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璐丨总统府略记
去年一次从江苏昆山市回来的路上,在路过南京时受朋友之邀有机会到南京一游。坐在车上经过查资料得知南京总统府它是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现已辟为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
记得那天下高速进入南京市时已是晚上8点多了,夜晚的南京在各种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是那样繁华,那样绚丽,在路过长江大桥时看到大桥在路灯的照耀下是那样的雄伟、坚固,不时还听到从远处江面上传来轮船的汽笛声,真有一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感觉”,只不过是我们坐在汽车上行走罢了。事先我们与朋友也约定好碰面的地点了,我们被汽车导航一路带到一家饭店的门口,朋友已在那等候并且食宿都已安排妥当,见面后经过简单的寒暄,我们就直接去吃晚饭了,记得当晚南京的特色小吃让我回味无穷。
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餐后,我们在朋友的带领下驱车直奔总统府去了。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们一路有所有笑,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的总统府,我们找到停车场把车子停好就迫不及待的向总统府大门奔去。在景区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罗马建筑风格门楼上总统府三个金色大字和门两边一对石狮子,站在大门口,我抬头看着在微风中一动不动光秃秃的旗杆,这让我想起了历史课本中的片段,1949年4月2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24日凌晨攻占总统府的那一幕,真是令人激动。
买票进入景区内经过一个小广场就来到了红柱灰瓦、方砖铺地的大堂,大堂正中悬挂着孙中山手书“ 天下为公”横匾,从这个门进去就进入了总统府里面。整个大堂呈“工”字型,除中轴线外,东西两侧还各有三四条自成一体的小轴线。我们目不暇接的看着,时不时还跑到旅游团队里面跟着听导游详细的讲解,就这样我们一边看一边听,不知不觉就已来到总统府中轴线的最北端。中轴线的最北端,就是大名鼎鼎的子超楼,也是总统府内最重要的建筑,是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任上所建, 林森字子超,且任国民政府主席时间最长,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子超楼”。整座楼中间高些,有六层,两边稍低,为五层,左右对称,钢筋混凝土结构。
我们进入“子超楼”内,一层先为国民政府文官处,后成为总统府文书局的办公室;左拐上楼梯进入二楼总统、副总统办公室,二楼最东边朝南的是蒋介石的办公室,是一个由三个房间组成的套房,曾是蒋介石的办公室,中间的一间为办公室,临窗有一巨形写字台,写字台上有一本台历,台历的日期仍然是1949年4月23日,这天是南京的解放日,历史在这里定格,还有一张特制的皮转椅,会客用的沙发上方悬挂着蒋介石身穿戎装的巨幅照片,四周的墙壁上则是嵌入墙体的文件柜,屋顶上悬挂着从法国里昂进口的磨砂玻璃吊灯,办公室东间为休息室,配有卫生间,西间为书房和接待室。朝北的就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整个办公楼里就是咱们通常所说的筒子楼形状;三层是国民政府会议室。参观完“子超楼”我有疑问的是蒋介石当年的办公室内办公桌是斜着放的,桌子角正对着门口,这其中的奥妙也许只有蒋先生最清楚了吧。因为还要赶路的原因,我们就走马观花的把总统府转了一遍已近中午12点,我们就恋恋不舍的走出了总统府景区大门。
在回去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着领袖们办公的地方,在偌大的总统府中,我们记住了孙中山总统忧国忧民的身影,记住了贤惠的宋庆龄帮助丈夫为国家做贡献的身影,而那些曾经也在这里工作的男人们,在花园里紫薇花下喝下午茶的女士们,却随着历史被人们淡忘。我突然体会到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惊奇,而人生也是这样,充满了坎坷、竞争、波澜,社会里充满了变革和更新,时代更替,时过境迁,以旧代新。
我们在这尘世中,就像沙漠中的一粒沙,海洋中的一滴水,渺小到可以被忽略,而沙子在磨砺后可以变为珍珠,水滴可以穿石。是被未知的怀念,还是名留青史得到肯定的缅怀,就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是因为他的灵魂不朽,他的影响不朽。
作 者 简 介
周璐,男,河南省正阳县人,业余爱好写作,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