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云丨茅屋豆腐香

小时候家里穷,过节没肉吃,阿母总少不了打桌豆腐来丰盛一下饭桌。阿母做的豆腐好吃,细嫩爽滑。阿母做的豆腐也好看,玲珑剔透,乳白色带点微黄,块块成形有弹性。在制作时,整个茅屋都弥漫着浓浓的豆香味。

那时打豆腐都是纯手工,耗时费力。头天晚上把黄豆取山泉水浸泡一夜,泡至粒粒膨胀。黄豆是自家种的,收割回来去壳后就可以做豆腐了。

天蒙蒙亮阿爸“吱呀吱呀”的推磨声把我吵醒。长长的磨担悬吊在屋梁,阿爸手抓磨把,脚一前一后,身子前躬后仰,周而复始。阿母把泡好的黄豆一瓢一瓢倒入磨眼,配合默契流畅,豆浆顺延飞旋的磨边洒落到老木盆。阿母做早饭时由我代劳,阿母教我:“豆子和水要均匀,水多了太稀,水加少了,豆子干磨,拉磨费劲不说,磨出来的豆子粗,浆少,每一瓢水与豆搭配要恰到好处。”磨子在飞快的旋转,要找准磨杆移开的空隙,动作要麻利,慢一点,连水带豆撞飞,我几次连瓢都撞掉了,阿爸只好放慢速度。我最怕阿哥拉磨,有次把磨盘上半边拉跑了,险些砸到我,阿母说他像牛一样只知道低头出悻力。

茅屋的横梁吊个十字木架,雪白的纱布四角绑在木架的铁环上,阿母把开水冲好的豆浆舀进纱布中过滤。我站在小板凳上,踮着脚双手反复摇晃木架,木架有节奏地荡漾起来,“咔吱咔吱”唱着歌,豆浆顺着纱布流入木桶。捏捏包裹豆渣的纱布,瞬间小手像擦了雪花膏一样白嫩,用舌头舔舔,甜甜的。越摇纱布里的豆渣越干,阿母双手不停的掐纱包,直揉至像一个面团,再没有浆水出来为止。第二天阿母会把豆渣做成一个个碗口大的豆渣球放在菜篮里,盖上稻草,待长了白须就成了霉豆渣,切成片放在火锅里炖干辣椒特别美味,闻起来香香的,每回都馋得阿爸口水直流。

阿母把烧开的豆浆倒入木桶后,烧浆的大锅底结着一层豆浆巴,阿母用大铲铲起,像一块块蛇皮,贴锅底的一面呈金黄色,这也是下火锅的好材料,我抓一把吃,味道似炉罐饭的锅巴一样香。

不过我最喜欢的是豆浆在木桶等待点浆的过程。先舀碗豆浆喝了再说,然后扒在桶边,小嘴对着豆浆不停吹风,一会豆浆的表层起了细细的皱纹,吹得越久,皱纹越深,也吹得越废劲,口水吹干,才慢慢形成一层油亮亮的豆油,五个小手指伸开一捏一提,仰头张大嘴巴,豆浆顺着豆油尾端滴到脸上也无妨,长长一串豆油就送到了嘴里,软软的,清甜细腻。有时一人吹嫌太慢,发动小伙伴一起来吹,大家吹得太专注,口水喷到桶内,鼻涕掉出来时随风摆动,也毫无知觉,阿母拿根竹条边赶边说:“看你们的好吃像,都出去玩,待会来喝豆花。”我不管豆油薄厚,抓起后夺门而出,与伙伴一人一口,也不枉费我们一顿口水。豆浆在凉却的过程中不用吹也会“长”出豆油,我心里总惦记着,守在门外打游击战,可阿母下手总比我快,长长小竹条伸到豆浆里轻轻一挑,一张圆圆的豆油就挂在了竹条上。待风干后,炒着当菜吃,特别有劲道。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一碗卤水或石膏水就能让豆浆发生神奇的变化,有的人喜欢用卤水点的豆腐,有的人则用石膏水做豆腐。阿母用的就是石膏水,把石膏水倒入豆浆里,搅匀后盖上木盖,过了半个时辰,揭开桶盖,出现大理石一样的花纹,豆腐花就好了。阿母叫我先舀两碗给隔壁没有牙的贵凤婆,贵凤婆的傻女儿喝完豆花,手里摇晃着空碗对我“嘿嘿”傻笑不停,意思是还要来一碗。要是有人从门前路过,阿母定会拉着递上一碗,加点白糖。哪天我碰上别家打豆腐,婶娘们也会送我一碗,豆花嫩嫩滑滑,舌尖一触,便轻轻化开,满口生香。你来我往,一碗豆花喝出满满的乡情。

到最后的工序,阿母用一个没底的木盒放在饭桌上,上面盖一块白纱布,我帮忙提着纱布的边角,阿母将豆腐花倒进纱布,上面加压挤出积水,待豆腐渐渐成形,把纱布卷覆在豆腐上,上面盖块木板,阿爸搬几块大石头砸在板上。喜欢吃老豆腐,时间就压久一点,喜欢吃嫩豆腐,时间就压短一点。要是炸成油干吃,用嫩一点的豆腐炸会更泡些。

一般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打豆腐、炸油干。炸油干的时候特别香,茅屋顶渗出浓浓的香气在小村庄弥散开来,馨香醉人。阿母炸油干时,我围着灶前转来钻去,只要阿母捞出,抓一把就跑,拿出去分给同伴。刚炸出来的油干,香香脆脆,还有一股清甜。炸好后散一点盐巴,用竹签穿在一起吊在屋梁下,风干后可吃很久。村口的阿公就喜欢吃发霉的油干,阿爸则喜欢油干中心带有绿点,硬邦邦的,有嚼劲,我也觉得好吃。

