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思医疗冲刺科创板:研发占比下滑 与宿敌陷专利纠纷|IPO研究院
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公司,不搞研发却热衷销售,员工离职进而引发专利纠纷,伟思医疗的科创属性的并不明显。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刘雨辰
1月15日,包括伟思医疗等5家企业进入科创板IPO“已问询”状态,这意味着上市进程加快。
据《每日财报》的了解,伟思医疗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康复医疗器械领域的企业,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4月主动摘牌。其主营产品为电刺激类、磁刺激类、电生理类等康复医疗器械及产品,主要应用于盆底及产后康复、神经康复和精神康复领域。
2018年,在国内的电刺激类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公司电刺激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17.31%,2019年上半年,该产品的销售收入达6432.97万元。
最新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在科创板上市,本次发行不超过1708.67万股,募资约4.69亿元,全部用于研发中心和信息化中心的建设。
与传统产业不同,对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已成为提升其持续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对此,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申请科创板上市的公司,科创‘成色’很重要。上交所问询时,高度重视企业的科创属性,而且研发也是科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由于所处行业、发展阶段等不同,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水平高低不一,因此要准确评估研发实力,首先得与同行业公司进行比较。
从数据来看,科创板企业的研发水平普遍较高,其中,医疗领域的研发投入更是名列前茅,2016—2018年,医药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值分别为12.72%、12.56%和11.92%。
伟思医疗的情况就显得很逊色,根据《每日财报》的统计,2016—2019年上半年,伟思医疗研发费用分别为898.69万元、1304.12万元、1854.31万元和1131.5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7%、9.03%、8.92%和8.08%,占比逐年下滑。形成鲜明对比得的是同期该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206.49万元、4192.99万元、5316.96万元和3377.33万元,远超各期研发费用,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让人很难理解。
公司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Neuronetics、普门科技、心脉医疗、爱朋医疗、迈瑞医疗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2016—2019年上半年,这5家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均值分别为16.27%、12.19%、12.56%、10.99%,同期伟思医疗低于可比公司均值约4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我们发现公司的专利技术拥有量也不及同行公司,截至2019年12月,伟思医疗已获授权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普门科技拥有8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8项。综合各项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而易见,伟思医疗的科创成色并不足,缺乏在科创板上市的说服力。
在公司披露的竞争对手中,有一个格外显眼,那就是同城对手南京麦澜德。说它显眼主要因为两家公司曾爆发专利纠纷大战。
《每日财报》注意到,南京麦澜德的大股东史志怀和杨瑞嘉,都曾在伟思医疗工作过,史志怀自2002年11月1日起在伟思医疗工作,担任研发部负责人,直接负责技术研发的总体工作,包括确定产品需求,制定产品方案,组织新产品的研发及现有产品的改进等。而现为南京麦澜德董事长的杨瑞嘉则自2007年10月25日起在伟思医疗工作,担任市场部经理、产品部经理,从事管理工作,创意并主导了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的研发及上市。
在2012年10月31日,杨瑞嘉通过伟思医疗邮箱向史志怀发送了一份名为《南京天橙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的邮件,该邮件内容是拟成立一家与伟思医疗有市场竞争关系的公司。上述《商业计划书》形成两个月后,南京麦澜德于2013年1月16日登记成立,史志怀、杨瑞嘉分别于2013年2月6日、2013年7月23日以个人原因为由提出辞职。
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时史志怀等人隐瞒不报,不久后相继离职将核心技术带走。并以毫无关系的第三人杨东的名义申请涉案专利,取得授权后再将专利转回史志怀等亲戚注册的公司名下,一系列操作完成了专利技术洗白的过程。因涉案专利相较市面上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技术和价格优势,该专利产品一经投产就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给伟思医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6年,根据专利法职务发明的相关规定,法院认为伟思医疗为涉案专利项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金和设备,积累了相关的实验数据、设计方案、生产工艺,判决涉案发明专利的专利权归伟思医疗所有,但相关方面在后续又提起了审判监督程序及其他权利纠纷的诉求,双方围绕多项专利的斗争似乎并未终结。《每日财报》将继续关注。
(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