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长荣丨家乡土菜公鸡蛋
“公鸡蛋”是家乡一道相当出名的土菜,味道鲜美而独特,深得食客的赞誉,要说起它的味道,那是闻者口吞馋水,见者从容失态,绝对不是玩噱头。家乡虽然美味佳肴无数,但真能体现“色香味”的非他莫属,它色气自然、落落大方;香臭交错、欲罢不能;吃在口中百菜失味。听者是否感觉奇特?是否想立尝解馋?告诉你,我的家乡那儿家家都会做“公鸡蛋”,不过口味差异较大,是因为制作的手艺问题才有天壤之别,纯真的味道并非人可皆之。话说半天请看用料,说出来恐怕打死你都不信,因为“公鸡蛋”的配料其实完全是废物利用,就是腌菜剩下的水和小麦面混合烹制而成。
简单、平常的如同天方夜谭,世间的简单往往就是复杂,“公鸡蛋”也不外乎。我的母亲是做这道菜的高手,在当地小有名气,四里八村前来取经、讨要的颇多,而母亲碍于情面总是传授经验很少施舍,非母亲小气而是制作太难,物以稀而贵吗。母亲的这手绝活也非一日之寒,做出的味道特别纯正,凡是吃过的,没有不夸奖的,闻臭却爱闻不够、垂涎欲滴,吃起来香的难以换口,有朋友开玩笑,说是吃在嘴里就是打三巴掌都舍不得张口。
为什么讲“公鸡蛋”制作复杂?说出来你就信了,首先它的珍贵,是季节性而非随心所欲,每年的腊月是腌咸菜的季节,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制作腌菜水。一般都是用小缸单独制作,因为它的用盐有严格的控制,咸了无法入口而且没有诱人的臭味,淡了也不行,淡了虽有臭味但熏人,让人失去口味。一般腌了大概十天左右,就要开始加适量的水,增加催化作用,反复数次才行,缸口还要封好,到来年的清明左右,再打开检查,如果腐烂不够,要赶紧增加温度,一般放到太阳下暴晒几天就可,如果臭气熏人或者呛人,可能这几个月就白忙活了。
如果一切正常,就用布进行过滤去掉菜渣,要知道菜渣不宜多食,过滤好的腌菜水要用不透风的容器盛装,放在没有阳光照射处,自行发酰数天就行了。这道手续很重要,万不能省的,否则味道会大变,很多人图省事,以为腌菜已经腐烂不会有影响,就懒得动,故做出来的味道既不纯正、而且口感差。“公鸡蛋”制作时倒是简单,取点腌菜水放入油和小麦面及作料,搅拌均匀放锅里蒸熟,便是人见人爱的“公鸡蛋”。由于腌菜水烹制的食品味道奇特,除“公鸡蛋”外衍生的产品也较丰富,比如在腌菜水里放入山芋杆、南瓜丝、苋菜杆和豆腐等各有奇特味道,但同“公鸡蛋”相比,还是有着欠缺之别。
关于“公鸡蛋”的来历更不简单,据说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直接关系,朱元璋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有次打仗来到南京与宣城交界的花山,激战数日结果吃了败仗落荒而逃。在山里转悠半天饿的不行,跑到一户人家讨吃的,是个老妇人也是穷人一个,家里只有一点面粉,没有菜连盐都没有,没法子随手舀了瓢腌菜水当作盐用,没想到闻着臭,但飘出来的香味却令人垂涎欲滴,朱元璋一阵狼吞虎咽。从出娘肚子开始也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忙问老妇人此物何名,老妇人想也没想,就随口说是“公鸡蛋”,朱元璋恍然大悟,难怪如此奇特原来是奇事一件,顾不得追寻便丢下几块银元扬长而去。老妇人做梦也没想到,不经意的糊弄竟然得到几块银元,真是天掉馅饼,这事就这么传开了,因此诞生了流传千年的这道名菜。
小的时候母亲也曾经说过,另外一个关于“公鸡蛋”的故事,说古代有个皇帝不好好理政,整天研究吃喝玩乐、荒淫无度,吃够了山珍海味,还玩着花样寻找奇菜和怪味,有个奸臣上奏说:在花山一带有个美食叫“公鸡蛋”,人间稀有、罕见万分。皇帝一听就来劲,开天辟地也没听说过公鸡能生蛋,真是奇闻,便下旨要当地县官火速进贡,县官接到圣旨吓得屁滚尿流,这“公鸡蛋”本是民间戏说,那就是腌菜水蒸麦面,要是如实报上去,岂不是要犯欺君之罪,脑袋也保不住啊。
正在六神无主的时候,被他十岁的孙子知道了,小家伙轻松地说:“爷爷,这有啥难的,你在家睡觉看我的。”他来到钦差面前说:“钦差大人,我爷爷昨天晚上生了个小孩,请大人过去喝酒。”钦差勃然大怒,说他爷爷装神弄鬼、胡说八道,哪有男人生小孩,分明是抗旨不尊。小孩不急不慌的说:“既然男人不能生小孩,那么公鸡又怎么会生蛋呢?”钦差被问的哑口无言,便问当地“公鸡蛋”一说又是为何?小孩这才一五一六的把“公鸡蛋”细说一遍。
钦差为向皇帝交差,便带了这道菜回去,没想到皇帝吃后大加赞赏,了解来龙去脉后,认为实在不简单,大笔一挥御旨一道,“公鸡蛋”就这样名正言顺的登上了大雅之堂,还封小孩为“神童”,传说这个小孩二十多岁就考上了状元。也不知道这两个传说有没有根据,反正“公鸡蛋”在家乡名气大得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不信,就来我的家乡品尝。
方长荣,江苏散文学会会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作品散见国内报纸、杂志和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