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芬:乌梅丸与任督二脉有何关系?—附失眠10余年腹泻2年医案·365医学网

作者:张芳芬[1] 
单位:北京博爱堂中医医院[1]

  整部《伤寒论》中仅乌梅丸一方用到乌梅,而且是方中用量最大的君药。乌梅丸方剂出自《伤寒论》厥阴篇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从《伤寒论》条辨中可看出,乌梅丸无疑可治疗蛔厥、久利。

  仅仅如此吗?乌梅丸与任督二脉有何关系?

下文医案及分析或可抛砖引玉:

  患者孟某,女,45岁,主诉失眠10余年、腹泻2年余于2020年1月15日就诊。患者诉经常腹泻,能看见大便中未消化的食物两年多,伴心悸、血压低;半夜两三点钟易醒,醒后再也不能入睡10余年,伴醒后出汗;不能食凉,否则腹泻难止。

  近两年多处就诊中西医,从未间断服药,除服中药汤药外,还先后服过附子理中丸、人参健脾丸、六君子、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以及西药,效不显。仍然腹泻、失眠。比较怕冷,不欲饮水。纳可,小便正常;月经量少。因此病所累,患者只能提前办理病退。

  刻下:患者面色苍白如盐,语音发飘;舌暗苔白滑,脉沉迟、偏涩,尺脉不及。

首诊处方:乌梅丸(汤)

  乌梅35g;黄连24g;椒目6g;当归6g;桂枝9g;细辛6g;干姜15g;黑顺片9g;黄柏9g;生晒参6g;7剂水煎服。

  二诊(2020年1月22日)患者诉服药后诸症大减,而且并不觉得药难喝。

  服药第一天感觉腹部发热,第二天肚脐、以及肚脐往上有热乎乎的感觉,第三天感觉胸部也热了(以前一直是凉的),第四天后颈、后背也热乎了…。

  服药第二天未再腹泻,大便已成型6天;服药第四天出汗消失,睡眠明显好转,近三天未再出现半夜易醒,能整夜入眠了。

  遂处方乌梅丸原方继续煎服7剂。

  经随诊,患者目前失眠、腹泻均已向愈。

医案分析

  下文将分别从任督二脉的升降、以及厥阴病之乌梅丸方义两个方面来讨论:

01 任督二脉的升降与五脏的关系:

  此患者服用乌梅丸后,出现自腹部热→肚脐热→肚脐以上热→胸部热→后颈热、后背热的现象,这个逐渐温热的路径正是任脉、督脉巡行由不通至通畅的表现。

  任督二脉是人体前后两条重要的经脉,同冲脉皆起于胞中,中医称之为“一源三岐”,常人本来相通,无需再刻意打通。

  任脉行于胸腹部的正中,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为'阴脉之海'。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任督二脉除主脉外,还各有分支,分布在腹部或脊柱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按照中医阴升阳降、一气周流的理论,常人之任督二脉本就是交通的,并升降、循环不息。

  《伤寒论》厥阴篇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上文提到“藏寒,蛔上入其膈”,说明中下焦俱寒,导致蛔虫无法安身而上蹿至膈肌,进入上焦。中下焦含有肝、脾、肾三藏,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条辨中说的藏寒中的藏。

  此条辨中不仅提到藏寒,还提到了藏厥,为什么?

  厥,有逆、反之意。人体十二经气的正常升降,形成人体的圆运动。足太阴脾经巳土之气、足厥阴肝经乙木之气、足少阴肾经癸水之气均应上升,如果应升不升,则为逆、反,故称之为藏厥。

  藏寒影响到了藏气不升,即为厥。

  藏气不升,最终导致任脉也不升。因为任脉为“阴脉之海”。

  故乌梅丸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藏气不升、尤其是肝气不升的问题。

  本案患者半夜两三点必醒,恰是子午流注肝经之丑时,结合《伤寒论》“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故示厥阴病,肝寒(湿)至阳不入阴而失眠,示病机主因肝气不升;患者下利,大便中可见到不消化的食物,结合脉沉迟、偏涩,尺脉不及,示脾肾皆寒。此为木克土、土克水所致。

  从既往的治疗结果也可得知,患者如果仅仅是脾寒(湿),那么以前用附子理中丸就会有效了,但却罔效。

  用乌梅丸(汤)后,藏寒得解,藏气得升,终使任脉得升,任督二脉得以正常升降、巡行。

02 厥阴病之乌梅丸方义:

  乌梅丸为何能祛藏寒、升提藏气?

  为何乌梅作为君药,且用量最大?

