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明丨荠菜饺子
一进门,就闻到久违的气味,这是荠菜独有的味道。餐桌上,摆着热腾腾的荠菜饺子,分外诱人。双休日,应邀到同学家吃饺子,说是在野外拔的荠菜,大自然的美味怎能错过,于是欣然应允。厨房里,同学还在继续下着饺子,他知道我对荠菜饺子的情结,一个劲地强调这是在野外采摘的如何不易,此情此景此气味,令我忆起妻在世时的情景……
妻酷爱野菜,尤其是荠菜,虽然清洗野菜得除根净叶,是个费时耗体力的活,她却不怕麻烦乐在其中。对妻来说,到野外采摘野菜是一种享受。阳春三月,正是采摘荠菜的好时节,骑上摩托车,带上小铲子和剪刀,溪水边,田埂上,土路旁,到处都长着野生荠菜。有时甚至出现成片的荠菜,一眼望去,满目翠绿,妻会惊呼,会不顾一切地扑向连绵的绿色中……
妻是南方人,但我岳母是山东人,妻从她母亲那传承了包饺子的手艺,包得又快又好。妻喜欢亲自和面、擀皮、调馅,而且对面粉颇有讲究,要专门到面粉店挑选那种比较筋道的面粉,妻说,这种面粉较柔韧,不论包饺子,做手擀面,或是蒸馒头包子,做锅贴烙饼,都特别好吃。多年来,妻已总结出包荠菜饺子的经验了;肉馅不能太瘦,得加入适量的五花肉,调馅时得加点花生油,还得加点水,这样做是怕馅太干,在荠菜馅里加入肉馅时,还得再加入少许的姜末和葱末,这样才更加入味。吃荠菜饺子最好不蘸其他调料,妻说,那会破坏荠菜本身的清香。这一招果然灵验,吃荠菜饺子时不蘸调料,咬一口,那种淡淡的海鲜味满嘴留香。
妻在化疗间歇期内,医生交代可在家休息。她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恰逢那几年女儿在外读大学,妻一人在家未免寂寞,于是包饺子,做手擀面,不时捣腾面粉,打发时光。有时打电话问我,下班回家想吃啥?吃饺子么?我回答后,妻开始忙活了,如今忆起这细节,她应是快乐地忙碌着。因我住家楼层不高,妻能辨别我的摩托车发动机声音,可谓是“闻声识人”,下班时间段,妻从摩托车发动机声中听出我下班回来了,立即进厨房开始下饺子。一进家门我就能感受到扑鼻而来的荠菜香味,在最短的时间内吃上香喷喷的荠菜饺子。
古人云,“食之道,生之道也”。野生荠菜不仅仅口感好,而且富含胡萝卜素、蛋白质、维生素C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那年头,请客人到自家吃野菜饺子已成了最高的礼遇,妻平时喜欢包各种馅的饺子,包好后用小纸片写上韭菜、香菇等馅名称再放入冰箱。其中荠菜饺子是妻最为看重的,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吃。记得是2007年春节,我兄弟几家人相邀到我家吃荠菜饺子,正当大家对妻的手艺赞不绝口时,妻冷不丁说了句“明年春节,不知我还能不能和大家在一起呢!”一时大家都怔住了,我心里抖了一下,眼眶顿时红了。尽管正月里还弥漫着过年的气氛,但我的心情却无论如何欢乐不起来,过完年,又得回到医院化疗,而上次化疗后肿瘤指标却降不下来,这意味着妻的肿瘤在长大,意味着又得换一种化疗药,意味着妻的身体又得受化疗副作用的摧残……
妻最终还是被癌魔带走了。荠菜饺子的味道从此深藏在我人生的况味里,我想,人生在世,饺子本应是带着好心情吃的,但那是团圆的饺子,而有的饺子,却是带着记忆含着眼泪吃的。
就象这荠菜饺子。
作 者 简 介
余小明,广东大埔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诗歌歌词多次在省级和国家级征诗征歌活动中获奖。诗歌入选《福建文艺创作六十年选》(诗歌卷),《福建文学六十年作品典藏》——《风的齿轮》(诗歌卷)。作品连续四届获龙岩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闽西文化奖(文艺类)”。出版诗歌集《永恒的笛韵》。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