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嘉院士:全球首个PD-1抑制剂联合治疗用于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肝癌治疗获十年以来重大突破!

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国的肝癌患者占全球一半左右。9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樊嘉院士发布了一项临床研究结果,为这一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肝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该临床研究采用两项国家新药专项创制成果联合使用,是全球首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的PD-1抑制剂联合治疗用于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Ⅲ期研究。这一积极的研究结果标志着“沉寂”十年的肝癌治疗迎来重大新突破。

此项研究是使用由信达生物开发的创新药物PD-1抑制剂达伯舒® (信迪利单抗)联合达攸同® (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一项随机、对照、开放的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该项临床在期中分析可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结果显示,与传统标准靶向药物治疗相比,该治疗方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相关的研究结果将在即将召开的国际医学会议上予以公布。据悉,这是全球第一个PD-1单克隆抗体和抗VEGF单克隆抗体联合用于晚期肝癌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这一积极的研究结果标志着“沉寂”十年的肝癌治疗迎来重大新突破,是中国医药创新走向世界的又一例证。

樊嘉院士:●●

4点解读肝癌诊疗现状,提高生存率迫在眉睫

全球每年大约有84.1万新发肝癌患者,78.2万死亡肝癌患者。中国是肝癌大国,我国肝癌发病率为26.92/10万,死亡率23.72/10万。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分别排列第4位和第2位。肝癌具有早诊困难、进展迅速,预后较差等特征,我国肝癌总体5年生存率仅12.1%,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给社会、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樊嘉 院士

1、肝癌要重视早诊早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表示:在中国由于很多肝癌患者就诊时已经是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早期/极早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长超过5年,相反,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不足1年。因此,对于肝癌的诊疗提倡早诊早治,规范化诊疗!

2、争取10年内肝癌5年生存率达30%

目前,中国肝癌的5年生存率在12%~14%之间,而全球肝癌5年生存率则为18%左右。其次,与全球肝癌患者相比,中国肝癌患者85%以上是乙肝感染导致的,这使得中国患者的预后和对传统治疗的疗效明显差于全球患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2030年,要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也分别提出了到2022年、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樊嘉院士表示,有信心能在10年内使肝癌5年生存率提高到30%,但也需要医疗行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3、不局限于术后复发患者,免疫联合或可为新辅助/辅助治疗做出贡献

自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癌获批后,针对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的研究层出不穷,但都集中在肝癌一线,针对晚期肝癌患者。但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术后的防复发治疗,免疫联合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同时,降期转化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话题,以往也有个案显示免疫联合治疗在肝癌降期转化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目前,这项研究结果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所以,在未来,这一方案可能不限于晚期患者,对于早期中期患者来说同样可行

4、免疫PD-1联合抗血管生成前景广阔

针对免疫治疗PD-1联合抗血管治疗在肝癌领域的发展前景,樊院士表示,抗血管治疗在各癌种中的应用已经很久,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而免疫治疗是最近3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报道来看,大约有15%~20%的患者能从中获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对肝癌治疗达到了1+1>2的效果。因此,在未来,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在肝癌或其他癌种是一个比较好的治疗选择,也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当然,也许会有更好的方案,这些都是今后需要探索和研究的。

任正刚教授: ●●

ORIENT-32研究阳性结果发布,对肝癌临床意义重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任正刚教授为我们公布了ORIENT-32研究获得的阳性结果。ORIENT-32研究是一项比较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达攸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与索拉非尼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开放的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ClinicalTrials.gov, NCT 03794440)。主要研究终点是OS和由独立影像学评审委员会(IRRC)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研究于2019年2月开始入组,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完成入组,且期中分析就已达到双主要终点,结果令人振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任正刚教授

任教授表示,这项研究的特别之处在于入组了571例晚期肝癌患者,是最大规模的一项研究,而且是与肝癌一线标准治疗索拉非尼作对照。像之前开展过的CheckMate-459研究也是以索拉非尼为对照,但并未达到主要终点,而ORIENT-32研究在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均以高质量完成。此外,今年的疫情对全球的临床研究来说都是不小的冲击,这项研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顺利完成,达到并超过预期结果,这些都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和合作。此外,这项研究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很好,目前仍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并持续缓解。

在谈到这项研究对中国肝癌临床治疗的意义时,任教授表示,这项研究结果是非常好的,同时试验药物也是国产药物,可及性好,这是很大的优势。同时,这项研究结果也显著优于目前的标准治疗,相信是很多中晚期肝癌治疗以及早期肝癌防复发辅助治疗的一大选择。此外,樊院士也表示说,就目前来说,这项研究结果对于中晚期以及晚期肝癌患者中的效果是最好的,同时这也是在全球第一个PD-1单克隆抗体和抗VEGF单克隆抗体联合用于晚期肝癌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时间,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选择。未来,对于中晚期患者联合方案可能是除手术、介入外的第一选择

研究开展期间,受到新冠疫情非常大的挑战,很多患者无法及时返回医院接受治疗和检查,全体研究者和信达生物的临床研究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和患者站在一起,尽最大努力、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帮助。尽管受到了疫情方方面面的影响,最终及时完成了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我们也期待这这项研究在即将开展的会议上公布的研究结果,也期待这一联合方案能早日获批肝癌适应症,并早日纳入医保,为更多中国肝癌患者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1、汤钊猷. 试论中国肝癌防治之路[J]. 中华肿瘤杂志, 2015(37):643.

2、黄金华, 黄职妹, 张天奇,等. 以介入治疗为基础的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进展[J]. 肝癌电子杂志, 2019(4):27-31.

3、韩翠萍. DSG2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 2019.

4、韩翠萍. DSG2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 2019.

5、冯国英, 史政荣.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及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对肝细胞癌预后的预测价值与争议[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