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牙疼, 下面脚凉! 一张方子, 收住无根虚火, 咱们一起学习

点击加载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来给你讲讲,上面牙疼,下面脚凉这个事儿。

我不知道,这个情况,你是否遇见过。

但是,对我来讲,我真的遇见不少。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遇上过一个女性患者,当时大概也就是50多岁,不到60吧。

她就是牙疼。左右两侧牙都疼,喝水、吃饭,都得小心翼翼。有的时候不敢嚼,她就用舌头和上颚,把米饭碾碎了,咽下去。

奇怪的是,她越是天冷的时候,越容易犯病。去火药,大把大把地吃,无效。

怎么办?她来找我。

点击加载图片

我就看这个人,小脸苍白,面容疲倦。很显然,是被牙疼折磨的。

看脉象,沉细而数,尺脉弱,舌头颜色比较正常,牙龈也不像人家那样红肿,而且口中丝毫没有臭秽之气。这就跟一般的上火牙疼,完全不一样了。

我跟她说,平时怕冷不?

她说,怕冷啊,冬天的时候双腿双脚都很凉呢。

我说,那行了,你这就是有无根虚火,我帮你把它降下来。

对这个事儿,我是胸有成竹。因为我脑海当中,早就藏着一张方子。这方子,是已故的老中医临床家,河北中医学院的张梦侬老师记载的。张师有一本小册子,叫做《临证会要》。我学医的时候托人搞来一本,学习过程中对此方印象深刻。

啥配伍呢?你看——

肉桂1.5克,熟地黄15克,制附片、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牛膝、车前子各10克,细辛2克,玄参15克,山药15克。

所有这些,开水浸泡半小时,慢火熬2小时,分3次饭前温服。每日服用一剂。用多久呢?三剂当愈。

点击加载图片

结果,一切都如我想象的那样。三剂药服下去以后,该患者诸证悉平,牙疼的事儿没有了,而且经过随访未发现复发。

这患者后来还夸我呢,说:“看你年岁不太大,还真有两下子”!

看到这里,可能又有朋友说了:这个文君然,到处抄别人的方子。你总拿别人的方子来治病,算你有啥能耐啊?

我说,对啊,我这个病人没啥能耐,就是善于借鉴和学习。中医学本来就是经验医学,有好的经验和验方不用,留着它干嘛?

而且我跟你说,几乎每一个中医人,都是在用别人的方子治病。都是谁啊?张仲景,孙思邈,张景岳,张锡纯……古人的经方时方那么多,早就是后人效法的榜样了。所以我说,做中医的,就得善于借鉴和学习,就得善于应用现成的经验。

现在,我跟你一起温习一下,张梦侬老师的这张配伍。看看它怎么治病的。

你看啊,上文提到的患者,牙疼绵绵不已。这看上去,似乎是有火。但实际上,抛开这个牙疼,该患身体的其他现象,无一不说明她有寒。

脉象沉细、畏寒怕冷、腿脚发凉、冬季尤甚、脸色苍白……这不都是寒象吗?而且,该患的尺脉弱。尺脉,候肾啊。这说明她肾气不足,属于肾阳虚弱。

肾阳虚弱,则阴寒内盛。阴寒一盛,则阳气无处容身,只能背着包裹离家出走,于是上浮到头面,形成牙疼。这就是所谓的“无根虚火”。

无根虚火,你用寒凉的药,是应对不了的。你越是用寒药来凉它,你的身体就越寒,无根虚火就越重。所以说怎么办啊?你得温阳,把下焦的阴寒之邪散去,这样阳气就不至于无处擦身,就可以乖乖回来了。虚火潜下来,牙疼就好了,腿脚发凉也就好了。

点击加载图片

所以啊,你看张梦侬老师的配伍,就很好理解了。它就是在张仲景的肾气丸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其中,山萸肉、山药、熟地黄、泽泻、茯苓、丹皮,是补肾中阴精的。这就仿佛给灯上满了油。接着,用肉桂和附片温阳,点把火,这样阳热之气就升起来了。在这个基础上,车前子、牛膝引虚火下行,玄参清虚火而滋阴,细辛止痛。这就是基本意图。

这个配伍,我希望读者朋友能记住它。这个是治疗下焦虚寒,虚火上浮所致牙疼的验方。它是有一定借鉴价值的。应用的要点,就是齿痛绵绵,牙龈红肿不甚,舌色基本正常,脉象细而弱,平时畏寒怕冷,腿脚发凉,腰膝酸软不爱动。这个现象,很普遍。我过去在一些养老机构做健康讲座的时候,发现有很多老人,有这个问题。

当然了,我们还是要感谢张梦侬老师。张师是1977年去世的。他生前长期做中医教育工作,一辈子无私奉献,把他的好东西拿出来,给学生们学习。这样的高风亮节,是值得尊敬的。他的一些小册子,比如说《临证会要》、《产后临证医案》等,都是值得一读的。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到这里了。希望我的文说,能帮助你在感受中医、学习中医的路上,多一点心得和感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