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说闻解事」从“苏轼”到“苏东坡”: 他在黄州的心灵炼狱中破茧成蝶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夏杨

“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世人的印象里,苏东坡是个超然豁达、安闲自适的人,有大才,又有烟火气,可敬又可爱。

点击加载图片

故宫博物院苏轼大展期间人流爆满 图/三联生活周刊

不过,这不是他的全貌。成为“苏东坡”之前的“苏轼”,还曾是个目空一切、心比天高,却四处碰壁的人。经历仕途坎坷、人生波折和心灵淬炼之后,他才成了后来的样子,成了中国文化中最为光芒四射的士人形象。

出生于四川眉山的苏轼,21岁同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一道,奔赴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参加科举。当年,兄弟俩双双高中进士,一脚踏进仕途。宋仁宗的原话是:“吾今日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点击加载图片

电视剧《苏东坡》剧照

尤其是,苏轼的大才,得文坛盟主欧阳修赏识,被其视为自己的传人。宰相韩琦也说:“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重臣们对这个后生都爱护有加。

然而,年少轻狂的他,曾私下里对弟弟说:“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这舍我其谁的架势,没把别人看在眼里。赴任凤翔签判时,太守陈公弼就看这愣头青“不顺眼”,要求他反复改公文。他内心不平,曾作诗讽刺。写《凌虚台记》时,再写讽刺之语。

点击加载图片

电视剧《苏东坡》中的陈公弼剧照

然而,陈公弼对这篇文章一字未改。苏轼惊讶之余方知,太守的有意“为难”,只为磨炼其性情,对他实有知遇之恩。对此苏轼一生感激。

自小饱读儒学经典的他,如孟子一样好辩,有浩然气,遇不平事忍不住要发声。于是在朝廷里,他是个出了名的炮筒子。这性子迟早要碰壁。

点击加载图片

电视剧《苏东坡》剧照

他的政治对手王安石,是个目的性很强的改革家,在宋神宗支持下,变法风风火火展开。对新法有意见的人,一律受打压。这种情形下,多次弹劾、讽刺王安石,驳斥新法的苏轼,只得自请外放,出走江湖。

真正的打击还在后头。新派势力为肃清政敌而罗织罪名,当时在湖州知州任上的苏轼被抓捕回京投入大牢,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转瞬间政坛新星沦为阶下囚,这对苏轼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实在难以接受。心灵炼狱之火熊熊燃烧,他痛苦地挣扎、反思……

点击加载图片

深陷“乌台诗案”中的苏轼 纪录片截图

经臣僚说情,4个月后,身心疲惫的苏轼走出天牢,踏上了贬谪黄州之路。

虽捡回一条命,但其内心煎熬仍在持续。两首《寒食诗》,记录了他在黄州时的心境:“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在黄州,苏轼不仅遭受仕途坎坷的精神打击,还有来自经济上的沉重压力。作为犯官罪臣,他的俸禄没了,一家老小怎么活?从小衣食无忧的他,竟沦落到为吃饭发愁的地步。

点击加载图片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 资料图

困境中的苏轼想起了东晋的陶渊明。陶渊明辞官而去,回归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到这些,他心头闪过一丝亮光,愁容中泛出微笑。

他终于打开了心窗。他走向城东,在荒废之地辟出田园,并在旁边建起房舍。房子修好时正下大雪,便谓之“雪堂”。

看着自己的立身之地,他又想起陶渊明。于是心头一动,以这块城东坡地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就叫“东坡居士”。

点击加载图片

东坡煮茶图 资料图

自此之后,年少轻狂的苏轼不见了,他走向人间烟火,走向普罗大众。生活中,他和僧道为友,和农夫为伴。他在田间种果蔬,去市井买脊骨,自创菜肴,酿制新酒,还乐在其中,自称“人间有味是清欢”……

不断反思过往,苏轼的内心世界逐渐转变:他看淡了名利,不再为仕途忧虑,不再心存执念,不再苛求自己……他安适自在,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与洒脱。

点击加载图片

“一蓑烟雨任平生”意境图 资料图

看淡了人生沉浮,他在文艺世界里纵横驰骋。静谧的夜里,他视通万里、畅游古今,历代先贤、万古明月、滔滔江河,都成了能对话的朋友,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喷薄而出……

