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水与“巴水蛮”

“五水”之巴水

上一回说到,历史学家冯永轩先生发表在《江汉论坛》1962年第8期上这篇论文叫《五水与五水蛮——两晋南北朝史札记一则》。全文依次论述了五水、西阳、五水蛮、五水蛮的反压迫斗争及其汉化等四个部分。我们就顺着学者的思路,进入学术空间,穿越时空与鄂东的巴人相遇。

冯永轩先生认为:“五水”流域,古代住有少数民族,称为“五水蛮”或“西阳蛮”。这五水究竟是哪五条水?

《水经注》说:“五水,谓蕲水、希水、巴水、赤亭水、西归水。……宋沈庆之于西阳上下讨伐蛮夷,即五水蛮也。”

《宋书·夷蛮传》“豫州蛮”下说:“豫州蛮,廪君后也……西阳有巴水、蕲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谓之五水蛮。”

《南史·夷貊传》所载与这相同。这五条水都在大别山南麓,在现在的湖北省东部。

近人丁谦说:“西阳今光山县,五水均在信阳州境。”(浙江图书馆丛书)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五水”在鄂东境内,这是第一个判断。“五水”即巴水、蕲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这是第二个判断。

巴河文化为主的畅销书《留住乡愁》《回望故乡》。

一、巴水。今多称巴河,宋时叫西流河(王葆心《罗田靖乱补遗》);源出湖北罗田县滕家堡巴源乡,流贯麻城、罗田、黄冈、浠水各县,至浠水县下巴河入江(下巴河古时名巴口,宋元嘉末沈庆之讨五水蛮时屯巴口,就是此地)。

巴水在五水中是主要的一条水。两岸多崇山峻岭,形势险要。古代居住在这一条水附近的少数民族,名为巴水蛮。

《魏书·董绍传》:“董绍,新蔡鮦阳人也。萧宝夤反于长安也,绍上书求击之,云:’臣当出瞎巴三千,生啖蜀子。’”陈寅恪先说说:“董绍乃新蔡人,自称为巴,疑其族乃五水蛮中巴水蛮也。”(《两晋南北朝史参考资料》)

以上研究文字,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1. 沈庆之(386年—465年),字弘先,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南朝宋名将。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不顾沈庆之的力谏,再次发动北伐,并以“立议不同”为由,没让沈庆之参与战事。不久,司马黑石、夏侯方进煽动五水群蛮造反,自淮水、汝水以至长江、沔水一带,深受其害。宋文帝派沈庆之前去讨伐,并命江州、豫州、荆州、雍州四州兵马听其指挥。

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武陵王刘骏(公元454年称帝,即南朝宋孝武帝)驻军五洲(今湖北浠水西南),总统各路将帅,沈庆之从巴水赶到五洲听令。

2. 董绍(?—538年),北魏时鮦阳人。上述史料展开来就是:萧宝夤反于长安也,绍上书求击之,云:"臣当出瞎巴三千,生啖蜀子!"肃宗谓黄门徐纥曰:"此巴真瞎也?"纥曰:"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帝大笑,敕绍速行,又加平西将军。以拒宝夤之功,赏新蔡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3. 鮦(Tong)阳县,西汉时置,故治在今安徽临泉县鮦城镇。东汉时鮦阳县改为鮦阳侯国,封阴庆伟鮦阳侯王。属汝南郡。南北朝时,鮦阳县废。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复设鮦阳县,先后属沈州和颍州。公元627年,唐废鮦阳县。

4. “蛮”字的解读。据《现代汉语词典》:蛮,有这么几个意思: 1粗野,不同情理,如野蛮,蛮横。2鲁莽;强悍;蛮干、蛮劲。3我国古代对称南方的民族。4<方>很,挺;蛮好,蛮大。

蛮子,旧时北方人称口音跟自己语音不同的南方人:南蛮。

“五水”以巴水为中心,也是古代巴人的活动中心。因此,闻一多先生的故乡——浠水县巴河镇,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巴人在其历史上书写了重要的一笔。

巴河口风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