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害怕事情失控”:4种方法,疗愈你的控制欲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在看”!!!

你觉得自己控制欲强吗?

也许很多人会说,不觉得呀!
然而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比自己以为的控制欲更强,而且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感情中,伴侣做了不符合自己期待的事情,会感觉失落,甚至愤怒。或者一有分歧,就忍不住论个是非黑白。或者,爱干涉伴侣的生活,无法忍受对方有自己的独立空间等等。
在亲子关系中,每次孩子不听话就抓狂。或者处处干涉孩子的选择,比如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上什么培训班等等。
在工作中,刚愎自用,听不得别人的反对意见,缺少合作精神。或者总是被各种各样不如意的小事困扰,整天牢骚满腹。
试想一下,若是在这些失控的时刻,有个大师在你耳朵轻轻对你说:“放下吧,顺其自然,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
很可能,你会忍不住怼他:“凭什么?做不到。”
为什么做不到?因为不想放下,不能放下,想要牢牢地控制别人的意志和行为。
这就是控制欲存在的证明。
当然,失控是很可怕的,会让人没有安全感,但是不恰当的控制欲却会让人走火入魔。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控制欲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疗愈。
无法控制的控制欲
人类繁衍至今,为了自保,发展出了许多自我防御模式,而且都被写进了基因里。
比如,自信可能是为了掩饰自卑,乐观可能是为了掩饰悲观,同样控制可能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匮乏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控制欲的心理学解释是:对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支配以及占有,不允许发生任何意外和差错,否则就会感觉失落或者愤怒。

通常安全感不强的人控制欲越强,所以总是希望通过控制一些人和事来给自己带来安全感,行为上谨小慎微、追求完美。
说白了,控制是源于恐惧。
打个比方,当我们面对一个很可怕的猛兽时会是什么态度?
当然是想方设法困住它,控制它或逃离,不然就会觉得很危险。
而面对的若是只小兔子,就会很乐意看着它在草坪上悠哉悠哉地吃草。
所以,控制欲强的人,一定是紧张兮兮的。
不过,不同性格的人反应却大不相同。
内隐型的人,倾向于自我攻击,比如完美主义、拖延症、消极逃避、害怕失败等等。
外显型的人,倾向于攻击他人,比如暴力控制、吹毛求疵、斤斤计较、疑神疑鬼等等。
总之就是常常要求一切与自己有关或无关的事情像自己期待的那样发展,稍有偏差都觉得不可接受,甚至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和安全感受到了极大威胁,如临猛虎。
结果呢,很自然,要么怕得躲起来,要么暴起反击,而世间很多事情都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总是越控制越失落,越失落越控制,一步步陷入恶性循环中。
严重的,还可能变成强迫症、焦虑症。
在森田疗法中,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心理固着导致的,也就是放不下,爱钻牛角尖,结果就掉入了死胡同里,走不出来。

