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在即

2020年3月20日,为进一步推进工业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的加速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建设高质量外网,鼓励工业企业升级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打造高质量园区网络,引导平台增强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撑能力,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等。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极大冲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大降至35.7%,创历史新低。疫情下,所有制造业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供应链协同受阻,复工却不能复产;物流运输停顿,交通遇到阻碍;交付压力剧增,年前规划的订单不能按时交付……

一些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缓解了用工难题。这使得那些依旧极度依赖人工的制造企业深刻地认识到:借助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获得的商业价值,数字化转型已经刻不容缓,而工业互联网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等应用平台和关键技术已成为制造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自2012年概念被首次提出,到2019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有力提升了产业融合创新水平,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创新活跃,有力推动了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催生了新增长点,推动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期,目前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达到60万台,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69.3%和49.5%,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然而,中国有超过700万中小制造企业。在这规模可观的市场背后,潜藏着巨大的迟滞:90%以上的机器设备没有互相连接,90%以上的工厂还没有实现数字化。同时,大多数制造企业在用人成本、融资成本、供应链成本、土地成本等关键因素方面都面临沉重负担,已然到了不进行数字化转型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的窘境。

行业专家指出,数据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以前制造业发展好不好主要看电力指数,未来我们看数据,看计算指数。作为沟通物理世界和虚拟数字世界的桥梁,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制造业的现场以及场外,以智能终端、智能生产设备及软件为基础获取现场的数据,从设备的状态、设备综合效率、开机率、能耗、生产监控、设备健康指数、生命周期预测,包括与用户的沟通协调等都离不开数据,也就是说数据将定义未来。

《通知》指出,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能力,引导平台增强5G、人工智能、区块链、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支撑能力,强化设计、生产、运维、管理等全流程数字化功能集成。遴选10个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发展50家重点行业/区域平台。推动重点平台平均支持工业协议数量200个、工业设备连接数80万台、工业APP数量达到2500个。

《通知》指出,鼓励工业企业升级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打造10个标杆网络,推动100个重点行业龙头企业、1000个地方骨干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升级。鼓励各地组织1~3家工业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对接合作,利用5G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

业内人士指出,工业互联网内网深入到车间、产线、设备,是实现人机物全面互联的关键基础和必要条件。加快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将推动制造业从单点、局部的信息技术应用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变,从而有力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通知》还指出,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鼓励各地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建立工业互联网数据资源合作共享机制,初步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数据采集、汇聚和应用,提升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能力。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以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数据中心建设。行业专家指出,数据中心的建设能够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资源进行汇聚整合,可有效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资源的管理、服务和安全水平,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显著提升数据驱动的政府治理能力和数据赋能实体经济的能力。

此外,工信部还将制定出台相关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政策,组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制定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关键急需的标准,推动企业上云、用云,全面深化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培育数据驱动型企业,鼓励企业以数字化转型加快组织变革和业务创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