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理论学习?修炼真思的功夫,提高理性思考能力是关键
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压舱石”,是指导工作实践的“航标灯”。理想信念的坚定并不是一次思想鼓动就能解决的,而是持续学习、理性思考的结果。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寄予了孔子一生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孔子这句名言把悟道即追求真理、追求精神价值的生活看成是最值得过的生活,最幸福的生活。如果有一天能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即使很快地死去,也是死而无憾了。可见理性思考的力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理性思考,就是根据概念对所面临的事物和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以便把握事物表象背后的本质。
《教父》里有句经典的话影响了很多人——“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一眼看透事物本质,这是难度系数极高的要求,要想拥有这项能力,首先必须要有高于他人的理性思考能力。
理论学习的本质在于内化于心,贵在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的过程就是反复咀嚼、理解消化的过程,也是掌握精义、得其精髓的过程,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过程。“知其所以然”,就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就是把握理论的历史渊源和理论逻辑,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而从情感认同上升到理性认同。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东西,很难系统消化变成自己的见识,也很难升华为信念的力量。
党的创新理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逻辑严谨。如果没有持续跟进学习的执着,没有独立钻研思考的硬功,就难以运用理论思维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做到学懂悟透、理性认同,内化为一种信念。比如,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党学党史恰逢其时,很有必要。学好党史,并不是简单地重温过去的故事,而是贵在把握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这就要求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思考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的朴实道理。这三个问题,最根本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理论逻辑,搞清楚了这一问题,也就搞明白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党的指导思想,老祖宗不能丢的道理。当然,明白这一道理,还需要理性思考的功夫跟进,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不仅要结合史实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是怎么传进来的,还要具体思考“中国化”了什么,“中国化”成了什么,创新点是什么,关键人物是哪些,在历史洪流中产生何种影响,等等。唯此,才能处理好党史三重逻辑的内涵和联系,进而在把握好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中明理增信。
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有了理论上的坚定,政治上才能坚定,才能过得硬。最近,阅读中纪委、国家监委编写的《党的十九大以来查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警示录》,深感理论学习决不是空洞的套话,更不是司空见惯的时髦缺点。收录书中的这些党员干部堕落轨迹和蜕变方式是多样的,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理论学习不精不细、不深不透,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于学理论不过脑子,没有理性思考,党的创新理论并没有内化于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念,对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缺乏信心,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样的人政治不过硬,既没有政治斗争考验,又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往往德不配位,经不住围猎,一遇到金钱、美色的诱惑,就难有定力把握好底线。
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理性思考则是连接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桥梁。基于此,必须把有效的理性思考能力作为思想建党的首要任务,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引导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原原本本读原著、原汁原味学原文、细嚼慢咽悟原理,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深刻地而不是肤浅地、全面地而不是局部地研读和思考,进而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要义,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做到“知其言更知其意”、“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倡导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加强理性思考,真正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但凡学新的理论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多组织专题研讨交流活动、多撰写学习心得体会,通过破解当下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理解,从中发现和掌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进而做到对党的创新理论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王兆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