所以,对控制欲太强的人而言,人生犹如手中细沙,总是越想控制,越是失控。
如何疗愈?
1、识别控制背后的恐慌究竟是什么?
一切行为背后的动机都符合趋利避害的规律,而恐惧对人的控制是压倒一切的,所以只有弄明白失控到底会有什么后果以及为何那样恐怖才能不被情绪左右。
比如,有人总是忍不住查看伴侣手机,希望他事无巨细都跟自己报备,否则心里就发慌。
那么,可以问一问自己:
如果不看手机或不去关注他都干了什么,会有什么后果?
很显然,并不会损失什么,甚至还能腾出很多时间去做点更开心的事。
但是,又害怕万一真有什么事,让自己措手不及。可再仔细想想,就算真有什么事,真的无力应对吗?
也许,真是如此,那就想办法预防,也许不过是杞人忧人,那就放宽心。
其他问题也是如此,一切恐惧皆有因,而一切因都值得反思,而当我们确切地知道了自己在害怕什么时,就能够提前做好准备,不至于失控。
2、利用合理情绪疗法,纠正不合理信念
与控制欲相关的不合理信念有:绝对化要求(必须得这样)、糟糕至极(一点差错都是毁灭性的)、贴标签或以偏概全(爱钻牛角尖,没有全局思维)等。
比如,控制欲很强的妈妈,孩子不能有一点独立意志,必须完全服从,否则全盘否定;控制欲很强的老板,要求绝对化,不允许员工提意见;控制欲很强的伴侣,总是想把对方绑在自己身上。
可结果呢,物极必反。孩子要么变得特别懦弱,要么特别叛逆;员工要么变得很被动,事事都要老板自己操心,要么会反抗;伴侣则是一定会逃离的。
俗话说,满弓易折,张弛有度才能让箭射得更远、更准,所以只有及时纠正不合理信念,人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控制欲。
可以尝试自我辩论:
思考一下,这些强制性的要求如何有害,以及该怎样使它们回归到自己期待的状态。
然后,问一问自己为什么必须得那样呢?
以“霸道伴侣”为例,为什么ta就必须听我的呢?
然后展开辩论,一般来说有3种方法:启发式辩论法、现实性辩论法以及逻辑性辩论法。
启发式辩论法:找出一种或多种非理性信念,问问自己:“如果我保持这种非理性信念,会怎样?它会带来什么结果?是让我感到快乐还是焦虑呢?如果放弃这种信念,会怎样呢?”
逻辑性辩论法:这么要求逻辑上说得通吗?
现实性辩论法:这么要求是不是符合社会现实呢?
这三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叠加,不过控制欲很强的人一般得三管齐下。
3、提升安全感和自信心
前面两种方法是治标,而要让人心甘情愿放下控制,必须要同时重建安全感和自信心。
害怕失控就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担心一点差错就会毁了自己,而自信心足够的人却能够接纳人生的无常性。
而人的自信心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源自于外界的正向反馈,比如父母、老师、朋友的认可和接纳,以及自己取得的成绩。
遗憾的是,控制欲强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被打压或忽视,害怕失败和失控的焦虑和恐惧经年累月就被写进了潜意识里,所以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认可。
这就好比一个漏水的池塘,需要源源不断地往里面注水,否则就会干涸。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漏洞补上。
此外也跟安全感有关。
心理学认为,我们与外界的一切关系都是内在模式的投射,所以内心一片荒芜的人总是满身刺。控制欲强的人,内心一直处于防御状态,没有足够的安全感,特别害怕失败或受伤害。

而安全感说白了就是知道自己身后有人,还有退路。
早期,它来源于亲子关系,长大后更多依赖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际关系。
讽刺的是,控制欲强的人总是因为控制欲太强将身边的人推得远远的,结果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那该怎么办呢?
具体来说,可分为3步:
首先要客观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一点点提升自己的优势。
其次,因为自信心源自于成就感,而成就感源自于愿望与现实达到平衡,所以若是事事追求完美,那就永远不可能获得足够的成就感了,自信心也无从建立,所以只有努力发展自己的优势,同时接纳自己的劣势,内心才能归于平衡。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努力找到能够接纳自己、理解自己、甚至帮助自己的圈子。
无数临床咨询实践证明,与关系有关的心理障碍一定要在关系中疗愈,唯有爱能疗愈缺爱,唯有被无条件接纳能疗愈强迫性控制欲。

4、设置控制警报
最后这一点建立在前面三点的基础上。
心理疗愈,尤其是改变固着行为模式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都有个循序渐进,甚至不断反弹的过程,但只要坚持练习,就一定能够改变。
正如控制欲,它深藏于潜意识,往往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但是一旦有了改变的意识,就像给情绪装上了缓冲带,强迫性控制欲的控制力是可以逐步被提升的。
当我们脑中冒出“必须”“一定”“不可以”“不允许”的念头时,或者当别人的行为或语言让自己感觉愤怒的时候,深吸一口气,问问自己:“我又变成控制狂魔了吗?不控制又会怎样呢?”
当然情绪觉察是需要练习的,平时当自己陷入负面情绪的时候,比如焦虑、愤怒、悲伤、紧张、羞愧时或者仅仅是感觉到自己肌肉紧张的时候,告诉自己放松下来,然后试着觉察一下刚刚为什么会那样。
久而久之,就能越来越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了。
要记得,控制能控制的,接纳不能控制的,才是真正的控制力。
主播 | 一朵花,电台主播,在海边的城市用声音温暖每个角落。
策划 | 王大拿      编辑 | 王大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