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杨澄甫老师在太极拳“十要”中把分虚实作为第一义,意在告诫太极拳爱好者“分虚实”是何等重要。要真正理解“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虚实?以及虚实与太极拳中的阴阳、开合、动静、刚柔、进退等之间的联系。我们在这里所研究的虚实就是太极拳中的阴和阳。开与合、动与静、刚与柔,进与退又同属阴阳的范畴,所以说,虚实也就是开合,虚实就是动静,虚实就是刚柔,虚实就是进退。演练太极拳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虚实不断变化的过程。离开了虚与实,就谈不上太极拳;不懂得虚实。就不懂太极拳;虚实不分,练出的拳就不能称其为太极拳了。对虚实认识的提高是打好太极拳的关健。因为,虚实是太极拳的灵魂。下面以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分虚实的重要性。
腿上分虚实
杨澄甫老师“十要”中第四条,就腿上分虚实作了言简意赅的说明,这是因为,腿上分虚实最直观、最浅显,容易让初学者理解和接受。只有先从腿上分清了虚实,领会了虚实的真正内涵,进而在手、肘、肩、腰、胯等身体诸部位分清虚实,在“虚实之中求虚实”上下功夫,最终才能达到“处处总此一虚实”的最高境界。腿上分虚实,杨澄甫先师说:“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腿上的虚实转换过程是千变万化的。有时是从全实到全虚,如云手、倒撵猴,有时是从全虚到七分实,如左掤式的左腿;也有从全实到三分实,如左掤式的右腿;还有从三分实到九分实,如搂膝拗步到手挥琵琶之右腿等等。就一条腿而言,也有虚实之分,并存在着极其微妙的虚实变化,看似实腿,实际上是实中有虚;有时看去是虚腿,实际上却暗藏杀机。简言之,腿上的虚实变化是虚虚实实、变换莫测(比如推手和技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没有虚腿何来的实腿,反之,没有实焉能有虚。腿上的虚实转换过程是由无数个点来组成,而每个点上都有虚实之分。有无数个点就有无数个虚实。譬如:云手。如果把两条腿的虚实转换过程分成10等份的话,云手腿上的虚实转换过程则是从O到10再到0,即从右腿的全实(10实)向左腿依次递减到全虚;同时,左腿的全虚(10虚)依次递增到全实。再如掤式,左、右腿的虚实转换是在l到7之间进行;而两个搂膝拗步连作的话,则是从l到10,再从l0到7之间完成;手挥琵琶只在8到9之间。腿上的虚实变化,好象儿时玩的跷跷板,这头慢慢起(由实向虚转变),那头慢慢落(由虚向实转变)。正是腿上这些虚实的不断变换,才形成了杨式太极拳的那种大开大合,舒展大方和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的独特的运动形式。
招招式式有虚实,时时处处有虚实,即虚实无处不在。虚实无时不有。虚实之中有虚实太极拳无论哪招哪式,虚实都无处不在。招招式式分虚实不仅体现在腿上,且全身无处不虚实。譬如:开合就是虚实。开为实,合为虚(白鹤晾翅开)(提手上势合),其中开里也含有虚实;合里也含有虚实。动为实,静为虚,其中动中有虚实,静里也有虚实;刚与柔也有虚实(如用拳击人,本身是刚,但刚内含柔。刚中无柔谓之过,过是纯刚也;柔中无刚谓不及,不及乃纯柔也)。刚为实,柔为虚,刚中有虚实,柔里也有虚实;进与退,进为实,退为虚,其中进里有虚实,退里也有虚实。又譬如,用手指人,指尖为实,指根为虚;用掌击人,掌根为实,掌面为虚;手背实则手心虚,手实则腕虚,小臂实则大臂虚、臂实则肘虚,肘实则肩虚、肩实则身虚、胸实则腰虚。上身虚则下盘实,头虚则脚实,眼为实,意为虚,体为实,心为虚等等,身体的每一处都有每一处的虚与实,再譬如,左右也要分虚实,左有左的虚实,右有右的虚实(如别人击我左胸、我左胸要虚,右胸要实;反之,别人击我右胸,我右胸要虚,左胸要实)。上下要分虚实,其中上有虚实、下也有虚实;内外也要分虚实;身体的每个部位的每个点上也有虚实的存在。