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中日两国实力对比,抗战胜利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当局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就占领了东北,并建立了伪满洲国。之后有过多次的大小冲突,其中1932年的淞沪会战是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正面较量。到了1937年,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意味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直到1945年,日本才宣布投降。

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我国民众为了抗战胜利,经历了近代最艰辛,最痛苦的一段历程,更是付出了无数的鲜血。但是,到底有多艰辛呢?今天我们用数据来分析一下1937年时,中日两国的实力到底相差多少?

在1937年,中国占有很大优势。一是人口方面,中国的人口大约在4.7亿左右,而日本的人口大约在8000万左右。二是领土方面,中国的领土比日本大几十倍不止。不过,当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军阀割据的年代,而日本已经是统一集权的国家,如果单独把各个军阀拿出来跟日本对比,就显得没有优势了。

日本在当时,还有三个方面占有完全优势。

第一个就是经济,打仗需要有经济支持。1937年时,日本经济是中国的3倍有余,日本的人均GDP更是比中国高20多倍,而军费开支方面比中国高达10倍以上。一句话概括就是,当时的日本要比中国有钱。

由于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没能赶上工业改革,所以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国家,主要以农产品、茶叶、手工业为经济来源,而且产值也不高,基本都被内销光了。

而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开始生产工业产品、军事武器等,他们的飞机、大炮、枪械等,除了装备自己的军队,还有部分出口到国外。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开始变得有钱了。相反,民国时期的中国还在内耗阶段,导致日本越来越有钱,单从军费方面对比,已经完全碾压了当时的中国。经济结构,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潜力。军费开支,决定了军队的装备和人员待遇。所以,日本从1868年开始,发展到1937年,其经济实力远超中国。

第二个是军事方面。日本虽然人口要比中国少很多,但是,当兵的人或者说愿意当兵的人要比中国多。这里要说明一下,日本由于被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洗脑,所以当兵的意愿要强很多,而中国在清末民初时期,很大一部分人是为了养家糊口才当兵,两种性质是不一样的。

根据资料显示,日本在1931年时,常备军人数大约为24万人,到了1936年增长至38万人左右,在1937年初时,人数达到了45万人,在1937年末时,人数暴增至109万人。说明一下,109万人是日本的常备军,但不包括伪军。而符合当兵条件的日本男子约为1000万人,其中动员起来的人数在45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在1937年末时,日本出战的人员有450万人。而中国在当时,只有170余万的兵力,在后期陆续补充之后增长至500万人。

除了在人数上有差距,在军事素质上更是相差很大,日本发动战争蓄谋已久,从孩童开始就灌输“武士道”精神,并进行一系列的军事训练。所以,侵华日军基本都进行过标准的军事化训练。

第三个是武器装备方面。在1931年时,日本有大约600架飞机,到了1936年,增长到1500架,到了1937年,大约有2700余架飞机。而中国当时只有约600架飞机,相当于是日本1931年的水平,体现了当时两国的工业水平差距。日本在开战之前,就已经是工业强国,能够自主研发大口径火炮、飞机、坦克、军舰、航母等。所以,中日开战之后,尤其是抗战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军队面对日军的水陆空结合,打得颇为费劲。

由此可以看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远不及日军。但是,中国军民凭借着一腔热血以及爱国情操,硬是把日军打得节节败退,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如今的安稳生活。

点击观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