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九个前兆
在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的病人超过20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约有(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而存活者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
01、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老百姓又称之为“中风”,是指它的发生像风一样迅速和突然,而“卒”,是指脑组织会因缺血缺氧而快速死亡。脑卒中,因其发病急、预后差、致残率高、并发症多、致死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预期寿命。
那么,脑怎么就“卒中”了呢?什么情况下脑会“卒中”呢?
人的大脑组织,需要从血液中获取大量氧气,一旦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者发生堵塞,就会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
又叫脑淤血,根据出血的部位不同,分为两种:
① 脑出血: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
②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缺血性卒中
又叫脑梗死,是由于支配脑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引发,根据成因不同,分为 :
①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血液病等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斑块或血凝块,日积月累,脑血管逐步堵塞;
②脑栓塞:栓子顺着动脉血流进入脑动脉,卡在细小的血管里产生栓塞造成相应区域脑组织缺血甚至坏死。
02、中国脑中风发病率全世界最高
脑中风的特点为“四高”: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有16.37%属于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将近五分之一!
2016年全球新发脑中风高达1370万例,中国就占了40%(551万人);由于中风导致的死亡人数为550万,中国占了1/3(179万人),两项数据均为全世界最高。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虽然脑卒中导致的死亡率在下降,但脑卒中仍是我国成年人致残和致死的首要疾病。
过去3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脑卒中发病率急剧攀升,并呈现出低收入群体中快速增长、性别和地域差异明显以及年轻化趋势。
脑梗、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病残率已占各疾病之首,在存活的病人中,约70%左右有不同程度的工作能力丧失,其中重度残疾会直接影响工作生活。
03、脑中风的先兆
脑卒中不可怕
识别先兆能救命!
下面这些常见的卒中前兆
一定要记牢!
高血压的人,如果在和别人握手之后,很难放手,这是典型的强握症表现。它是大脑额叶缺血所致,为中风的一种先兆。
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另外,嗜睡往往在中风发生前的6个月或者1年就出现了,轻者饭后困顿、不睡不行,重者昼夜嗜睡,全天24小时睡个不停。
这个时候如果能针对血脂、血黏度、血压等方面进行调理,有可能避免中风发生。
舌头如果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疼痛,多是微血管的炎症反应所致,与血粘度增加有密切关系。
这种现象是咽神经受损所致。这种咽喉部位的麻痹,很可能是中风的早期征兆之一。这个时候如果能及时给予脑血管扩张药物或者溶栓剂,可以有利于防止中风的发作。
这种现象多表现为闻到臭味,或者其它异常味道。此时,除了患者外,别人闻不到。该现象一天出现好几次。这可能是大脑皮层海马回之处出血或者缺血所致,是中风的先兆。
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
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形成脑血栓的前兆。
7、高血压病人鼻出血
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血栓。
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信号。
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可能还伴有眩晕。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一扭头就感觉到眩晕、头痛,过几分钟之后又恢复正常。这种现象是因为,转头可以引起颈部动脉的扭曲,加重动脉狭窄,造成脑部供血不所致。它也是一种中风的前兆。
如有上述前兆情况,并在一个时期内反复出现,还是应予以足够重视,及时就医。
04、脑中风可以预防
2016 年发表的Interstroke 研究结果显示:全球90.7%脑中风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疾病、吸烟、酒精摄入、不健康饮食、腹型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和心理因素这10 项可纠正的危险因素相关,其中最主要的风险是高血压,以34.5%高居第一。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糖、高脂饮食及酗酒、吸烟、睡眠不足、久坐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群众中普遍存在,这些都是导致脑卒中病人增加的重要诱因。目前,中国心脑血管、中风等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在人的一生中,任何年龄都会得卒中,它的发病不分性别和年龄。中国卒中的发病平均年龄是66岁,比美国白人早10年。
但是脑中风可治可防,我们需要意识到中风的危害,并在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预防,降低脑中风发生的风险。
现在很多人以工作忙为由经常忽略了体检,或者体检发现血压、血脂、血糖异常也不重视,殊不知这样做是在向脑中风靠近。
血压:我国73%的脑中风与高血压有关。在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中风的相对发病风险增加30%。
血脂:血脂指标中的总胆固醇每升高1mmol/L,脑中风的发病风险增加25%,甘油三酯水平每升高1mmol/L,脑梗死(脑中风的一种)风险增加15%。
血糖:糖尿病可使脑中风的风险增加1倍以上,而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死于脑中风。
健康的食物选择应该多样化,提倡多吃蔬菜和水果,适量进食谷类、牛奶、豆类和肉类等,使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控制“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的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的食盐摄入不超过6克,不喝或尽量少喝含糖饮料。
多吃蔬菜和水果,适量进食谷类、牛奶、豆类和肉类等;
同时保持锻炼的习惯,每周3次以上有氧运动(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每次至少持续40分钟。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好多人吸烟喝酒只为缓解压力,其实是以健康做赌注。吸烟者发生脑中风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倍多,且吸烟越多,时间越长,风险越高。被动吸烟也会增加脑中风的风险。而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导致脑梗死(脑中风的一种)的危险因素。所以,为了健康,还是把烟戒了吧!
已知有心脏病者要定期复查,尤其是老年人要定期监测心电图以明确有无房颤等。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脑梗死发病风险比健康人高4~5倍,其他类型的心脏疾病也可能增加脑中风的发生风险。
05、房颤患者的脑梗死风险更高
目前我国30至85岁的人群中,约有1000万名房颤患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攀升。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5.9%,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30%以上。
房颤,简言之就是因“心房颤动”而引发患者出现心跳紊乱、疲劳、头晕眼花、胸闷等症状,个别严重者气喘、胸痛、昏厥,但还有许多房颤患者发病时没有任何症状,直到发生了脑中风才知道是由房颤引起。
房颤之所以能够导致脑中风,是因为心房里形成了血栓,血栓脱落后通过动脉进入脑部,堵住了脑血管,引发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瘫痪、猝死。
在我国,每年有50-60万人因房颤而引发中风。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饮酒甚至肥胖等都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的脑中风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
另外,房颤还会导致心脏变大,功能变差,会使心衰风险增加3倍。很多中老年人活动后胸闷、气促等症状就是拜其所赐。
房颤患者一旦中风,往往非死即伤。据统计,房颤引发的脑中风在30天内死亡率可达25%,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0%以上!
目前我国30至85岁的人群中,约有1000万名房颤患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攀升。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5.9%,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30%以上。
房颤虽然不是恶性肿瘤,但它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致死率仍是危害大众健康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
*王利宏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利宏呼吁,所有的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群、高龄老人以及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者均为房颤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平时如有心慌等不适的症状需要立即到医疗机构进行房颤筛查。只有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房颤,才可以有效减少中风、心衰等风险。【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期内容为上海养老网整理,资料来源:汇医坛、康养社、浙江省人民医院、追求“内”在杂志、家庭医生、常州阳光康复医院、内黄中医,如涉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