再后来北宋政局改变,他被召回庙堂,先后任吏部、兵部、礼部尚书……后又遭贬惠州、儋州。对这些变故,苏东坡已云淡风轻。

被贬海南的苏东坡给幼子苏过写信,得意地介绍自己发明的生蚝烹饪方法 资料图

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谨守内心,襟怀苍生。同时在文坛大放异彩:词开豪放一派,“苏辛”并称;文列“唐宋八大家”;书为“宋四家”之一……他走向中国文化深处,并成了其中最辉煌灿烂的一部分。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栏目主持 | 夏杨

(0)

相关推荐

  • 旷达修苦难,自在渡红尘 ------建构型人格苏东坡的人生渡劫之路

    "建构型人格的个体对待问题困境的方式是研究它.认识它.超越它,倾向于在事物与现象的背后构建底层的逻辑与原型,并静观我们念头和情绪的起落,不再听欲望和恐惧的指挥,不再是思想与情绪的囚犯,放下对 ...

  • 苏轼《黄州寒食帖》的灵魂剖析

    苏东坡<寒食帖>诉尽人生悲欢,历尽世间劫火的国宝藏品 苏东坡亲笔记述他在黄州安国寺五年里的非凡经历 东坡居士与高僧交往的一些逸闻趣事 感悟苏轼诗词中的梦幻人生 苏轼<赤壁赋>赏 ...

  • 苏东坡的“三圈”

                      发布时间:2021-03-02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汪柯君     苏轼,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 ...

  • 李双阳||​穿越东坡

    穿 越 东 坡 文/李双阳 9月24日,在李啸院长的带领下,江苏省书法院一行前往首都北京参观学习.到达北京的第一站便是琉璃厂西街.撑着伞漫步在似有似无的小雨中,驻足中国书店与荣宝斋,没有比寻得心仪的书 ...

  • 贬谪黄州3年后,苏轼在寒食节这一天,看着...

    贬谪黄州3年后,苏轼在寒食节这一天,看着天降冻雨,时节更替,负面情绪大爆发了!自己在黄州的时光似乎停滞了,身体逐渐老迈.衰朽,疾病缠身: 恍惚之中,他强作精神写下了<寒食帖>,我们看看其中 ...

  • 「说闻解事」苏东坡与豪放词:走出儿女情长,抒写家国时代

    "出猎"意境图 资料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夏杨 说到苏东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他的豪放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 做「爱做的事」竟猝死?是导演突发奇想,还是生活中确有其事?

    在电影<花容月貌>中,17岁的女主角伊莎贝尔是一名在校高中生,但每到夜晚她就谎称年龄,穿上真丝衬衫和黑色高跟鞋,变成了街头红唇长发的应召女郎.终有一天,她遇到了年过半百的乔治先生. |图片 ...

  • UC头条:葛根能解诸毒、疗金疮

    葛根又名葛条.甘葛.葛藤,性味甘.辛.平,归肺.胃经.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 点击加载图片 <本草新编>:"解酒毒卒中,却温 ...

  • UC头条:哲思 | 能扛事的人, 往往具备这些能力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白岩松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候,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天翻地覆 了,可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沉默了一点,没人会觉得奇怪.这种战争,注定单枪匹 ...

  • UC头条:八字流年断事诀(附: 八字寿限标志)

    UC头条:八字流年断事诀(附: 八字寿限标志)

  • UC头条:这三件事, 烂在肚子里也别说, 因果不饶人!

    中国人,最讲究风水果报. 谁都希望自己能够一生顺遂.福运亨通.喜乐圆满. 风水好了,一切皆顺.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风水虽养人,却也需人养. 所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说的 ...

  • UC头条:慢读 | 遇事最好的处理方式: 稳得住

    稳住心绪,淡定面对. 点击加载图片 棋局如人生,稳得住的人才能收获最后的成功,反之,只会在无限追悔里懊恼不已. 情绪谁都会有,而真正情商高的人,一定是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明明 ...

  • UC头条:哲思 | 高手遇事, 都会用到的4条定律

    平衡定律 世界始终以它微妙又独特的方式维持自己的平衡. 比如"苦难守恒": 每一个人一辈子需要吃的苦,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 你越是选择现在逃避它,越不得不在未来牺牲更大 ...

  • 【说闻解事】鲁迅为何一生感念章太炎?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夏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鲁迅当作老师而终生感念.在他的文字中留下记录的人主要有三位:一位是三味书屋的启蒙塾师寿镜吾,一位是在日本学医时的藤野严九郎:还有一位是青年时期给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