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我国的水资源、聚落选址、河口三角洲
知识点
聚落的选址
聚落的选址,应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安全性:
①自然因素: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排水较好、自然资源丰富;
②社会经济因素: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政策支持、科技水平先进、市场广阔;
③安全性:河流凸岸(土壤肥沃、不易被侵蚀)、河谷平坦的阶地、远离陡崖。
另外,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①污染工厂:远离居民区,远离河流(或位于河流下游),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者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区,交通便利,土地租金低。
②高品质住宅区:远离污染工厂,位于河流的上游、盛行风向的上风向,环境优美。
图1 聚落选址的影响因素
三角洲
三角洲属于河流的堆积地貌,其形成的位置、形成过程为:
①形成位置: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
②形成过程:河流入海时,水流向两侧扩散,同时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海水密度>河水密度,河水被“顶托”),流速减慢,因此泥沙逐渐沉积,形成三角洲。
图2 河口三角洲示意图
例题
读下图,回答(1)~(5)题。
(1)在地形的影响下,该区域城镇、交通线路是如何分布的?
(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3)比较1979年(图a)和2000年(图b)滦河河道的变化,分析其人为原因。
(4)2010年,曹妃甸新建的钢铁厂投产,分析钢铁厂的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5)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
(1)①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②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①变化:河道变窄,分叉减少。②原因:上游修建水库拦水、向流域外引水、生活生产用水增多,这都导致了河流流量的减少,河道变窄;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和鱼塘,导致入海口处的河流分叉减少。
(4)拉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经济收入。
(5)①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风沙等灾害。②应对措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培育良种。
精讲精析:
(1)分析地形对城镇和交通的影响。①图中从左向右(自西向东),依次为内蒙古高原、太行山、燕山、华北平原;②图中的圆圈表示城镇,可以看出,平原地区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和高原地区的城镇较少、密度小,交通线路较为稀疏。
(2)分析三角洲的成因及变化。①在河流入海口处,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②对比右侧两幅图,可以发现1979年~2000年,河道变窄,分叉减少,这主要是由于河流流量的减少(上游建设水库、向流域外引水、流域内的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导致河道变窄,并且由于入海口处的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和鱼塘,导致河流的分叉减少。
(3)分析建设钢铁厂对当地经济的影响。①钢铁厂的建设,增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了居民的收入;②拉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分析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①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并不丰沛,并且人口众多,用水量较大,导致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制约着农业的生产;②华北平原多旱涝(春旱尤为严重)、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自然灾害,制约着农业的生产;③应当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继续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维护,发展节水农业,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
总结
我国的水资源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分析地形(平原、山地和高原)对城镇、交通线路的分布;②分析三角洲的成因(泥沙沉积),以及河道变窄、分叉变少的人为原因(拦水、引水、取水用水过多,导致河流流量减少);③从居民、行业角度,分析钢铁厂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影响;④从水资源、自然灾害方面,分析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①东多西少,南多北少;②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因此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①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降水;
②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
图3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