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80多年过去了,如今变成什么样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可谓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壮举。
凭借着非人的意志和不懈的奋斗,中国红军跨越雪山,走过草地,行程约两万五千里,其中经历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在这个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的背后,是
无数人的鲜血、汗水和泪水
。 那片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也早就是另外一番光景。
松潘草原的过去
原来当时中国红军跨越的那片草地,名叫松潘草原,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
在阿坝州北部,包括松潘、红原、阿坝、若尔盖等县,是一片广袤的一望无垠的大草原。 但是由于地理条件所限,看起来风景如画的草原却给红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首先是行路难,茫茫草地,一望无尽,根本没有办法判断前进的方向是否正确。
稍有差池,就会前路尽毁,不得不重头再来。
而且看起来脚下都是一样的草甸,可是某些区域可以踩,称重量也比较好;还有些地方一踩人就会陷入淤泥之中,不得动弹;一天下来,所有的将士包括马匹都要小心翼翼地从一个草甸跳到另外一个草甸,不仅体力消耗极大,而且严重影响了行军速度。
另外就是陷阱多。 由于气候影响,导致草场中的水不容易排出,因此大量沉积,也造就了当地独特的地形地貌。
淤泥遍布,满是陷阱,即使拄着拐杖深深浅浅的探路,也非常容易“身陷囹圄”,而且这些淤泥越是挣扎就越容易陷落,很快就能将人淹没,堪称是看不见的杀手。
衣不蔽体的中国工农红军排除各种艰险,走过松潘草原,于是有了著名的毛儿盖会议,沙窝会议,于是有了塔子山战斗,干丫梁子战斗,马场战斗,毛儿盖战斗。
同时,红军在松潘建立了七个苏维埃政权。
在松潘人眼中,如果说曾经生活在松潘草原的先民为松潘草原蒙上了一层神奇光环的话,红军过草原则是为这块草原染上了一层永远的传奇色彩。
然而,还是不知有多少的英雄豪杰,在此处丢了性命,他们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各项战役,没有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长眠于这无际的草原,何其可悲,又令人感怀伤神。
那段艰苦的岁月,磨练中国红军的坚强意志,让他们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都能一往无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段历史值得我们铭记,也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故事。
松潘草原的现在
一晃80多年过去了,中国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使是大山深处的松潘草原也不例外。
草原的一年四季都有着别样的美景,春日的草原百花缤纷;夏日的草原牛羊成群;秋日,草原铺开一幅辽阔辉煌的画意;冬日,草原展示一种冷峻苍茫的神韵。他就像一个有故事的老人,看花开花落,四季更迭,任时光飞逝,依旧沉稳如初。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遍布着大大小小庄严神秘的藏族庙宇,他们给虔诚的藏民带来无尽的安慰,让藏传佛教文化得以流传。
同时,为了纪念当时在草原发生的故事,当地政府也建成了旅游景区,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天然基地。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听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同时也可以走一遍当年先烈走过的路。
在草原中一些热量比较好,气候条件比较理想的盆地,不仅栽培了耐寒作物青稞、燕麦等,解决了藏民的饮食问题,同时也可培育贝母、大黄等药材,以此来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
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危险泥泞的沼泽已经有了退化的现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谓是一举三得。
对于曾经被无数人眷顾的松潘草原来说,它现今的发展就是中国高速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一步一个台阶,总体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
在有了富足的物质基础的同时,我们也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食粮。 不忘先辈的牺牲和奉献,感恩英烈的勇敢和付出,都是我们在新时代所不能忘却的。 时代的浪潮滚滚而过,我们都是当中努力奋斗的一份子。
蓬勃发展的松潘草原
站在现在,我们无法确切地预知未来。但是我们却可以做到享受当下,了解松潘草原的历史,展望未来的美好。 这里是畜牧业的基地,广袤的草地和清新的空气为大力发展牲畜放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牛羊成群结队的撒花奔跑,这就是所谓的“风吹草低现牛羊。”
同时,旅游业的兴盛带动了很多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
每年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参观红军长征纪念碑,合影留念,然后回到自己的家乡,把这段难忘的历史和众人分享。
同时,盛行于此的羌族也将他们的民族刺绣工艺带到了众人面前,作品多采用几何花纹处理手法,线条粗犷、构图生动、形象饱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失为一种别样的体验。
过去的松潘草原,是沼泽、是陷阱、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而现在的松潘草原,是鲜花、是美酒,是蓬勃兴盛的幸福生活。
当我们回首往昔,回想当年红军走过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都会心怀感激。正是有了这些最可爱的人,才能换来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正经历着祖国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享受着经济蓬勃所带来的红利。然而,我们不能忘却历史。读史使人明智,可以增长见识,同时也能提升智慧。
一代明君李世民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就让我们一起缅怀历史,一起发奋图强,一起向着更加远大的目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