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社英丨党家村有个汉子叫瞎货

我们村往西直走二里多地,穿过一大片庄稼地,就到了党家村。我们以前是一个大队,现在叫一个行政村,我们几个村的孩子上小学高年级时都在崇福寺小学,所以只要年龄差不多,彼此都很熟悉。

党家村街道比较窄,横七竖八的,仿佛从来没有人操心统一规划,谁家房子想盖在哪里就盖在哪里。全村的房子院落局促的挤成一个疙瘩,如果到党家村找人,很难说清楚在哪一条街,第几家。

党家村别的东西不很出名,但是我们附近十里八乡,都知道他们村有个瞎货,大家都这么叫他,时间长了,瞎货就成为他的名字,谁叫他他都答应。

瞎货小时候比同龄人个子都高,他面皮白净,总在跑着跳着,很少安静下来;看人时头总低着,眼睛一眨一眨往上翻着,让人觉得他的黑眼珠特别小,白眼仁特别大。他从小翻墙、上树、下河、小偷小摸,无所不做。穿的衣服,总是这里那里挂一个三角口子,也没有人给他缝住,那个三角口子就翘起来,忽闪忽闪的,先前还能看出是什么模样,后来就变成破洞连着破洞的奇怪样子,穿衣服时手往往从破洞里伸出来,也没有人教他穿好,就整天斜着衣襟,扣错扣子,在村里跑来跑去。

村里几乎每天都有他的故事,他把谁家的树拔了,给谁家水瓮里尿尿,几天偷着不上学,夏天到河里洗澡游泳被淹死又被救活,摘谁家的杏吃,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村里没有人敢辱骂指责他,否则他会加倍的报复你,他会拔了你家地里的青苗,从墙外往你家扔砖头,在你晾晒的衣服被子上抹脏东西,让你哭笑不得。

夏天晚上,他就去偷西瓜,看瓜园的狗被他打怕了,见了他都不敢叫。有时被人发现赶走,他就记恨在心。第二年趁西瓜还小没有人看守时,他将西瓜剖一个小口,往里面拉屎尿尿。这些西瓜伤口愈合后长得特别大,用来招待客人,但是,西瓜一切开臭气熏天,主人难堪尴尬不知如何收场。我们村里的人都这么传,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在村人的故事中,他长大了,足足有一米八高,那时候文化革命,上学就跟不上学一样,我们这些青年都在劳动,黄昏时收了工,就在街道上晃悠,或者狂热的参加各种政治学习,想出各种斗争人的方式,来释放多余的青春能量。

工作组进村了,他们听说有个著名的瞎货,危害乡邻,就想转变他,让村里人口服心服,以后的工作也好开展。还好,瞎货很听工作组的话,每次开斗争会都会带头揭发地富反坏右分子的罪状。衣服也穿的端正起来。

这一年冬天,瞎货参了军,戴上了大红花。村里人怀着对工作组的敬意送走了他,谁知不到两年,他就复原又回到村里。因为他在部队上学过电工,村里就让他管电磨子、电碌碡。可是,这些急用的东西坏了让他修理时,他连修理的工具也找不到,也许有人哄他喝酒,悄悄拿走了那些工具也未可知。村里人拿他没有办法,刚好有个厂子招工,就让他去,也好给村里除去一害。

他上班从来不好好干活,迟到早退总有很多理由,厂长想要整治他,扣他几天工资,杀鸡给猴看。瞎货听说后,趁人不注意,爬上厂里最高的烟囱,那烟囱有几十米高,上面冒着黑烟,飘飘忽忽,顶上仿佛在左右摇摆。可是,他好像一点也不害怕,还在上面大声唱歌,用手指着底下的人,嘴里振振有辞的说着什么。当时风很大,刮走了他的声音。烟囱下面站满了人,大家不知怎么才能让他下来,就对着烟囱乱喊。

厂长怕出人命,急得大声喊叫:瞎货爷,你快下来!我再也不扣你工资了!你想干啥就干啥!说来也怪,大家喊什么瞎货都听不见,唯独厂长这句话,他听得一清二楚,于是,他就洋洋得意地从烟囱上走下来,仿佛像个英雄一样,还给大家招了招手。

瞎货瞎得有名,十里八乡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但是他有工作,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工资,有人说他有媳妇就会收心,有个女人他就会变好,况且跟着他起码有吃有喝,比一般人在土里刨食吃一年辛苦还吃不饱穿不暖强得多,就将姑娘嫁给了他。要知道,那个年代有吃有喝比什么都重要。这个姑娘叫永芳,也是大个子,长腰细项,走路袅袅婷婷,颇叫村里的乖小伙子羡慕。

可是,瞎货经常喝酒经常不回家经常花光所挣的工资,细声细气的永芳为了生活,也学会了当街骂人,变成一个粗糙的泼妇。虽然他们有了儿子,但家里还是打骂声不断,哭声不绝。

终于有一天,瞎货在扒一辆卡车时掉了下来,他翻滚了几下,躺在路上一动不动。车上有人发现情形不对,将车开回来拉他上医院途中又没有了油,车上的人强行拦了一辆车硬要了几瓶汽油,开车将他送到唐都医院,也没有将他救活。无数次有惊无险终于成为致命的危险。瞎货送了命,从此再也不会车前有路曲径通幽,从此再也不会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瞎货的媳妇永芳,为了儿子嫁给了丈夫的弟弟;他弟弟因为他名声不好一直娶不下媳妇,后来两人生了好几个孩子,还是打架骂仗。村里人提起他媳妇,都摇摇头,什么也不说。

