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芹丨写作不是闹着玩的
昨天在河堤散步,遇到一群孩子在游戏,他们穿着黄蓝不同的马夹,每个人手里端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激光枪,随着哒哒哒的枪响声,几个孩子纷纷倒地。一打听原来是某写作培训机构组织的野外拓展营。我感觉好奇,就跟一位随队家长聊了起来。这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刚说到孩子的写作,这位妈妈就滔滔不绝的唠叨开了:孩子读的书也不少呀,咋就写不好作文呢?
我感觉可笑,作文在人们的眼里,成了人人可为的简单游戏,那岂不是人人可成作家了吗?带着孩子打打闹闹,教点写作常识,就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吗?
任何文章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如郑振铎写《猫》。 第一必须有“猫”的真实存在以及作者的感知;第二郑振铎会写猫;第三郑振铎想写、愿意写、喜欢写猫。
假如郑振铎是文盲,肯定写不成《猫》;假如郑振铎是个拳手卖膏药的且讨厌小动物,也写不成;即使郑振铎是个作家,如果他家没有“猫”,也写不成——“本来无此物,何处染尘埃?”;就算郑振铎养了猫,但即使猫偷吃他的芙蓉鸟,他照样埋头写作,从未一瞥,也照样写不出《猫》。
因此,要写《猫》,没有“猫”肯定不行;即使有了“猫”,如果郑振铎置若罔闻,也是不行;那么,假如郑振铎没有养过猫,却被迫阅读大量与猫无关的文章,然后给他一道命题作文:《猫》,行不行呢?郑振铎也许能写出来,因为他是作家——写作的专家;但能不能写出一篇课本里那么精彩的《猫》,就不一定了。因为他没有通过实际的生活观察,要写出这只猫的性情,经历和感受就强人所难了。
现在回到原题,“孩子喜欢阅读,为什么还是不会写作?”那是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孩子读再多的书,也只是读到了作家们用文字表达的作家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作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生活观察和感悟,运用个性化的文字把这些观察和感悟表达出来,孩子们读到的只是作家们的“影子的影子”而不是“实物”。
目前,语文老师的作文命题大多是“我的妈妈”、“难忘的一件事”、“我们的学校”等人事物景方面的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的要求没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们缺乏真情实感的源泉——生活。如果一个孩子只是看别人的作品而自己从来不去观察和感受自己身边的“妈妈”、“事件”和“学校”,即使读了五车的书,又怎么能写好老师布置的作文呢?
结论是,教师在教作文的时候,一定教育和带领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眼耳鼻舌手”去摄取身边的生活题材,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解决读了很多书,却不会作文的问题。
作 者 简 介
李端芹 ,男,淮北市濉溪县人,一九六五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淮北市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网络发表散文,小说,杂文数百篇,有多篇稿件被市县报刊采用。出版文集《山风吹来》。系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