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治家智慧:一个家族守住这三个字,未有不兴者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第一完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不仅如此,曾国藩的后人也都十分优秀,在教育、化学、文艺等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曾国藩家族能够一跃成为名门望族,如此长盛不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优良的家风。

在写给弟弟们的书信中,曾国藩说过这样一段话: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在一个家庭之中,勤、敬、和三方面如果能够做好,没有不兴盛的。反之,必然败家。

在书信中,曾国藩恐怕弟弟们不信服,还特意交代他们,可以根据这三方面要求,去到族里其他人家或者亲戚家去验证一番。验证之后,就会明白这是很切实的治家智慧了。

勤以持家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立国的国家,一直都很注重勤奋的美德。“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包括“一日之计在于晨”既是让人要珍惜宝贵的时间,也让人从早起就开始一天的辛勤劳作。

曾国藩自己也说过,“一勤天下无难事”,“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之人,天赋超群者寥寥无几。大家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如果一个人想要出人头地,脱颖而出,就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毕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勤奋,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对子女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曾国藩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爱收拾洁净,是败家之象。哪怕是纸屑等小垃圾,也应该捡拾干净,内外整洁。这样不仅能使居家环境令人愉悦,更能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如果一代人懒懒散散,则下一代人耳濡目染,长大之后,可能会染上更加糟糕的坏习惯。再殷实的家产,可能都会被挥霍一空。

曾国藩自己身体力行地做好了这一点,他早起洒扫庭除,勤奋读书。做官的时候,无论公务多么的繁忙,都要抽出时间来教育子女。

自身的勤奋,当然是为了这个家的兴旺,对孩子的教育,则是为了家族荣耀的延续。

敬以成家

中国人一直都有敬天信神的传统。这并不是一种迷信,而是让人始终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

《朱子家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敬天地,敬神明,敬祖先,敬父母。只有有了敬畏心,才能克制骄纵心态,才能戒骄戒傲,踏实做事,老实做人。

“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

父辈在事业上的成功,提供给子女优越的成长环境,往往容易使子女沾染上骄矜之气。所以曾国藩在给弟弟们的书信中,一再告诫他们要“平骄矜之气”,“戒傲惰二字”。

明白“敬”的重要性,才会尊重他人,即使是那些现在不如自己的人。

否则自己经常当着子女的面耀武扬威,颐指气使。子女也必然会轻视他人,讥笑嘲讽他人,不尊敬别人的父母亲人,终究会惹出祸来。

曾国藩说:“修身以道,修道以人,修人以孝,修孝以敬。”

在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上,更是要敬爱长辈,长幼有序。如此家庭才能和睦,家人才能相亲相近,互助互爱。家庭自然会美满幸福。

和以治家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一家人和和气气地过日子,才能兴旺发达。

而一个家庭的败落,往往是由内部争斗开始的。

在《红楼梦》抄检大观园一回里,探春说过:“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曾国藩也深知这个道理,他引用曹操、董卓等人的家族遭遇,来说明“和”的重要性。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因为争夺世子之位失和,最终整个家族走向了没落。董卓和义子吕布因为争夺貂蝉动手,最终死于非命。

家庭也是一个小集体,而每个人又是独立的个体。想要家庭和睦,不起冲突,就需要包容和忍耐。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处理,避免心有芥蒂。

就像探春说的那样,和睦的家庭,如果遇到了外来的危机,大家会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相反,内部成员之间本就因为利益纷争,勾心斗角,成了一盘散沙。只会导致走向败落。

《朱子家训》也说:“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一个家庭即使暂时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只要一家人和和顺顺的过日子。终究会慢慢越来越好的。

勤谨、敬畏、和顺,这三样美德,是最好的家风。能够守住勤、敬、和这三个字,家庭自然就会幸福美满,兴盛繁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