作 者 简 介

陈社英,1956年出生,陕西西安人,青少年时期生活在灞桥区新合街办陈家村。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1977年考入蒲城师范,后来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进修学习。长期担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曾在《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女友》等多种报刊杂志发表过散文作品。作品收入《青年散文一千家》等文集并受到著名作家的特别点评。曾担任《青少年文萃》编委;全国青少年作家作文大赛评委;《古都文萃》杂志副主编。2015年出版散文集《美丽而疼痛的村庄记忆》,始终认为文学与教育是自己放飞理想的双翼,是慰藉心灵救赎自我最初与最终的方式。






(0)

相关推荐

  • 孤儿憨山

    憨山比我们大几岁,官名叫啥早都忘球了.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又瘦又矮的身材,以及常年搭在脖项上已然变的灰黑的白羊肚毛巾. 如果说南何村是何姓人的南何.外姓人就都是外路人的话,憨山就更是外路人中的外路人了.据 ...

  • 【散文美刊】我们村的马架子 | 王德明 ( 诵读:蒙蒙)

    ●            我们村的马架子 作者 | 王德明  诵读 | 蒙蒙 编辑 | 云影 人,总是怀念故乡的. 小时候,我住的地方,常常是随父亲工作的调动迁来移去的,因此我不知道自己的故乡在哪里. ...

  • 南何村遗事

    一,何家祠堂 在我有记忆的时候,何家祠堂已经塌火了.何家的子孙再也不把祖先当神敬咧!我有一回竟然看到何德明在祠堂的院子里放羊.开小卖部的六叔也看着了,还随口问了一句:"德明你放羊哩?&quo ...

  • 渐渐变老的70后:怀念乡村的拖拉机

    渐渐变老的70后:怀念乡村的拖拉机

  • 陈社英丨村东空房子里的秘密

    我们村北边一排最东头有一个院子,它三间宽,也就是十米左右,大概有五十米深.它前面是一大片空地,后面盖着三间庵间房,庵间房是我们这里一种简易的大房,比大房的入深浅一些,往往盖在庄基地的后半部分,给前面留 ...

  • 陈社英丨“瓜军”是个傻子

    一九六零年前后,距离我们村子西边二三百米的地方,一条公路南北贯通而来,它就是西韩公路,我们村往西划拨了庄基地,一直通到公路.随即重新规划整合,成立了灞桥区新合公社--即现在的新合街道办.公路西边,又新 ...

  • 陈社英丨匠人不可得罪

    一 我家在西安灞桥与高陵的交界,离渭河七八里地,沿着上个世纪60年代修建的西韩公路一直往北走就可到达,在地理上应属于渭河滩. 我们渭河滩的能人多,但这些能人都一致地认为两种人不可以得罪,匠人和先生,其 ...

  • 陈社英丨一道壕沟

    我们村地处关中平原,一年春暖冬寒四季分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每个人每年只洗一回澡,这就是过年以前.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就成群结队到临潼去洗温泉澡.从我们村子到临潼有两条路:一条走小路直接插向东南方 ...

  • 陈社英丨割芦苇

    我们村东南方一二里地,有一条小河,小的连名字也没有,我们就叫它河渠.它的上游在西南方二三里地,那里有许多小小的泉水自然涌出,水道纵横,汇成一条小河,流过我们村再向东南三四里远.河水变宽变浅,画成我们西 ...

  • 陈社英丨牛柴爷

    我们陕西人盖房子,都是独门独院,最后面三间上房,和庄基地差不多一样宽,大约三丈,也就是三米多一点.不管有钱没钱,没有人盖跨度更宽的房子,这就是所谓"檩过丈二三,不压自己弯".上房前 ...

  • 陈社英丨玲玲婆

    在我们村子,玲玲婆这是一个称呼,但是,玲玲并不是婆的名字,很可能是她女儿的名字,相当于玲玲家的婆.也有一种可能,玲玲就是这个婆的名字,那么这个婆是辈分高却非常年轻,晚辈称呼他时可以带着他的名字. 我在 ...

  • 陈社英丨善人爷

    我们村近百户,约摸500人,算是个大村.几百人好几辈子在一个村住,互相称呼就一辈一辈排定.俗话说:人穷辈分高.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富人大户娶媳妇生孩子早,辈分相对要低一些.当然要是稳定的,骤然发了横财的& ...

  • 陈社英丨骂媒人

    "庄子大,井又深,扳住辘辘骂媒人",是旧社会女子嫌嫁的丈夫不满意时所发的牢骚.自古以来,中国是男权社会,男人娶了不好的女子,有休妻的权利,不用可怜兮兮的怨恨.主要是女人骂媒人,也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