  因为厥阴,已是阴之极。此时一丝春气将至未至,种子蓄势待发,无奈冰封三尺难以破土而出。如何助木气发生?重在乌梅。

  乌梅的花期在每年的正月里盛开。即大寒之后立春的前后几天开花,正是阴极阳生之时,乌梅具有冲破寒冬升发开花的爆发力。故乌梅虽然味酸,得东方之木味,然其耐寒、升发的爆发力却极具木气生升之性。

  然而不少中药书却忽略了乌梅的生发之性,多阐发其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

  从《辅行诀》五行互含之义,更易理解乌梅丸组方之妙:

  《尚书·洪范》文:木曰曲直。大意为树木向上生长、舒达、弹性有活力;

  《辅行诀》文:味辛皆属木。在其所列的五行互含属木的五位药中,除生姜外,乌梅丸方中用了木味中的4味:桂枝、附子、细辛、干姜。

  而方中蜀椒、当归辛温,也属木,皆为木之用味;加上乌梅酸、平,主要为木之体用,乌梅兼木之生发之性亦可为木用,故乌梅丸全方10位药,属木占了7味,可见该方直取辛散扶木、破阴回阳之用意。

  而乌梅,酸在木位为体,在金为用,酸收作用正常,肺金才能制约肝木欲散的作用过亢……。故乌梅用量最大,以制约以上大队属木的辛散用药(6味药)。

  方中黄连、黄柏味苦皆属水(为水中火),助癸水生乙木,为肝木之源;祛湿助肾气上升;人参味甘属土,实脾以防肝木发散太过克伐脾土。

  故乌梅丸主要用于祛藏寒、起阴气、顺接阴阳之用。是厥阴病的重要方剂。而不只是用于驱虫。

  纵观乌梅丸全方,用药主次分明,生克制化有序,故可破阴寒、升任脉而诸病得愈。本案患者服药1剂即久利止。并逐渐出现由腹部肚脐上升的热乎乎的感觉,一直热到胸部、后背、后颈,任督二脉相通,使阴阳顺接;厥阴病解,故10余年的失眠得以向愈,腹泻止、能整夜入眠了。

  本案提示,《伤寒论》一书在近两千年的传承中可能有遗失部分,导致书中有一些方剂或理论部分不完整,使后人不易理解,难以应用。故可以结合临床实践加深对经典的理解。(完)

2020/4/10 10:32:06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

(0)

相关推荐

  • 第四讲方证对应要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第四讲 方证对应 要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前面我们深入讨论了 方证对应的优越性,其一,方证对应是准确运用经方获取高效的一条捷径:其二,方证对应有助于发掘运用几近埋 没 的 高 效经方,如<古今录验& ...

  • 陈老医案精解——崩漏(一)

    李某,女,32岁,2006年9月10日初诊. 近半年来月经前后不定期,且每次行经淋漓不尽15日左右,面色苍白,神疲懒言,夜梦纷纭,自诉工作压力较大,情绪急躁易怒,饮食不规律,大便稀溏.自觉两肋乳房胀痛 ...

  • 乌梅丸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

    [原方组成] 乌梅三百枚(480克),细辛六两(180克),干姜十两(300克),黄连十六两(480克),当归四两(120克),附子炮,去皮,六两(180克),蜀椒出汗,四两(120克),桂枝去皮,六 ...

  • 医案|乌梅丸辨治上热下寒的口干热气、手脚冰凉一则(基础体温都升高了)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又主久利.如今多用它的清上温下功效治疗一些寒热错杂类疾病,本案亦是如此.当然,说是"乌梅丸",也是用成& ...

  • 肖老师讲痔疮和厥阴病

    如何处理内伤与外感的关系?用神机气立学说.神机是人体内之气的升降系统.气立是气出入人体内外的系统.<内经>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外感表证破坏了气立系 ...

  • 中年发胖,肝经不通!这张方子,道出实情,养肝甩肥肉,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方剂学>.< ...

  • 乌梅丸治疗入夜腹胀难忍患者,女,48岁,...

    患者,女,48岁,2015年10月20日诊. 患者1年多来肚脐两侧经常作胀,入夜加重,剧时辗转难寐:或虽倦极而昏昏似睡,亦每在凌晨2-3时许,肚脐两侧之腹壁胀急而高高膨起,因胀满难忍,患者必披衣而坐, ...

  • 『常用方剂』 驱虫剂 : 经方实验举隅:乌梅丸证(乡村医生特刊)

    固始县陈淋子镇予安医院中医科 张世友 陈某,女61岁,农民.2008年10月29日患者初诊,诉胃脘部胀痛.嗳气,或时感有气上冲至头,冲头则昏,并胸闷憋气:或时觉有气下迫,下迫腹胀,常矢气频频,大便坠急 ...

  • 腹胀一年诸药无效,仲景神方一服即知诊断现...

    腹胀一年诸药无效,仲景神方一服即知 诊断现场 患者,女,48岁,1992年10月20日诊. 患者1年多来肚脐两侧经常作胀,入夜加重,剧时辗转难寐:或虽倦极而昏昏似睡,亦每在凌晨2-3时许,肚脐两侧之腹 ...

  • 读医撷菁(三家医案合刻•薛雪医案)

    *脉弦数,腹膨便泄,目自泪出,经来身体掣痛,今秋冬两月不至.据说两年患病,医药不效,缘情怀抑郁,热自内起.厥阴风木化火,阳明侵削日迫,气血内蒸,血海无贮,渐渐延及干血劳症.凡调经诸法,须论在气在血.今 ...

  • 吴佩衡乌梅丸案证治浅析

    吴佩衡先生是近现代云南乃至全国皆名望颇著的中医临床家与教育家,他深研仲景学说,擅长经方运用,是中医扶阳学派的重要传承人与践行者.吴氏临证推重阳气,擅用附子,善用峻药,观其医案中常以四逆辈加减化裁,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