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的德教为什么会失效呢?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道德经》第38章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周公流德,老子传道。《道德经》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称《道经》,下篇称《德经》,第38章正是《德经》的第一章。

老子为什么写《道德经》?这个问题已经在前面回答了,就是周公高举的德教大旗已经衰落,社会已经失去平衡,华夏文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老子作为修道士的代表,不得不高举道的大旗来拯救德教

修道运动和修德实践在远古伏羲氏、女娲氏的华夏文明创始之初已经存在,修道追求在宇宙中获得最大的人生价值修德追求在人世中获得人生的最大价值。

周朝建立,周公把修德上升为第一位的国家意识,指导自天子至于庶人的全社会的思想行为:官员选拔任用、舆论评定、人的生前成就和身后英名都以德行来衡量。所谓盖棺论定,唯德是依。周公建立了谥法作为盖棺论定的法定标准,周文王被谥为文,这是最高等级的谥号,如同十地菩萨。

周公是中华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缺点的政治完人,建立了无数的丰功伟绩。周公也是修德事业的最高代表,制定了周朝的文化思想和国政方略,希望周朝能够代表上天的意志把和平安定赐给全体华夏一族,协和万邦。周公以礼辅德,制定了完备的礼仪规则,抑制不完美的人性,为德保驾护航。

天命靡常,唯德是依是上古时代的伟大口号。德代表了恩德,施恩于人大人怀德,小人怀恩。一个社会有了这样的价值观,就是理想社会。400年后,周朝经历幽王、厉王二代暴君,稳定的国本已经动摇。“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楚狂接舆的歌声代表大厦将倾,暴风雨即将来临。

老子作为华夏文明自古以来的修道运动的代表,应时而出,宣说道的法音。老子诉诸心灵的自我裁判,告诫人应该做自己的法官

本章一开头便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是直接回答社会的疑问:周公的德教如此美好,为什么选拔的社会精英完全没有德行呢?

老子回答:德有二种,一种是上德,一种是下德

你们讲的德是下德,依靠外在的评价,这种德必然被利用,所以称为下德。依下德选拔人才,必然让善于表演的奸佞之徒脱颖而出,真正的有德人才黯淡无光。

上德是不依靠外界评价,完全依靠心灵的自我裁判。人的心灵中有一个法官,裁判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德。任何外界的裁判都无法代替心灵的自我裁判。

这样的人是谁呢?他们就是修道士,只有“古之善为道者”才是这个社会的真正栋梁。

在下一篇中我将对“上德”与“下德”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