又譬如:阴阳相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即便是虚与实中,同样是虚中有实,实中也有虚,如右蹬脚向双风贯耳转换时,左腿先是实腿立(实),而后左脚掌虚起(虚),左脚根为轴(实),同时松腰,转腰后才能完成双风贯耳,这是典型的实中有虚。试想一下,没有虚的实腿(哪怕是瞬间的一点点虚)是完不成这套动作的。虚中有实,如手挥琵琶,左腿看似虚,但左脚根却有一点的实。比方,用拳击人,拳面为实,则拳心为虚;以掌击人,掌根为实,则掌心为虚;采对方时,指为实,手心为虚。在太极拳的37个基本动作中,招招式式有虚实,时时处处有虚实,并且,一处还有一处的虚实,每一个点上也有每一个点的虚实。太极拳术中分虚实是绝对的,而虚实的变换过程却是相对的。检验虚实转换是否灵活自如的标志是与人搭手,不被人制。虚实转换的微妙之处是“随曲就伸”,在式与式的承上启下处动脑筋。太极拳术中的虚与实是在方与圆的范围内的虚与实,出了方、圆易为人制;离开了方和圆就失去了分虚实的意义,就没有虚实,单纯的虚和无目的的实是不可取的。分虚实的目的在于保持自身运动自如。一句话,分虚实是太极拳术的灵魂。
“十要”中条条讲虚实
杨澄甫老师“十要”中除第四条直言“虚实”外,其他诸条,也皆言虚实,不妨我们来重重新学习一下“十要”。
第一,“虚灵顶劲”。第一要之首就谈到了虚,虚字当头。此条意在讲上下分虚实,即上虚,下实。
第二、“含胸拔背”。“含”胸即为“虚”胸,含胸拔背就是“虚”胸“实”背也。此条强调的还是虚实。
第三、“松腰”。腰者,枢纽也。它是全身的主宰、是身体动力的中心,是发劲之源。“松”就是“虚”,“松腰”就是“虚腰”,不但上下分虚实,使人下盘稳固,而且左右也分清虚实,转动自如,进而达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第四、“分虚实”(略)
第五、“沉肩坠肘”。使气不上浮,上虚、下实也。
第六、“用意不用力”。太极拳即为“内家拳,'、炼得是“意”、“气”、“神”,讲的是“往内求”。只有在不用拙力,身体全部放松的状态下,意念才能专一,意变则虚实变,虚实变则身法灵。
第七、“上下相随”。这是从身体外形上要求习练者上下相随,左右呼应,而且要进退自如,即进为实,退为虚,在进退中求虚实。
第八、“内外相合”。“内”指的是“意”、“气”、“神”,“外”指的是身体的外部形态。只有内、外相合,才能达到形合则意合,意合则心合,心合则神合的有机统一。这种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就是虚实相合。只有虚实相合,才能以小力胜大力,才能“四两拨千斤”。
第九、“相连不断”。太极拳运动是由一招一式的连续动作组成,而一招一式动作的完成又是靠一个又一个虚实不断变换;在式与式之间,点与点之间,自始至终都存在着虚实相间的变换。通过无数个点的无数个虚实变化进而使整套拳路连绵不断,似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在身心健康的同时。给人以“外柔内刚”美的享受,创下了太极“虚实相间”独特的韵味。离开了虚实,离开了虚实变换,一切就无从谈起。
第十、“动中求静”。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者、形也;静者、心也。动为实、静为虚,看似形动、实则心静,这是太极拳“以静制动”的显著标志。心静则意专。意专则虚实变化灵。
综上所述,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分虚实为第一义”的重要性。“十要”中条条讲虚实,处处求虚实,且“十要”中条条互相包涵、缺一不可,不能割裂开来。太极拳做为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有规律可循,这个规律就是分虚实。只有掌握了这种规律,就真正学好了太极拳。太极拳的灵魂正是杨澄甫老师为什么把“以分虚实”作为“第一义”之根本所在。简言之,弄懂了“分虚实”,也就懂得了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