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6杜甫五律《对雨》读记
杜甫五律《对雨》读记
(小河西)
对雨
莽莽天涯雨,江边独立时。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
雪岭防秋急,绳桥战胜迟。西戎甥舅礼,未敢背恩私?
此诗作于广德元年(763)秋初,时客居梓州的杜甫即将前往阆州。背景:安史之乱年初结束,但吐蕃入侵日益严重。【《资治通鉴》广德元年秋七月:“吐蕃入大震关,陷兰、廓、河、洮、岷、秦、成、渭等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冬十月,吐蕃寇泾州,刺史高晖以城降之,遂为之乡导,引吐蕃深入。…戊寅(初九),吐蕃入长安。…(十二月)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山诸州亦入于吐蕃矣。”作此诗时,吐蕃已占领凤翔以西,在蜀地西部亦蠢蠢欲动。
莽莽:茂盛貌;无边无际;渺茫。《九章-怀沙》(屈原):“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雪岭:雪山。【《元和郡县图志》卷32:“松州,齐川,下都督府。…管县二:嘉诚,交川。嘉诚县,中下。郭下。…雪山,在县东八十里。春夏常有积雪,故名。”】《秋尽》(杜甫):“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防秋:古游牧族常趁秋高马肥时寇边,边军此时加强防守,谓之防秋。《送边将》(唐-李频):“防秋戎马恐来奔,诏发将军出雁门。”
绳桥:唐时彭州有绳桥守捉城。《新唐书-地理志》:“彭州。濛阳郡。紧。垂拱二年析益州置。…有府二,曰天水、唐兴。有威戎军,有羊灌田、朋笮、绳桥三守捉城。”《方舆纪要》卷67灌县(羊灌田戍):“绳桥守捉城亦在县西,唐置。《志》云:今县西四十里有金绳渡,即绳桥故址云。”
甥舅:外甥与舅。此指吐蕃与大唐。《亲征吐蕃制》(唐-李隆基):“爰自昔年,慕我朝化,申以婚姻只好,皆为甥舅之国。”贞观十五年(641)嫁文成公主于吐蕃王松赞干布。景龙四年(710),嫁金城公主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曾孙)。《秦州杂诗》(杜甫):“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恩私:恩爱;恩宠。《鼙舞歌-圣皇篇》(魏-曹植):“迫有官典宪,不得顾恩私。”
大意:独立于巴蜀之地的涪江之滨,漫无边际无休无止的大雨。不是担心去阆州的道路泥泞,而是忧心大雨淋湿官军旌旗。雪岭一带防备吐蕃很急,如果吐蕃进犯绳桥,即便战胜了也太迟。吐蕃与大唐是所谓的“甥舅国”,谁说吐蕃不敢违背“甥舅”之间的“恩私”?
诗意串述:这首诗前二联写雨愁。独自一人站在涪江边,望着漫天大雨泛起愁绪。并不只是愁前往阆州道路泥泞,而是担心雨水浇湿大唐“旌旗”。担心下雨影响官军备战。后二联写担心原因。一是“急”。秋天到了,雪岭一带防秋很急,如吐蕃到“绳桥”一带,离成都已很近,即便战胜也已显迟。二是不能心存幻想。吐蕃与大唐确是“甥舅国”,但不要以为吐蕃不敢“背恩私”。秦岭之北吐蕃已兵临凤翔逼近长安。蜀地西部边疆确实要抓紧积极备战。杜甫看着没完没了的大雨,为自己急,更为西部边防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