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格律诗(一)
作者简介
谷继生:河南省开封市人,生于1954年。1972年3月初中毕业后,到开封市教育局农场下乡锻炼。77年通过高考于次年入开封市第一师范学习。80年成为一名语文教师,82年入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系深造。从事教育工作35年,于2014年退休。本人喜欢诗词及散文写作,也喜爱书法艺术,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平时虽常创作文学作品,但从未向任何地方投过稿,只与有相同爱者交流切磋。
浅谈格律诗
(一)
格律诗也叫近体诗,是与唐以前的古风而言。格律诗主要分为律诗和绝句,以每句五言和七言为主。五言四句为五绝,七言四句为七绝;五言八句为五律,七言八句为七律。绝句不要求对仗,但可以对仗;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其他两联自由。绝句与律诗每联之间都要'粘',所谓'粘'就是第三句与第二句开头两字平仄相同,第五句与第四句,第七句与第六句亦然。对仗要求有三:
一,两句之间上下对应的字要平仄相反;
二,两句相对应的词语须词性相同;
三,两句语言结构要一样。
格律诗的平仄必须按古声,古声分为平(阴平、阳平)、上、去、入四声,阴平、阳平为平,其它三声为仄。押韵也要按古韵,不能以现在的普通话为凭依。古声韵复杂难记,需备专业的工具书,写诗时随时查阅,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格律诗。
浅谈格律诗
(二)
学格律诗,首先要掌握构成格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这是五言,要变七言很简单,只需在平开头的格式前加两仄,在仄开头的格式前加两平,即变成: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掌握了这四种平仄格式,接下来就是排列的问题了。准备作诗时,可根据需要任选其中一种格式作为诗的首句平仄格,首句平仄一旦定下,整首诗的每句平仄就已固定,因为,接下来的每句平仄格式将依照'对'、'粘'的要求依次往下排,而每次只有一种格式符合要求。
浅谈格律诗
(三)
写格律诗定下第一句平仄格式后,接下来就要选对句的平仄格式。首句的对句平仄格式选择,根据第一句入韵和不入韵两种情况可以有两种,先说不入韵的。唐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第一句是'白日依山尽',平仄格式为'仄仄平平仄'(白是入声字为仄),对句是'黄河入海流',平仄格式为'平平仄仄平'。可见诗人第一句未入韵,而是第二句才起韵。格律诗虽不要求第一句必须入韵,但要求第二句必须入韵;若第一句入韵,第二句就从首句韵而押韵,如'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愁'就从首句'游'而押韵。而王之涣《登鹳鹊楼》首句'白日依山尽'未入韵,而是从第二句起韵,这样的情况第二句的平仄格式应该选哪一种呢?咱们根据律诗要求来作一下分析。诗的首句'白日依山尽'平仄格式为'仄仄平平仄',余下三种格式分别为A仄仄仄平平,B平平平仄仄,C平平仄仄平。'A'开头平仄与首句相同,不合'对'的要求,当然不行;'B'开头为平符合'对'的要求,但最后为仄,与首句相同,又不符合起韵句的最后一字的平仄,必须与首句最后一字的平仄相反这—要求,所以也不行;'C'开头为平,符合'对'的要求,最后也是平,又符合起韵的要求,因此,只有'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才是唯一的选择。所以,诗人才依此格式写出'黄河入海流'这个对句。
浅谈格律诗
(四)
格律诗若首句入韵(首句最后一字作为韵脚),它的对句平仄格式的选择,也只能是其他三种平仄格式中的一种。
我们下面就用唐薜莹的《秋日湖上》一诗来做一下分析。'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此诗首句平仄格式为'仄仄仄平平',最后一字'游'入韵。对句若要押韵,用另外三个平仄格式的哪一个呢?
余下三种平仄格式分别是:A仄仄平平仄,B平平平仄仄,C平平仄仄平。'A'开头为仄,与首句开头平仄相同,不行;'B'开头为平,符合'对'的要求,但最后一字为仄,与首句最后一字的平仄相反,也不行,因为押韵的字平仄必须相同;'C'开头为平,符合'对'的要求,最后为平,又符押韵的要求,所以,只有'C'才是唯一的选择,诗人就依此平仄格式写出了'烟波处处愁'的对句。
浅淡格律诗
(五)
掌握了'对',接下来就是'粘'的问题。'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联',而'粘'就是连成篇的问题了。为了下一联与上一联,在韵律上保持气脉相通,两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这就是'粘'。而粘句都是单句,格律诗的单句不能押韵,所以,最后一字的平仄,又必须与上句最后一字的平仄相反。
我们仍以王之涣的《登鹳鹊楼》为例来说明。此诗第二句是'黄河入海流',平仄格式为'平平仄仄平'。按'粘'的要求,两句的第二字平仄要相同,最后一字的平仄要相反,哪一个格式符合这个要求呢?通过筛选我们发现只有'平平平仄仄'这个格式合适。作者的第三句'欲穷千里目'用的正是这个平仄格式,只不过他变成了'仄平平仄仄',因为一、三自由,可平可仄,是格律诗所允许的。
浅淡格律诗
(六)
掌握了'对'和'粘',我们就可以排出格律顺序图了。比如准备写一首五绝,你首先要考虑的是,押平声韵还是仄声韵;决定后还要定下是首句入韵,还是从第二句起韵,定下了首句平仄格式,就可以按先'对'后'粘'的顺序排出平仄格式图了;排出这个图后,按图中平仄的要求填入内容,就成了一首格律诗了。 比如,要写一首五言绝句,决定押平声韵,并且首句不入韵,从第二句起韵。这时你有两种选择,因为仄收(最后—字为仄)的格式有两种:A仄仄平平仄,B平平平仄仄,你要选定一个作为首句,然后才能以次排列。假如用'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格式,排列顺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唐钱起的《逢侠者》就是按这一格式写的。'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浅谈格律诗
(七)
首句押仄声韵的格律诗不多,但在为数不多的名篇中,却出现了令人不解的问题,就是两联之间失粘,即第三句与第二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第三句与第二句本应'粘',就是说两句的第二字平仄要相同,但此诗的'径'与'舟'平仄却相反。
再看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第三句第二字'来',也与第二句第二字'处'平仄相反。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两句第二个字'师'与'在'平仄还是相反。这种明显失粘的现象,在三位大家的作品中共同出现,绝非偶然,但究竟为何?我至今未找到答案,群中诗友若有知者,万望不各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