中的块垒。

瀑布:这里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那么壮观,但泉水“空投数十尺”,水珠飞溅,如“散珠喷雾”,阳光一照“璀璨夺目”,也别有情趣。

峰峦:作者先选择一个有利的观察点:“一峰独秀出”。站在这个制高点上,纵目而望,万峰下伏,苍山夕照,“紫翠重迭”,如锦如画,真是说不尽的美。

云海:云雾流动 (飘荡),才能有波起浪涌。但作者不说“云”动,而说诸山“皆若飞浮来往,若涌若没,顷刻万变”。诸山时现时没,云漫其间,确如云海翻滚,波涛汹涌。实在是精妙之笔。

朱熹“百事节省。”(《朱文公文集·别集》卷六《与林择之》第六书)写文章也是如此。全文不足600字,写了六、七个景点,而且都历历在目,犹如身临其境,用语简约,而意韵丰厚是主要原因。如,进入小涧“皆苍藤古木”,五个大字,有物:藤、木; 有色:“苍”; 有状:茂密高大; 有量:“皆”,满眼皆是,清静幽雅之意油然而生。在荒郊野山,当西阁石上“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只要看到“独夜卧”三个字,就已经有孤寂伤感之意了,更哪堪,整夜不绝于耳的潺潺水声; 还没有见“悲”字,悲怆之情就已经满胸怀了。文章的开头也与众不同,落笔登山,无一闲字。

百丈山,没有千丈岩、万丈壑; 也没有神斧鬼工的瑰奇怪异,只有小涧谷水,石磴石梁,清风古木,山峦神祠,但一经作者娓娓道出,就姗姗可爱,赏心悦目。作者说:“学之道,非汲汲乎辞也,必其心有以自得之,则见之乎辞者,非得已也。”(《答林峦》) 原来作者所写,都是真情实感,因而才能字字见情。

结尾写到台东的神祠,是乡民们向神灵祈福免灾的,但这里“径断”路绝,乡民“凿石容磴以度”,“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传说作者“每径行处,闻有佳邱壑,虽迂途数十里,必往游。携尊酒,时饮一杯,竞日不倦。” (民国《福建通志》传卷一二《朱熹传》) 假若神祠前面还有“可观者”,看来作者是绝不“畏险”的。这也是一位哲学家对历险的思辨: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历险是必须的,有价值的。这同时也和着他自己的辛酸经历吧。

品读好诗词

品读经典 品读好诗词

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

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

(0)

相关推荐

  • ​葫芦相公之开天一画 第八章 铁甲舰队(4)

    葫芦相公之开天一画 第八章 铁甲舰队(4) 作者  焦哥 古木天仰天打个哈哈,道:"哈哈,武竹二小姐脾气太大了.气大伤身,来,消消气先." 百丈冰素来知道武竹的性子,一看连古木天竟 ...

  • 西山访古木

    <古木老藤> 2020.4.21.的第一张写生. 上周,和许惠南兄电话,他提及,苏州西山有个罗汉寺,藏在深山,别具幽趣.尤其,门前两棵近千年古樟,加一株三百余年的老紫藤,好看. 他已去过一 ...

  • 朱熹很喜欢的一首诗,朱自清也引用过,竟是宋代一位和尚所写

    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宝藏,尤其是在诗歌领域.当我们读到那些经典的古诗词时,就会觉得自己在享受着美味的文化大餐,脑海浮现许多典雅优美的句子,或大气磅礴.或雄浑壮阔. ...

  • 仙姑传说百丈岩

    距离牛姆林40公里开外的永春县蓬壶镇,有一处被誉为"小泰山"的百丈岩风景区,峰巅的寺庙俗称马氏.马寺,供奉的是闽中独特信俗之马氏仙姑娘娘.其地名与信俗都与永安桃源洞后山之百丈岩相重 ...

  • 大轮梵天

    五月廿二,参加公司组织的祈福法会,再访梵天寺.因老板笃信佛法,梵天寺乃本地第一禅院,算来这已经是连续第五年来参加此法会了.法会结束后顺便往后山游览了一番,回来翻翻往年的微信照片,顺便做个记录罢. 梵天 ...

  • ​葫芦相公之开天一画 第八章 铁甲舰队(3)

    葫芦相公之开天一画 第八章  铁甲舰队(3) 作者  焦哥 那女子转过身,歪着头上下打量葫芦相公,一边背过手踱着四方步. 葫芦相公被她看得莫名其妙,古木天却知道,这小丫头处处透着古怪,不能以常理忖度之 ...

  • 【古文探奇】游荷叶山记-袁中道

    品 READ 读 游荷叶山记 予别丘墓三年矣.今年夏,始与二弟至里中拜于松楸,而憩于先居,先居傍有荷叶山,乔木千章.今日诸叔偶不见召,日暮无事,乃与二弟步于山中.择高阜处,藉草而坐.因思儿时常骑羊来此 ...

  • 【古文探奇】西子湖拾翠余谈-古朴山房记

    品 READ 读 古朴山房记 崇祯庚午秋,多士试会城.渊儿虽幼冲,亦乐观其盛,况西湖风景,时切梦怀,遂于八月十三日携儿下舟,吴友好之,附载书画玩好.时天朗气清,风顺帆饱,自学绣而万寿山,自皂林而石门镇 ...

  • 【古文探奇】峨眉山行记-范成大

    品 READ 读 峨眉山行记 峨眉有三山,为一列,曰大峨中峨小峨.中峨小峨昔传有游者,今不复有路.惟大峨一山其摩霄,为佛书所记普贤大士现之所.自郡城出西门,济燕渡,水汹涌甚险,此即雅州江.其源自嶲州邛 ...

  • 【古文探奇】西溪记-林纾

    品 READ 读 西溪记 西溪之胜,水行沿秦亭山十余里,至留下,光景始异.溪上之山多幽倩,而秦亭特高峙,为西溪之镇山.溪行数转,犹见秦亭也. 溪水濯然而清深,窄者不能容舟.野柳无次,被丽水上,或突起溪 ...

  • 【古文探奇】东游略记-元好问

    品 READ 读 东游略记 丙申三月二十有一日,冠氏赵侯将会行台公于泰安.侯以予宿尚游观,拉之偕行.凡三十日,往复千里,而在鞍马者八日,故所历不能从容.然亦愈于未尝至焉者,因略记之,以备遗忘. 郭巨庙 ...

  • 【古文探奇】游慧山泰园记-邵长衡

    品 READ 读 游慧山泰园记 慧山诸园,可游者五六,而秦园以胜闻.余自吴阊归,舣舟山麓,呼一僮循扉入.时宿雨初霁,落英委磴,新禽弄声.龙山爽气扑人,眉睫间,苍翠欲滴.泉虢虢石罅中,鸣声乍咽乍舒,咽者 ...

  • 【古文探奇】 拟岘台记​-曾巩

    品 READ 读  拟岘台记 尚书司封员外郎晋国裴君治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记于予. 初,州之 ...

  • 【古文探奇】化洽亭记-沈颜

    品 READ 读 化洽亭记 宁国临县迳之东南,古胜地也.顷属兵兴以后,尽目芜焉.稂莠蔽川,嘉树不长.氛烟塞路,清泉不发,幽埋异没,谁复相之?是邑汝南长君,治民有廖,任人得逸,乃卜别墅,就而营之.前有浅 ...

  • 【古文探奇】宝界山居记-归有光

    宝界山居记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喂,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子卑稚,不足以极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