特别是冬天,全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豆腐在吊锅里 “咕噜咕噜”的颤动,甜甜的汤汁充盈豆腐每个蜂窝孔,暖融融的水蒸气氤氲整个茅屋,我们吃着滚烫的豆腐,暖透全身。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的豆腐白净濡润,吃后总是意犹味尽,家乡的人如豆腐质朴温厚,那浓浓的亲情乡情,让我魂牵梦绕,一生难忘。

作 者 简 介

朱凌云,女,汉族,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文化馆馆长,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咸宁市作家协会会员2014年10月至今在《文化通山》连载《童年那些趣事》系列,后多次在《珠海特区报》、《香城都市报》、《九头鸟》、《咸宁周刊》、《通山文艺》、《孝感日报》、《湖北日报》发表散文。写作之于我,犹鱼之于水,是能让我的心灵浸润其中的快慰,是岁月日渐沉积的精神珠贝。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自制美味豆腐(图文)

    豆腐相传为汉朝淮南王刘安发明.是中国最传统食品,味美养生,也是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被誉为"植物肉".豆腐营养丰富,价廉物美,是家庭餐桌上的常菜. 自己家里也可以做豆腐,浓浓的豆香, ...

  • 家庭简易做豆腐方法

    闲暇时间我们会做什么呢?我们可以选择喝茶.聊天.翻翻朋友圈或者看看书,但有时我也会选择给家人做块爱心豆腐.好多朋友看到我们自己做豆腐,经常会问做豆腐会不会很麻烦?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做豆腐的过程, ...

  • 吴兴华‖儿时的年

    儿时的年 文/吴兴华 记得小时候,只要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我稚嫩的心思就盼望着过年,每天就掰着手指头盼望新年的到来.深刻的印记里,从小年那天早上起,父母就按照老家的传统习俗,开始有条不紊地忙着过年的活 ...

  • 教你在家做豆腐豆腐脑,牢记5要点,豆腐软滑不破碎,比买的好吃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隔壁邻居是专门做豆腐的,每年一进腊月,附近的人都会带着黄豆到他家做豆腐,我家也不例外,每年过年都要做上二十多斤的豆腐,然后炸好,留着过年慢慢吃.所以,从小我对豆腐的印象就很深刻,甚至 ...

  • 朱凌云丨提个火笼去上学(散文)

    "妈,提个烤火笼来,我脚冷,"坐在暖气房里的儿子喊.坐在温暖舒适的房间还叫冷,心想,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啊!哪像我的童年,在那个贫困而窘迫的年代提着火笼去上学. 小时候我就读在烽火尖下 ...

  • 朱凌云丨乡里酒香

    儿时的记忆里,又是一年高粱红,父亲背着手站在田埂上,半眯着眼望着沉甸甸的红穗在风中摇曳,一脸醉意,似乎正在品尝香醇可口的高粱酒. 父亲好两杯酒,年轻时属于白酒一斤半,啤酒随便灌的那种.当然,我只是比喻 ...

  • 朱凌云丨阳台的蝶

    说起蝴蝶,想到的是她的美貌,她的舞姿,她的缠绵,还有她的悲戚.其实蝶本身没有悲,应该还是励志之物,她不甘于做丑陋的蛹,破茧而出,化身美丽的蝴蝶.就因梁祝两位悲情人物,死后化蝶,从此只要是关于蝶的音乐, ...

  • 朱凌云丨大幕杜鹃红似火

    大幕的杜鹃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游客更是爆棚如织,为了避开假日的高峰期,文化馆与文化通山一起举办的"我爱大幕红杜鹃"笔会定在了星期五.看大幕山的杜鹃,我们占尽天时地利,要比别的城里人近 ...

  • 朱凌云丨狗这一辈子

    在人的温饱都有问题的年代,狗更是不曾有过一顿饱餐,即便有些剩饭剩菜也要给等着过年杀肉的猪吃,对人们可有可无的狗来说是没有这般待遇的.唯独只有在人吃饭的时候,在桌下等,当然全村的狗只要瞄准哪家吃饭,可随 ...

  • 朱凌云丨太平山往事

    很小的时候就听二哥说过,太平山的人家,太平山的森林,太平山的奇峰异石,太平山的道观.我不用想,不用看,二哥的神态言语就透出了太平山的神秘与传奇. 三十年前,在家里最艰苦的年月,十八岁的二哥背井离乡,只 ...

  • 麻辣血旺冒豆腐丨麻辣鲜香,超级开胃,爱吃辣的小伙伴别错过~

    今天教大家做一道热菜--麻辣血旺冒豆腐,这道菜超级适合冬天吃,吃完整个人都会变暖!不信你试试~ 麻辣血旺冒豆腐 [制作主料]:猪血1块.豆腐1块.火腿肠1根.大白菜几片 [制作调料]:生姜1块.大蒜半 ...

  • 吴云峰丨乡村腊月豆腐香

    豆腐,这个号称西施色泽的豆制品凭借其嫩滑的口感一直赢得芸芸众生的怜爱.此外,豆腐谐音"都富",这个吉祥的名称又其成为皖南农家逢年过节.祭祀先祖时的必备菜.在没有通电.没有通自来水, ...

  • 朱仁康丨关于苍术的疗效

    过去一般只知重用"白术",而忽视了"苍术".我写这篇稿子的动机,唯一希望能突破以前对苍术在一般认识上的局限性与应用的治疗范围,以充分发挥苍术应有的疗效. 我以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