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零的“樱花”:二战日本最后的疯狂
二战中,日军在制导武器的探索方面远远落后于德国和美国,所以,面临崩溃的战局和注定失败的命运,日本将自杀攻击当作最后挣扎的主要手段。其中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神风特攻队”和“樱花自杀飞机”,其中“樱花”的出现原因众多,最主要的还是日军高素质飞行员损失殆尽,整体作战能力明显下降。相比之下,“樱花”自杀攻击只需要简单、可靠、廉价的飞机由仓促训练的飞行员便可出击。其制造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材料也不短缺,因而成了日军孤注一掷的救命稻草。
疯狂的设计
“樱花”的出现,是受到德国V-1巡航导弹的启发。由三雄早田少佐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学院提出的方案,在横须贺市的海军航空军械修造厂制造。
这种自杀“飞机”的结构极其简单,只有机身、机翼、尾翼、动力装置、战斗部和整流罩6个部分。圆柱形机身长6米,机翼为中单翼布局,全木质结构,翼展5米,副翼带抗颤振配重,机翼左边有空速管。尾部是双垂尾布局,也是全木质结构,升降舵和方向舵也都有配重。
该机外观上呈圆筒雪茄形,木质机翼部分是银色。机身分3部分,前部由硬铝蒙皮和框架组成,装有战斗部,机身中间部分有驾驶舱以及与母机的吊挂环。战斗部重1200公斤,内装450公斤三硝基苯甲醚炸药,外部装有4个惯性引信,其头部还有一个引信,引信在与载机分离后进入战斗状态。驾驶舱设有水泡形座舱盖、驾驶员座椅、2块6毫米厚的装甲薄钢板从后方和下方保护飞行员。
驾驶座前方和下方装有操纵杆、踏板、仪表盘以及供高空飞行的氧气罐。仪表非常精简,只有速度表、高度表、罗盘和俯仰角指示器,俯仰角指示器的用途是保持最佳下滑角,以达到最大航程。仪表盘上还有吊在机翼下的火箭助推器和主火箭发动机的电点火启动按钮,驾驶舱前方风挡外还装有简易框式瞄准器。
该机最初试图用液体燃料喷气发动机,以尽量加大航程,但由于日本没有掌握该技术,最后采用了3台4式MK120型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尽管火箭发动机8-10秒内就可达到约7.85千牛(800公斤)的最大推力,但工作时间也非常短,从而严重限制了航程。因此该机最终只能借助轰炸机挂载。到达目标附近时,再将“樱花”与轰炸机分离,独立飞行并选择目标,然后俯冲攻击。因为本来就作为自杀战斗机设计,因此根本就没有考虑起落架,飞行员一旦进入座舱后,根本没有办法出来。吊挂在母机上时,两者之间保持电话联系,并由母机向“樱花”舱内供氧。
疯狂的战术
11型是“樱花”的主要生产型,共生产755架。1944年10月23日,“樱花”11型进行首次滑翔试飞,一个月后进行了首次带动力试飞,试验中启动了火箭发动机,在3800米高度上平飞速度达到648公里/小时,虽然性能不算满意,但还是立即投入了批量生产,部件在几个厂家分别生产,组装后再送到前线。
“樱花”的战术很简单:在距目标88公里时,以280-320公里/小时的时速从约8240米的高度投放。前83公里以368公里/小时的滑翔速度,约5°的滑翔角飞行,然后火箭发动机点火,平飞速度增加到860公里小时。最后向目标俯冲时速度要达到990公里/小时,这样的速度当时的防空火力是难以拦截的。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这种不成熟的武器暴露出严重的缺陷。首先,飞行距离和速度明显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其次,搜索和攻击目标很困难,且搭载“樱花”的轰炸机也很难退出攻击区。此外,从载机上投放后留给飞行员的瞄准时间太短,实际上要求飞行员要具有相当高的驾驶技巧,但当时日本有经验的飞行员基本损失殆尽,只剩下一群“菜鸟”。
迫不得已,日军只得改变战术,载机投放改为尽量在约20公里的直接目视距离内进行,投放后飞行员立即启动火箭发动机冲向目标。然而,投放前载机必须在固定高度上保持稳定航迹,因此,就很容易遭到美军战斗机的拦截,这就导致攻击付出的代价远不止廉价的“樱花”机和一名亡命的飞行员,很多搭载“樱花”的轰炸机也被击落。
飞蛾扑火
“樱花”的第一次作战使用,是在冲绳海域的战斗中。1945年3月21日凌晨,日本侦察机发现九州附近以南有美国海军特遣舰队活动,包括3艘航母。日军指挥部派出了18架G4M2轰炸机,挂载16架“樱花”,其余2架挂载普通炸弹,由30架“零”式战斗机护航。然而,刚靠近目标,就遭到美军50架“地狱猫”舰载战斗机的拦截。空战中,日军轰炸机甚至还没来得及投放自杀机就被击落,护航战斗机也损失15架,“樱花”的首次进攻就这样彻底失败了。
第二次进攻,是4月1日。这天,日军派出3架挂载“樱花”的轰炸机和3架“零”式战斗机,攻击冲绳附近的美舰。这次击伤美国“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还有1艘运输舰,但只有一架载机返回基地。
4月12日,9架载机挂着“樱花”,与其它80架“神风”式自杀飞机和100架护航战斗机进攻美舰,致使美海军“埃伯利”号驱逐舰被击沉,“悉尼”号驱逐舰被击伤;4月14日,7架“樱花”出击未果;4月16日,6架“樱花”出动,声称击沉一艘战列舰;此后,在4月28日、5月4日、5月11日、6月22日最后的几次进攻中,分别使用了4架、7架、4架和6架“樱花”,日军声称美国舰队损失了一艘航母、一艘战列舰和巡洋舰。
在冲绳附近的战斗中,日军共向岛上运送了近300架“樱花”11型,但战斗中只有少量成功出动,其余在地面就毁于美军的轰炸。美军认识了“樱花”11型后,很快给它起了一个绰号“Baka”,日语“笨蛋”或“傻瓜”之意。此后,日军又相继研发了“樱花”22型、“樱花”33型,但都没有参与到实战。
到战争末期,美军已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像“樱花”这样不要命的武器,注定挽救不了日本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