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辈山水画临摹的规律精华欣赏
临画不是一树一石,照抄一遍,这样的临,好处不多。必须找寻其规律,以及用笔用墨的方法,问个所以,为什么要这样?悉心摹仿,把他的好处,成为我的好处,方见成效。
看一画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一旦遇到好画,对我有补益的,便抓住不放,尽情去看,先看其总的气象、韵味、格调、经营位置,虚实取势,然后再看用笔、用墨,要随着它的起笔落笔、横直走向、起伏徐疾、设色滃淡,全然默记于心,只要眼睛一闭,便如在目前。但看熟之后,还要用到创作上去,这样看一张有一张的收获。如果马虎的临摹一张画,不去揣摩其笔墨,也不去问其为何要这样布局取势,虽也呈树石泉瀑、屋宇桥梁,样样不少,不动脑筋的照抄一遍,这样的临摹还不如仔细地看为有益。
临摹还须有好范本,好范本不常有,也不常见,如果没有临摹的条件,遇到好画必须借重看、仔仔细细地看,逐笔琢磨,看之烂熟,把通幅的气象、脉络、笔墨深印在心,眼睛一闭,如在目前,开动脑子,时刻存想心中有[画]字。动笔的时候想,不动笔的时候也想,看到与画无关,而至理相通,一旦解发,有所悟入。临画可以一笔一笔临,放过的地方少,看画也同样可以一笔一笔看,使心中有个印象,甚至可以用指头比划它的起笔落笔、顿挫转折之势,这样可收同等的效果,如果马虎地临,照抄一遍,反不如认真地看,得到好处。看画也叫[读画],画读得多了,胸中有数十幅好画,默记下来,眼睛上闭,如在目前,时时存想,加以训练,不愁没有传统。再来推陈出新,取法大自然,一定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创出时代的新面貌来。
我们要从传统技法中得到养分,临是必要的,看也需要,除此两者,还要加之以[想]。如果有机会能到江南、太行以及黄土高原一带,看到真实的山水,对照古法,猜想他们怎样经过反复的实践,而创造出这种风格和皴法来,那末就不会因为临了古画而食古不化。而且碰到另外不同的山水,借鉴他们的经验,也可以创造出新的风格和皴法来,服从对象,为我所用。从前人说[师古人,不如师造化],这样看上去好象师古人和师造化是互相矛盾的,实则两者相辅相成,一点也不矛盾。因为古人一切技法,不是关了门凭空想出,也都是从造化中不断实践提炼而来。师古人可以省去很多气力,这个借鉴的有无,差异极大。但是停留在古人的技法上,也不对,必须有发展创新,这就需要师造化。
看古代名迹的画,要细心揣摩,看它总的神气,再看它如何布局,如何运笔,逐根线条揣摩其起笔落笔,用指头比划,如何渲染,默记在心。临摹切忌他画一棵树,我也画一棵树,他画一块石头,我也画一块石头,照抄一遍,无所用心,这样效果是不大的。必须一笔一笔地揣摩他的起笔落笔处,怎样用笔用墨,多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如果换一种方法,是不是可以,所得的效果又怎样?高手作画,能做到着纸疏疏几笔,不见繁冗,笔虽少,而表现的东西却很多,我们临摹名画,原本三笔五笔,笔不多而能表现不少东西,及至临本,七笔八笔甚至更多笔,而所反映的东西反而少于原本。或则同样三笔五笔,原本已够,而临本总觉不够,不够再加,笔又多了。其原因是原本笔无虚设,各尽其用,故虽少见多。临本笔不管用,滥竽充数,甚至互相打架,作用抵消,故虽多见少。
▼黄宾虹 1909 山水四屏146×38cm×4
黄宾虹中年所作苍浑清润,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道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
▼黄宾虹 宝铁研斋图142.5×50.6cm
晚年尤精墨法,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时在浓墨、焦墨中兼施重彩,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并以“明一而现千万”的表现手法,写出浑厚华滋、意境深邃的山川神貌。画风“黑、密、厚、重”,特色显著。对画论、画史,均有研究,见解精辟。
▼黄宾虹 岚影千寻图137×50cm
▼黄宾虹 柴门独掩33×127cm
▼黄宾虹 春光老屋127×65 cm
▼黄宾虹 春山雨霁图121×40.5cm
▼黄宾虹 1923年作 虞山图83×41cm
▼黄宾虹 1925年作 云归草堂图113×35cm
▼黄宾虹 1928年作 山水80×38cm
▼黄宾虹 1929年作 山水146×58cm
▼黄宾虹 1930年作 风轩水槛图123×38cm
▼黄宾虹 1932年作 听帆图 99.6×39.3cm
▼黄宾虹 1937年 陈仲鱼诗意图 101×40cm
▼黄宾虹 1941年作 浙东记游 102×39cm
▼黄宾虹 1942年作 云林笔意山水 69×30cm
▼黄宾虹 1943年 元人诗意图 115×50.7cm
▼黄宾虹 1944年作 拟董巨二米大意 173.5×91.5cm
▼黄宾虹 1945年作 芍药 74.5×33.5cm
▼黄宾虹 1946年作 峨眉伏虎寺 75.5×34cm
▼黄宾虹 1946年作 粤西纪游 64×32cm
▼黄宾虹 1947年作 峨眉山色 73×41cm
▼黄宾虹 1947年作 夏山访友图 115.2×34cm
▼黄宾虹 1948年作 桐庐纪游 126×46cm
▼黄宾虹 1948年作 虞山风景 37×70.5cm
▼黄宾虹 1948年 山水 74×41cm
▼黄宾虹 1949 山水四屏 153×40.5×4cm
▼黄宾虹 1949年作 山水85×41.5cm
▼黄宾虹 1950年 湖乡小景 35×27cm
▼黄宾虹 1950年作 湖山欲雨 68×30.5cm
▼黄宾虹 1950年作 山水81×33cm
▼黄宾虹 1950年作 西谿泛舟 80×36cm
▼黄宾虹 1951年作 纪游册 册页(十二开)23.8×17.6×12cm
▼黄宾虹 1951年作 蜀山记游图 55×26cm
▼黄宾虹 1951年作 夜山图 88×31cm
▼黄宾虹 1951年作 云山松影图70×32.5cm
▼黄宾虹 1951年作 左湖右岭 67.5×32.2cm
▼黄宾虹 1952年 黄山鸣炫泉101×34cm
▼黄宾虹 1952年 青城山掷笔峰
▼黄宾虹 1952年 云树之思 87×32cm
▼黄宾虹 1953年 富春山水125×48.5cm
▼黄宾虹 1953年作 浑厚华滋 88.5×32cm
▼黄宾虹 1953年作 山水 31×21cm
▼黄宾虹 1954年作 山水 68.2×37.6cm
▼黄宾虹 1954年作 溪山伐舟 94.5×34.5cm
▼黄宾虹 1955年 黄山汤口
▼黄宾虹 沧江渔歌图101×40cm
▼黄宾虹 苍岩浮碧158×55cm
▼黄宾虹 层峦耸翠106×40.5cm
▼黄宾虹 春山积翠121.5×33cm
▼黄宾虹 峨眉纪游四帧31X19.5X4cm
▼黄宾虹 泛舟访友图47.5×128.5cm
▼黄宾虹 高原万木稠68×34cm
▼黄宾虹 湖山春晓33.5×25.5cm
▼黄宾虹 湖山幽居76×31.5cm
▼黄宾虹 黄河渡口110.5×51.2cm
▼黄宾虹 黄山纪游114×41cm
▼黄宾虹 黄山小景92×35cm
▼黄宾虹 阆苑长春68×39cm
▼黄宾虹 柳亭高会 66×33cm
▼黄宾虹 摹印易泉图34.8×40.2cm
▼黄宾虹 拟李唐笔意
▼黄宾虹 晴峦翠嶂图115×51cm
▼黄宾虹 秋江归棹 67×33cm
▼黄宾虹 秋山萧寺 69×25cm
▼黄宾虹 秋阴垂钓140×39cm
▼黄宾虹 设色山水 67×33cm
▼黄宾虹 西泠遇雨 66×33cm
▼黄宾虹 溪山行旅图48.5×132cm
中國徐悲鴻畫院.國際傳媒
ChinaXuBeihongPainting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